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自然分工是中國的經濟術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自然分工指自然的、生理的因素形成的關係,是分工發展的第一階段。
自然分工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按性別和年齡的差別所形成的生理分工。在原始社會氏族部落共同體內部,氏族成員之間就是按性別和年齡實行自然分工。例如成年男子從事狩獵、捕魚、建築房屋、製造工具等;老人和孩子們則幫助製造工具或料理家務。
二是氏族部落共同體之間,在地域資源的差異及自然產品差異性基礎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地域分工。這是由於各個氏族部落共同體之間,所處的地域不同,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及其勞動產品也不盡相同的結果。
自然分工產生的背景
1.需要的多樣化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人類的需要也表現為多樣化的特徵,大體可分為三部分內容:一是生存資料的需要;二是享受資料的需要;三是發展資料的需要。
2.需要的多樣化的滿足與勞動分工
需要的多樣化是個人無法靠自己的獨立活動來滿足的,必須藉助於他人的勞動和產品,於是便產生了分工。分工也可稱為勞動分工,是指各種社會勞動的劃分和獨立化,包括自然分工和社會分工以及企業或單位內部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不同工種間的個別分工。這些不同形式的分工,是不同歷史發展階段上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自然分工的局限
自然分工這種簡單的分工形式的出現,使勞動生產率獲得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還不能在更大的範圍內實行更廣泛的、多樣化的分工,因而不利於生產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作為中國人的你知道有多少個嘛?,搜狐,2022-08-14
- ↑ 漢語的發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會說漢語嗎?,搜狐,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