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膜蕨囊瓣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膜蕨囊瓣芹(學名:Pternopetalum trichomanifolium)是傘形科囊瓣芹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廣西、湖南、雲南、四川、江西等地,生長於海拔680米至2,4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林下、溝邊以及陰濕的岩石上,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80-2400米的林下、溝邊及陰濕的岩石上。

分布範圍

產廣西、湖南、江西、四川、雲南等省區。

主要價值

【藥名】膜蕨囊瓣芹

【別名】細沙毛

【漢語拼音】mo jue nang ban qi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nopetalum trichomanifolium (Franch.)Hand.Mazz.[Carum trichomanifolium Franch.;Pimpinetla trichomanifolia (Franch.) Diels;Cryptotaeniopsistrichumanifolia(Franch.) Wolff]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止血[1]

【科屬分類】傘形科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680-2400m的林下、溝邊及陰濕的岩石上。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西、湖南、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膜蕨羹瓣芹的帶根全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鮮品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

本種提示

本種與江西囊瓣芹P.kiangsiense(Wolff)Hand.–Mazz.非常相似,二者的區別在於本種的末回裂片狹窄,寬在1毫米以下;後者的末回裂片較寬,在1.5毫米以上。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約40厘米左右。

根莖

有根莖,莖1-3,有條紋,基部微被柔毛,多數不分枝,極少數有1個分枝。

葉幾乎全部基生,有長柄,長5-18厘米,基部有深褐色闊膜質葉鞘;葉片輪廓菱形,近於三出式的3-4回羽狀分裂,一回裂片有柄,末回裂片狹窄,短尖,長1.5-4毫米,寬不及1毫米。

無總苞;傘輻7-40,長3-4厘米。小總苞片2-4,線狀披針形,大小不等;小傘形花序通常有花2-4,花柄不等長,一般中間一朵花的花柄較長;萼齒鑽形,大小不等:花瓣白色,倒卵形,大小不等,基部狹長,頂端微凹,有內折的小舌片;花柱基圓錐形,花柱伸長,直立。

果實

果實狹長卵形,僅1個心皮發育,每棱槽內油管1-3。

花果期

3-5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