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裡的歲月(程陽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自行車裡的歲月》是中國當代作家程陽輝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自行車裡的歲月
人生之路,千迴百轉,有着許多的閃光和回味,我與自行車相識,便是其中最閃亮的一段回憶。
回想起來,我和自行車的故事,跨越了近40年的漫漫光陰。無論時間過了多久,每當我想起自行車,總有一種歷久彌新的溫暖,使我倍感珍惜同它相識、相愛和相守的日子。
記得兒時,村裡的代步工具幾乎沒有,人們主要是靠雙腳步行。那時,不管是下地幹活還是走親戚,都是如此。人們對這種古老的出入方式都不感到奇怪,因為那時只能這樣。在七十年代,自行車是人們夢寐以求的四大件中的一件,十足的奢侈品,得之不易。記得那年月,自行車實行計劃供給,想得到一張自行車票往往比攢足自行車款還要難。對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普通百姓來說,更是一種望塵莫及的事情。
那時,我所知道的國產自行車不過幾種,有鳳凰、永久、飛鴿、紅旗、長征等品牌。當時,騎自行車是一種時髦,不論是騎行中還是停下,總會有人圍着看,很令騎車人驕傲,當然更令路人羨慕不已。
當時的國產自行車基本上是大架半鏈盒,騎車的人一不留神就會把褲腿絞進去,有時蹭一褲腿油泥。每當遇到這種情況,車主心裡都會生出些許不悅來。好在當時市場上賣一種卡子,專門用於卡褲腿,雖然不好看,但是很有效。後來,自行車又逐漸向輕便型、美觀化方向發展,於是就出現了外形精緻,騎行舒適的大鏈盒、小鏈盒自行車,騎出去忒有面。
80年代初,讀初一時,我有位好同桌,他叫郎克紀,為人豪爽,家境殷實。他爸是水上派出所所長,大家都尊稱他郎所長。他每天上學都騎着一輛嶄新的飛鴿牌小鏈盒自行車,樣子酷酷的,總會引來路人羨慕的目光。
一天下午,他主動教我騎自行車。說句心裡話,其實我早就想學了,用「渴望」二字形容都不為過。只因那時家境貧困,根本沒有多餘的錢買自行車,即便想騎也不好意思開口,怕弄壞了賠不起,於是,我只能把這種渴望暗暗地埋在心底。今天一聽學騎車,我就不假思索地答應了。不怕你笑話,這次學騎車,我們還鬧了一個大笑話呢。
那時,學校門前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泥土公路,名為中曹路,是曹集區通往縣城的一條主要的經濟和交通要道,路面比較寬廣、平坦,是個學自行車的好地方。一開始搖搖晃晃騎不穩,心裡不免會有些着急。每當這時,他都會耐心地告訴我:「身子要正,眼睛不要看車頭,要看前方」。就這樣,我們說着練着,不知不覺就來到一個下坡處。
突然發現,坡下有個頭戴草帽,手拿鞭子的老頭,正趕着羊群慢悠悠地走着。說實話,因第一次遇到這陣勢,當時我就蒙圈了,蒙得連閘都不知到咋剎了。情急之中,我只能大聲吆喚:「散開、散開、快散開。」可任我喊破喉嚨,他們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依然慢慢騰騰,好像整條大路都是自已的,根本沒把我的話當回事。結果正如大家所料,車軲轆硬生生地從其中一隻羊身上壓過,「咩、咩……」羊的呼號衝破喉嚨,撕裂了田野的寧靜,像閃電劈開我悲憫無助的心靈。然而,這些讓我已無法顧及。
經過連續腳剎,自行車終於收住性子,停了下來。我們趕忙奔過去,只見羊的眸子裡噙滿淚水,直挺挺躺在地上一動不動,那場景可把我倆嚇壞了。正在六神無主之際,那羊好像自始至終都沒有訛我們的意思,忽然一個翻身又站了起來。只是目光呆呆的,透着驚恐與埋怨,那痛苦的眼神讓我心生愧意。然而這神奇的一幕,還是讓我懸着的心「咚」的一聲落了地。
隨着時間的推移,騎自行車的同學越來越多了,看到他們開心的樣子,心裡總有些失落感,那時,我總想,要是家裡也有自行車,那該多好呀!
「夢想會開花」,美好的願望伴隨着時代的足音鏗鏘走來。1984年,為了出行方便,母親精打細算,省下錢給父親買了一輛無錫產的長征牌自行車。至於當時為什麼沒買上海產的鳳凰、永久,天津產的飛鴿、紅旗等名氣大的品牌,我想可能一是價格貴,二是不適用的緣故吧。現在回想起那輛二八大槓又大又笨,但當時可是家裡的稀有物件。那輛黑色的自行車,直梁,後面帶摺疊架可以帶人或馱東西。車輪上根根車條光滑明亮,時時閃着耀眼的光芒。車子右把手上有個金屬鈴鐺,用手指一摁會發出清脆的響聲,用來提醒路人的注意。
自從有了自行車,我可算有事幹了,一得空就偷偷地把它騎出來溜溜,總之,那段時間像着了魔似的,縱使累得滿頭大汗或摔倒跌疼了,也不會打消學自行車的念頭,就是那麼如痴如醉。
一個悶熱的初夏中午,放學回來,看見車子在屋裡山牆邊停着,當時因車癮作崇,我把書包一丟,就小心翼翼地推車子,可誰知被正在廚房忙碌的母親發現了,只見她挽着袖子,繫着圍裙,手裡捏着麵團,對我大聲咋呼道:「飯快做好了,還往哪騎?癮咋恁大?看你爸回來不揍你。」
我明白,自行車是爸爸的寶貝疙瘩。從他晚上在燈下反覆擦拭車子的動作就能感覺到,他是多麼愛護這匹千里馬的。可我還是嬉皮笑臉地對她說:「媽,我只騎一會,馬上就回來。」還沒等母親吐口,我就火急火燎地推着車子往東壩嶺騎去。
因幾天前下過雨,村里土路還沒有干透,騎起來有點費力,即便如此,我也沒有絲毫放棄的念頭。我弓着身子左一晃右一晃,用力蹬着車子翻過壩嶺,然後直衝沖地向田間小路駛去,沒有絲毫的猶豫。或許因騎得太投入,周圍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過客,當時眼裡裝的只有海浪般起伏的路面。就這樣,不知不覺中就來到了一個叫紅磚橋的地方。說到紅磚橋,大家有所不知,那可是一處有講究的地方,聽大人講這裡曾經出現過攔路截搶的。一想到這,那手持兇器的歹人仿佛就站在我的面前,心裡不由自主地打了個機靈。
拿眼再往四周瞅瞅,這一瞅不要緊,發現偌大的湖地里靜悄悄的,滿眼都是隨風舞動的麥子,連個人影也沒有,場景很是滲人。想到這,我二話沒說就調轉車頭,拚命往回騎。正在我慌不擇路之時,前軲轆像被什麼擋了一下,我突然連人帶車就摔到路邊小溝里,等爬起來,發現左胳膊刮破好幾處,還滲出鮮紅的血跡。即使如此,我都沒有顧得上擦,而是忍着疼痛扶起車子,一口氣騎到家,騎得大汗淋漓。看到自已的狼狽相,可把母親心疼壞了,一番關心過後,還是沒免了父母的一頓責罵,這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步入90年代,自行車市場呼啦啦讓山地車占了大半。那時馬路上滿是山地車,頗具時代感的流行元素。款式雷同,色澤單一的傳統型自行車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成為一種珍貴的回憶。
儘管山地車比傳統型的自行車貴得多,但山地車給人一種時尚感。那時尚感是一種文化、一種品位,更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生活態度。它釋放的魅力確實俘獲了不少人的心,當然我也不例外。花錢買感覺,值了。
如今,我也擁有了一輛屬於自已的代步車。即便如此,我與自行車的故事仍在繼續,因為,共享單車「綠色出行」的環保理念,讓我沒有絲毫的猶豫,就辦了一張「公共自行車」的卡。這時候騎的不僅僅是自行車了,是小康之後的低碳[[]生]活,細細品味的是感恩和滿足,是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一張卡,讓我體會的不僅僅是健康,更是日子一天天過好了。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近40年了。在這個漫長的歲月里,自行車給予我的勇氣、快樂與幸福,現在已經化成了我的感恩之情。這些天來,與自行車有關的故事一直在腦海里流淌,如涓涓細流,在耳畔不時彈奏起深情而又婉轉的旋律。
回眸過去,與自行車的故事仍像昨日一樣歷歷在目。帶有感情的回憶,時間也就有了溫度,讓我愈發珍惜那些過往。自行車,謝謝你,有你的歲月,我真的特別充實幸福。[1]
作者簡介
程陽輝,安徽省散文隨筆學會會員,天津散文研究會會員,青年文學家榆林分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