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自然科學的哲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自然科學的哲學》,當代西方科學哲學的主要著作。亨佩爾著。1966年作為《普倫蒂斯—霍爾基礎哲學叢書》中的一冊出版。中譯本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於1986年出版的陳維抗譯本和三聯書店出版的張華夏等譯本。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序言和8章正文,約10萬字。論述有關科學的方法論,也介紹近數十年來西方科學哲學研究的主要方面和論題。第1章論述本書的範圍和目的。第2章論述科學探索的基本目標,科學檢驗以及歸納在科學探索中的作用。第3章主要探討對科學陳述(假設)的檢驗問題。依次論述了實驗檢驗和非實驗檢驗、輔助性假設、判決性實驗、特設性假設、原則上的可檢驗性等問題。指出不可能在不可檢驗的和原則上可檢驗的假設和理論之間作出截然劃分,要求賦予它們一種更為明確,更為嚴密和可以接受更多樣檢驗的形式。第4章討論了科學假設如何取得支持,即其可信性和可接受性問題,涉及所取得的相關證據的廣泛程度、證據的性質以及這些證據給予假設的支持所達到的強度等。第5章論述科學說明及其採取的形式,給出了科學說明的兩個基本要求,說明的相關性要求和可檢驗性要求,並論述了各類定律式說明形式在科學說明中的地位。第6章討論理論的性質、功能以及在科學說明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的焦點聚集在理論中來自經驗的觀察術語和更加抽象的理論術語的關係上。第7章闡述了科學概念形成問題,在批評操作主義觀點基礎上,着重論證了在科學研究中,概念形成與理論形成之間的密切關係,主張科學術語和理論詞彙不是單個地、零碎地引入的,而是成批地、系統地逐漸生成的,科學術語和理論與經驗的關係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調整、互相支持的雙向關係。第8章討論理論還原問題,主要論述機械論表現在生物學問題上的術語還原和定律還原,同時也評述了以行為主義為代表的心理學還原論傾向,以及社會科學中表現的還原性傾向。指出這些問題表明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存在着許多邏輯上和方法論上的密切聯繫。此外,還涉及到關於科學探索、科學知識、科學理解的前提和局限性等一些問題。

本書用邏輯經驗主義觀點集中研究了科學理論的形成、結構和性質,探討了科學理論的合理性和進步性的根據所在,在方法、側重點和結論上都與以庫恩為代表的社會歷史學派不同,較為全面的反映了邏輯經驗主義科學哲學後期發展的特徵,因而具有重大的歷史和學術價值,受到國際哲學界廣泛的注意。

作者簡介

亨佩爾(C.G.Hempel 1905—),又譯亨普耳,德裔美國科學哲學家。1934年在柏林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曾參加過維也納小組哲學討論。先後在美國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匹茲堡大學任教,並長期擔任著名哲學期刊的編輯。1961年任美國哲學東部分會主席,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英國科學院院士。主要著作還有:《經驗科學中概念形成的基本原理》、《科學說明的各個方面》等。

工具書的特點

1、從編輯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檢索而非通讀[1]

2、從編排方法而言,工具書總是按某種特定體例編排,以體現其工具書性,易檢性。

3、從內容而言,廣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識、信息比較成熟可靠,敘述簡明扼要,概括性強[2]

視頻

自然科學的哲學 相關視頻

王德峰教授:沒有近代西方哲學就沒有近代西方科學
西方哲學淺說(八):近代科學、培根和笛卡爾

參考文獻

  1. 工具書,絕不像你想的那樣簡單,人民數字聯播網,2020-05-13
  2. 工具書的特徵,豆丁網,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