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氣象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自動氣象站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自動氣象站,是指能自動收集和傳遞氣象信息的觀測裝置。在某一地區根據需要,建設的能夠自動探測多個要素,無需人工干預,即可自動生成報文,定時向中心站傳輸探測數據的氣象站,是彌補空間區域上氣象探測數據空白的重要手段。 由氣象傳感器、微電腦氣象數據採集儀、電源系統、防輻射通風罩、全天候防護箱和氣象觀測支架、通訊模塊等部分構成。
自動氣象站,能夠用於對風速、風向、雨量、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光照強度、土壤溫度、土壤濕度、蒸發量、大氣壓力等十幾個氣象要素進行全天候現場監測。可以通過專業配套的數據採集通訊線與計算機進行連接,將數據傳輸到氣象計算機氣象數據庫中,用於統計分析和處理。
2020年7月31日,全國有1185個貧困鄉鎮自動氣象站如期建成運行。這批氣象站以多要素站為主,重點採集溫度、濕度、雨量、風向及風速等數據。2022年5月4日,中國在珠峰8830米成功架設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
工作原理
自動氣象站(如圖1)的基本原理是傳感器將對應氣象要素的變化轉換成電信號的相應變化,這種變化由單片機控制的數據採集器所採集,進行線性化和定標處理,實現工程量到要素量的轉換,並對數據進行質量控制。經過預處理後得出各個氣象要素的實時值,然後由通信模塊傳輸到中心站的微機上。
構成硬件
自動氣象站有多種類型,其結構基本相同,主要由傳感器、採集器、系統電源、通信接口及外圍設備(計算機、打印機)等組成。
傳感器
能感受被測氣象要素的變化並按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器件或裝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轉換器組成。
自動氣象站常用的傳感器有:
氣壓——振筒式氣壓傳感器、膜盒式電容氣壓傳感器
氣溫——鉑電阻溫度傳感器
濕度——濕敏電容濕度傳感器
風向——單翼風向傳感器
風速——風杯風速傳感器
雨量——翻斗式雨量傳感器
蒸發——超聲測距蒸發量傳感器
輻射——熱電堆式輻射傳感器
地溫——鉑電阻地溫傳感器日照——直接輻射表、雙金屬片日照傳感器
採集器
數據採集器是自動氣象站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數據採樣、數據處理、數據存儲及數據傳輸,其主要技術性能為:
數據採樣速率及算法規定
採集器的電源能保證採集器至少七天正常工作,數據存儲器至少能存儲三天的每分鐘氣壓、氣溫、相對濕度、1分鐘平均風向和風速、降水量和下表列各項目的每小時正點觀測數據,能在計算機中形成規定的數據文件。
系統特點
·可靠運行於各種惡劣的野外環境,低功耗、高穩定性、高精度、可無人值守。·完善的防雷擊、抗干擾等保護措施。
·硬件和軟件均採用模塊組合式開放性設計,可靈活組合使用。
·氣象傳感器可根據需要選配。
·通訊方式可根據需要選配。
·電源系統可根據需要選配。
參考文獻
- ↑ 中國發現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考古專家:中華文明再添三千年,搜狐,2022-08-12
- ↑ 書法|詳解隸書發展的歷史,搜狐,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