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自貢燈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自貢燈會

自貢燈會是一種具有歷史傳統的民俗文化。自貢位於四川省。南國燈城的內蘊所在,它成型於清明時期,逐漸衍展為具有相對固定內涵、並在特定時段進行的並有一定傳承線路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動。

基本內容

節日活動:放天燈、舞龍燈、戲獅燈

燈會榮譽:優秀出口文化服務項目

管理機構:自貢市燈貿管理委員會

設定地點:自貢

美稱:天下第一燈

中文名:自貢燈會

彩燈簡介

彩燈,又名花燈,是中國普遍流行的傳統的民間的綜合性的工藝品。彩燈藝術也就是燈的綜合性的裝飾藝術。

彩燈的產生,是從人類運用火、發明燈、製造燈具等發展而來的。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人類燃起了火堆,點燃了火把,這火堆、火把就是原始燈的起源。

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開始用動植物和礦物的油蠟來作採光的燈。《周禮、司恆氏》載「凡邦之大事,供燭庭燎、燭麻燭也」,可見,周朝就有了燭燈。到了戰國,燈的製造工藝蓬勃發展,這在屈原《楚辭》中就有所表述:「蘭膏明燭華銅錯」。漢代是銅燈製作的鼎盛時期。《西京雜記》載:「漢高祖入咸陽宮,秦有青玉五枝燈,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口銜燈,燃則鱗甲皆動,煥炳若列星盈盈。」到了唐朝,元宵放燈發展成盛況空前的燈市,京城「作燈輪高二十丈,衣以錦綺,飾以金銀,燃五萬盞燈,簇之如花樹」。這之後,各地花燈活動尤為盛行。宋代,花燈發展到了高峰,樣式變化萬千。《東京夢華錄》記載:汴京(開封)宮廷扎做燈山,有普賢、文殊佛騎獅子、白象等燈。

中國彩燈,飲譽古今;自貢燈會,久負盛名。勤勞智慧的自貢人民,不僅將無與倫比的井鹽技術奉獻給了世界,而且將美輪美奐的彩燈工藝貢獻給了人類。在千百年來廣布年節燈會的神州大地上,自貢燈會脫穎而出,薈萃了中國燈文化的風采,贏得了「天下第一燈」的美稱,使這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以「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名播四海。 自貢地區的年節燈會有着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特色。這裡自唐以降便有新年燃燈的習俗,延至清代即有「獅燈場市」、「燈竿節」;到二十世紀初,又漸形成節日的提燈會,更有放天燈、舞龍燈、戲獅燈、鬧花燈等活動。從而發展為集地區民風民俗之大成的會節聲聞海內。據史籍記載,唐宋時自貢地區已逐步形成新年燃燈、元宵節前後張燈節彩的習俗。唐宋時期的自貢地區,新年和元宵放燈、燃燈之時,民間雜技、雜耍等表演活動亦盡現其間,深得觀燈民眾的喜愛。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曾在其寫下的《沁園春》一詞中寫到:「一別秦樓,轉眼新春,又近放燈」,可見當時自貢地區新春張燈、放燈已為約定俗成的民俗活動。當然,這與生來形成的燈會尚有差異。所以,唐宋時期應為自貢燈會的萌芽時期或初始階段。

燈會概述

燈會是具有歷史傳統的一種民俗文化活動。早在西漢初年,燈會就見諸文字記載。後來,發展為人們一年一度寄託理想、祈禱豐年的必不可少的盛事。「天子與萬民同樂」就是指古代燈節盛景。  自貢地區早在唐宋年間就有了新年賞燈的習俗,明清時期更進一步發展為各種會節。清中葉即有「獅燈場市」 、 「燈杆節」等燈會活動,「正月八日之後,各祠廟皆燃火樹。各門首皆點紅燈。新年燈火甚盛……一城數亭,一亭各式。其高數重,構棟雕鏤,嵌燈如星,一亭燃四五百燈、輝麗萬有,西人來觀亦欣然,京邑所不及也。」  進入本世紀初,盛行提燈會。每年農曆十月十日,每人手中提紅燈一盞,上街遊玩。點燈杆、掛宮燈和獅燈龍舞、蓮花燈等仍為春節的主要歡慶活動。自貢地區「提燈會」、「放河燈」、「瞞天過海」等風俗較為盛行,富有濃郁的地方風情和文化色彩。  自貢燈會隨着社會的發展和變革,並在民族文化的孕育和滋養下逐步精湛起來。1964年,自貢市人民政府組織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屆燈會。從此,燈會規模便由小變大,工藝由粗至精,燈具由個體發展為群體,由不動發展為聯動,布展由平面發展為立體。至1992年,已在自貢舉辦了10屆燈會,形成自貢燈會的獨特風格。自1964年始舉辦首屆燈會至1991年第三屆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自貢人將這10年燈會簡稱為「自貢燈會」。  自貢燈會以氣勢壯觀、規模宏大著稱;以構思巧妙、製作精巧取勝;以燈景交融、層次迷離稱奇。

規模宏大,氣墊壯觀。

自貢燈會最顯著的特色之一,就是歷屆燈會均組織幾十組大中型組燈和數千隻工藝燈參展。宏大的規模形成一片彩燈之海,仿若仙境,且燈組體量大,氣勢壯觀,有占地(或水面)上千平方米的大型燈組「魚美人戲群龍」、「珍珠神女」;有高聳入雲的「龍柱禮花」、「騰雲閣」、「彩雲閣」等等組燈,令人驚嘆不已。遊人漫步其間,入耳笙簫管弦之樂,入目萬紫千紅之光,陶醉在彩燈藝術賦予的獨有神韻之中。

構思巧妙,製作精細。

自貢燈會在構思和製作工藝上的創新,被中外專家稱為「高品位」的藝術。如用瓷器餐具製作燈具,是燈會一絕。扎制的「龍」有踏波浪之雄姿,吞雲吐霧之神韻,玲瓏剔透之玉骨;用廢玻璃藥瓶製作燈具,也是自貢燈會的首創,那拇指大小的青黴素藥瓶可捆製成光彩照人的孔雀、活蹦亂跳的金鹿;用蠶繭製作的蠶繭燈、用鍍膜玻璃製作的玻璃燈、用細竹篾精製作的竹編燈、表現地方扎染工藝特色的扎染燈、絲綢等製品製作的絹燈、絲燈及各類材料紙製作的紙燈等等,頗具地方特色和行業特色,表現出精湛的工藝水平和神奇的創造力。  自貢燈會的另一特色是融傳統的制燈工藝與現代科學技術於一體。燈會突破了傳統工藝燈小巧、單一、靜止的格局,形成大型、綜合、聯動的特色。它在保留彩燈民族風格、審美情趣和剪紙紮糊技巧的基礎上,引進了現代光電技術,如激光全息片、邏輯集成控制器、數控器件譯碼器、計數器、聲控、光控等,熔「形、色、光、動、聲」為一爐,使古老的彩燈藝術煥發出青春的熠熠光芒。  自貢燈會除了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以外,還注意燈會的娛樂性和趣味性。它將群眾喜聞樂見的故事、民間傳說用燈的形式巧妙地表現出來,使不少的燈具能看、能玩,可供遊人參與娛樂。

燈景交融,層次迷離。

自貢燈會又一個顯著的特點:即燈與景的有機結合。它將一個個精巧別致的工藝燈和大型燈相結合,巧妙布展於園林山水之中。水中燈、山上燈、樹上「鳥」,湖中「蛙」,人物燈、動物燈、瓜果燈、戲劇臉譜走馬燈、木製龍頭雕刻燈……燈中有景,景中有燈,湖光山色,亭台水榭與「燈」融為一體,形成燈景交融,氣勢磅礴的宏大場面。  

燈會宏闊深邃的藝術構思,出神入化的表現手法,惟妙惟肖的制燈工藝,使自貢燈會已由單純的工藝美術發展為與文學、科技、美術、園林相結合的綜合藝術。 自貢舉辦燈會本着「以燈為媒,廣交朋友,振興經濟;以燈為榮,振奮精神,建設自貢」為宗旨,貫徹「以文促貿、文貿結合」的方針,達到促進兩個文明建設的目的。燈會展出期間,遊人紛至沓來,帶來了自貢市商業、旅遊業及其他服務業的興旺,促進了城市建設、交通事業的發展。尤其是1987年第一屆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起,燈會組織者有意識地將經貿活動引入到燈會旅遊機制中,組織了各種商品展銷、訂貨會和經濟技術洽談、科技成果交易會。「燈會搭台,經濟唱戲」,來自全國的近一萬名客商和企業的代表參加了貿易活動,商品成交額過5.6億元。  

從此,燈會與經貿活動相結合,成為這種群眾文化發展的大趨勢。  

1988年春節期間,自貢第二屆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精心籌備了商業、物資、地方工業品、副食品、農副產品、人才、勞務等八大經貿交易市場,來自全國的三萬多名客商、用戶和生產廠家的代表以及來自美國、意大利、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參加了經貿活動,不僅使自貢市各界結識了大批朋友,而且開闢了新的商品購銷渠道,原材料購入渠道和資金融通渠道,商品總成交額達29億元。

1991年第三屆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同樣喜獲豐收,總成交額為18億元。  

與此同時,還利用到外地展出的之機,由市政府出面,組織有關部委局、企業單位組成各類交易團,廣泛開展貿易活動。北京、廣州、武漢、上海、無錫、南京、九江……每走一地,都把燈與貿有機地結合起來。  燈會所揭示的民族文化的豐富內蘊和展示的經濟實力、科技水平,使不少客商、用戶紛紛找上門來洽談業務,極大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燈會展出的當地亦因承辦燈會而在門票收入、商業、飲食、服務、交通、旅遊等方面大大獲益,收到非常滿意的效果。  

自貢燈會這種以文養文、以文促貿的路子和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中央對外宣傳小組、中宣部、文化部的讚揚。中央領導同志指出:近幾年來,各地利用文化和經濟貿易結合進行對外宣傳,自貢燈會是「一大發明」、是「成功之路」。

1988年,自貢燈會應邀去北京,在北海公園舉辦「北海龍燈會」。展出效果很好,燈會在北京一炮打響,北京市民人人爭道燈會。6月16日,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楊尚昆、宋平、鄧穎超等出席中央首長燈會專場觀燈,給予很高的評價。  自貢燈會聲名遠揚,邀請者絡驛不絕,自貢燈會迅速發展為自貢市的一大產業。為適應燈文化發展的步伐,自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由市幾大班子領導和有關部委負責人組成「自貢市燈貿工作領導小組」,直接決策燈貿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與此同時,成立了市政府領導下的常設機構:「燈貿管理委員會」,統一規劃、協調、管理全市的對內對外燈展活動及燈展中的經貿活動,統籌所有與燈展有關的聯絡、決策、實施工作。  

從此,自貢市燈貿管理委員會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組織「自貢燈貿會對外展出團」,北上京城,南下廣州,移師中原,三進江蘇(上每、無錫、南京),轉戰九江、鞍山、長春、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  燈展每到一地,便颳起熾熱的燈會旋風,內地遊人稱「硬是好看得很!」涼山少數民族贊「瓦基瓦」(好!);北京人伸出拇指「蓋了帽了!」廣州人驚嘆「好靚啊!」(好美麗啊!);上海人讚嘆「老好白相」(好看得很!);新加坡華人自豪地說:「這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驕傲」!  從中央到地方,從國內到國外的新聞單位對自貢燈會亦倍加青睞。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新聞社、新華社、人民日報(包括海外版)、光明日報、工人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中國旅遊報、廣東電視台、湖北電視台、上海電視台等國內上百家新聞媒介以及香港大公報、晶報、華僑報、新晚報、澳門日報、泰國時報、菲律賓世界報、新加坡聯合早報、日本「中國放送」等報、刊、電台、電視台大量刊登和播發了自貢燈會盛況。  自貢燈會在國內外已聲名鵲起,先後得到國內外數十個地區和城市的邀請,還將繼續赴國內外展出。

歷史沿革

《榮縣誌》記載:「正月人日後,各祠皆燃火樹,各門首皆點紅燈,謂之天燈,富人壽年豐之意。兼仿古人禮鳴金執鋌,以驅瘟疫,謂之獅燈場市。」「新年火甚盛……而樓台為甲觀,鄉人通命曰亭。一城數亭、一亭各式、其高數重,構棟雕樓,臨春組合,彩箋書畫,嵌燈如星,一亭燃四五百燈,輝麗萬有。西人來觀,亦欣然京滬所不見也。」以上證明清道光以後的燈會已嶄露頭角,其場景已甚為壯見,燈彩已甚為絢麗,較之京城大邑亦毫不遜色。

在明清時期自貢地區燈會的衍展和傳線線路上,尚有幾個節點,成為了自貢燈會地方特色和亮點。

天燈會

其一是天燈會。每年正月初七開始,各祠廟均要立燈竿,懸紅燈,舉行祭祀活動,時稱天會,亦稱天燈節。廟內均張燈結彩,廟前均豎立燈竿,燃燈33~36盞。其餘的小廟宇則點「九皇燈,即燈竿兩邊各持燈九盞。燃燈時間,少則三天,多則一月以上,視善男信女們所捐燈油之多寡而定。

天燈會的高潮是在元月十五日元宵之夜。入夜除燃燈於高矗的燈竿,廟前廟內燈籠高持外,還要燃放鞭炮、焰火,耍龍燈、獅燈,各種雜耍。牛兒燈、車車燈的表演常常通宵達旦。自貢天燈會的遺址甚多,至今在城鄉保留着眾多以燈竿為命名的地名。在自貢地區中,燈竿壩即近十處,此外尚有燈竿沖、點燈山、燈會山、燈夾林、點燈坡、五里燈、萬年燈、紅燈山等等,由此可見清代自貢地區燈會之盛。

五皇燈會

其二是五皇燈會,系天燈會的延續。貢井地區有廟名「五皇洞」,傳此處原為一山洞。五皇洞建立後,香火甚旺。每年冬至至春至春節,廟內張燈結彩,前來祭祀五皇,許願還願者抬着供品,絡繹不絕。正月初八起豎燈竿,點紅燈,至正月十五元宵節祭祀活動達到高潮。入夜施放煙火,鳴放鞭炮,通宵達旦,熱鬧非凡。

漂河燈

其三是漂河燈,又名放河燈。據史籍記載清乾隆年間,貢井貴州廟即有辦盂蘭會之舉。辦會5至7天,有放河燈、放焰口等活動。自貢地區舉辦盂蘭會、漂河燈一般是從中元節即農曆七月十五日前兩天開始。設齋供佛、祈禱叩拜,以求大慈大悲菩薩救渡祖先、超度亡靈。誦經施法,做水陸道場,以求野鬼孤魂不要擾攪凡間。僧眾人等,聚集在河邊塘口,在一片誦經祈禱聲中,將眾河燈放置水面,任其漂流,統稱「蓮子燈」、「鯉魚燈」等漂在最前面,稱為「頭燈」。其餘則多用紅色在厚紙做成斗型的燈,尾隨其後,一任漂放。放河燈有時亦在晚間進行,河燈盞盞,燦若星河,緩緩流動,發人遐想,甚為壯見。

孟蘭會期間,還有一種名為「放焰口」的習俗,老百姓直呼為「放煙火架」。焰口的形狀一般為各式各樣的「傘」,「傘」中結彩燈、盤煙花,晚間張放,焰光四射,響聲震耳,令人眼花繚亂。《宋縣誌》中對此有精妙的記述:「七月十五,各鄉館舉行盂蘭佛事,夜張花散,其制不一。火之發也,瑰怪溢目。」

瞞天過海

其四為「瞞天過海」,其規模最為宏大的是清末宣統元年(1909)的「皇會」。是年光緒帝駕崩,宣統即位,醇親王攝政。自貢辦了一次盛大的燈會,稱為「皇會」。祀光緒皇帝的靈堂設在西秦會館,遍館皆掛彩燈,並以此為中心,分成三條線布置「瞞天過海」。幾乎囊括了自流進地區的所有街道,可謂規模空前。入夜張燈時,徜徉穿行於街道令人流連於十里燈河之中。此次「瞞天過海」活動,白天五彩繽紛,夜裡燈光耀眼,遊人如織,歡樂嬉笑,熱鬧異常。

燈會特點

民間最盛行的燈種是宮燈和紗燈。這些燈題材豐富,精美奇巧,以竹木作架,紅色絲綢、布料、紙張等均可作燈衣。富豪之家在廳堂、門首懸掛的宮燈和紗燈要都製作得十分講究,有的鑲金嵌玉,有的飾以彩穗,有的題寫詩文。紗燈因呈鼓球體,用三塊「乙」楠竹篾釘成三腳架,把它掛起來,三腳分開,便可離地三尺垂懸半空,三腳合攏,又可手舉高懸。在當時,它比宮燈的用途還要廣泛,龍燈、獅燈、花燈等雜耍多用紗燈伴舞。

自貢地區在開展花燈活動中,還伴以耍「龍燈」、 亦稱「龍燈舞」或「耍龍燈」,一般在正月初一「開燈」,正月十六「倒燈」(結束)。

龍燈

分為布衣龍燈、大龍燈、草龍燈、板凳龍燈等不同的「龍」種進行表演。布衣龍燈,一般由十二三人組成陣式,有舞龍經的「武陣」、唱念猜字的「文陣」。套路變化多,「龍」體靈活。大龍燈,一般龍身在15節左右,每節內能點火燭。龍頭重達30餘斤,舞動時每節由一人執柄,常做「之」字型或「S」型舞動。燈火連成一片,甚為壯觀。草龍燈,主要是用自貢地方特產「蘆草」編制而成,由5~7人舞動,靈活逼真。板凳龍燈,是在板凳一頭扎「龍頭」,另一頭扎「龍尾」,多是兄弟倆共舞,才能配合默契,顯「龍」之機敏。

自貢自流井區的「祥龍會」、大安區的「黃龍祥會」,表演技藝精湛,解放前都很著名。

獅燈舞

在自貢地區歷史悠久。表演者過去被稱為「幫打班子」。這些班子許多都是世家相傳,不僅能舞獅燈,而且還能翻筋頭、鑽火圈、爬高杆,極富喜劇色彩,讓人捧腹大笑。所以「獅燈場市」有時一表演就是一周甚至更長時間,在川南一帶很有影響。自貢榮縣的楊友常,享有「獅王」美譽。

牛兒燈舞

是流行全川農村的一個燈舞形式。一般是「牛童」手提紅燭燈,表演牽牛、騎牛、逗牛、餵牛和愛撫牛等動作;牛的扮演者則隨「牛童」手中的燈表演啃草、喝水、蹦跳等憨態。表演生動傳神、詼諧有趣。這種燈舞活動不只限於春節,在紅白喜事、打穀插秧等重大農曆節氣時都有表演。

到了清末和民國時期,燈會的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又新增了「瞞天過海」、「提燈會」等活動。

民間觀燈、制燈的習俗一直延續下來,這便是自貢燈會的雛型。

新中國成立後,彩燈藝術得到了更大的發展,特別是隨着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彩燈藝術更是花樣翻新,奇招頻出,傳統的制燈工藝和現代科學技術緊密結合,將電子、建築、機械、遙控、聲學、光導纖維等新技術、新工藝用於彩燈的設計製作,把形、色、光、聲、動相結合,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相統一,自貢燈會這門古老的藝術更加絢麗多彩。

社會評價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變革,自貢燈會也在民族文化的孕育和滋養下逐步精湛、嫻熟起來。1964年,自貢市人民政府組織舉辦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屆燈會。從此,燈會規模便由小變大,工藝由粗至精,燈具由個體發展為群體,由不動發展為聯動,布局由平面發展為立體。至2008年,已在本地成功舉辦了十四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並應邀赴北京、廣州、武漢、上海、香港、泰國和新加坡展出,所到之處,無不獲得盛譽。

1988年6月北京展出期間,鄧小平同志、楊尚昆同志等115名黨和國家領導人觀了燈,得到了他們的首肯。後來江澤民總書記也認為:自貢燈會是成功的。新加坡總統黃金輝親臨在該國展出的「中國自貢燈會」開幕式,興致勃勃地參觀了精美的自貢彩燈。該國前總理李光耀在欣賞彩燈後,欣然題詞:「美不勝收,名不虛傳」。自貢燈會在此得到了「天下第一燈」的美譽!

人民造就了燈會,燈會造福於人民。伴隨着新世紀的到來,自貢燈會必將以新的勝景奇觀、異彩神韻出現在海內外,綻放出更加絢麗奪目的光輝。傳的大窗口,一個客商雲集、招商引資的大市場。有力地促進了自貢市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

相關報道

南方都市報2008年2月2日報道 自貢燈會2月1日起暫停。

暫停原因說法不一,燈會組織方緊急通知稱因天氣寒冷造成燈組和線路故障急需搶修,自貢市政府新聞辦官員稱因燈會太受歡迎需加大規模所以檢修電力線路,自貢燈貿委官員稱:「我們把燈會的電讓出來,哪怕只是一點點也是應該的。」

居民家庭未再停電

據四川在線報道,2月1日晚彩燈公園漆黑一片,售票窗口旁貼了一張緊急通知:「因最近天氣寒冷造成燈組和線路故障,無法正常運行,急需搶修,為保證觀眾安全,即日起燈會暫停展出。」

許多遊客悻悻而歸,有當地市民表示年年逛燈會,忽然暫停有些遺憾。

自貢電力熱線表示,當晚未對居民區進行限電,市民用電基本得到保障。有市民證實了這一說法,「今天總算沒停電。」

準備增加大型燈組

自貢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張覺思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燈會2月1日起暫停。對於自貢燈會與民爭電的說法,張覺思予以否認。他介紹說,最近的統計表明:自貢目前每天的實際用電量在680萬千瓦時(度)到710萬千瓦時(度)之間,燈會(此處燈會指園燈,街燈、河燈此前已關閉)每天的用電量為8000千瓦時(度),燈會用電只占整個自貢市每天實際用電量的0.112%-0.117%之間。

對於自貢市燈貿委表示「燈會用電屬省經委特批」和省經委出面否認之間的矛盾,張覺思並未正面回應。「自貢目前屬於嚴重缺電的城市,燈會用電是自貢市通過各種渠道從四川省和兄弟城市爭取來的。」張這樣解釋。

張還介紹說,本屆自貢燈會開幕以來,自貢市民包括周邊城市群眾觀燈的積極性很高,「很多人反映今年的燈會規模還不夠大」,「因此我們準備增加一些大型燈組」,在此之前需要對電力線路進行檢修,而這也是從現在開始「關燈」的主要原因。至於燈會何時重新開放,張表示目前還無法確定具體時間。

或初一再行開放

對於暫停燈會的原因,自貢市燈會辦主任王維做出了另外的解釋。《四川日報》主辦的「四川在線」2月1日報道,王維接受該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自貢市決定暫停燈會首先是出於民生考慮。

「停燈,只要對老百姓有一點點作用,我們都是應該做的。我們把燈會的電讓出來,哪怕只是一點點也是應該的。但還是要恢復電量供應,才能徹底解決老百姓用電問題。」

「供電正常後,燈會繼續舉辦,對城市,對經濟發展,對彩燈產業都是好事情。彩燈產業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問題,圍繞燈會的產值有10個億。」「生活用電基本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燈會繼續,所以我們希望電力短缺儘快緩解,因為初一到十五,是燈會最熱鬧的時候。初一之前能好轉是最好的,但是我們沒有什麼把握。」王維說。

此前1月31日晚,自貢市處置電網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在自貢市電力調度中心為「更好地貫徹國務院、省政府『壓工保民』、『讓電於民』的要求」再次召開緊急會議,提出力保群眾生活基本用電需求。據《自貢日報》報道,該市機關辦公室的空調、暖爐等已全部關閉。儘管會議決定並未涉及燈會,但有消息說,此次會議對燈會問題進行了討論。

網友表示讚賞

暫停燈會的消息傳出,有人欣慰有人不安。有網友指出燈會是自貢多年的傳統,如果就這麼暫停,也是一種損失,市民沒有地方遊玩,一點年味兒都沒有了。還有網友擔憂此舉可能對當地彩燈產業帶來負面影響。

更多網友對暫停燈會的舉動表示讚賞和支持,並提出種種建議。有網友引述最近媒體評論指出:「萬家燈火才是最好的燈會」。「現在暫停燈會的確不能緩解電力緊張,但是不能因為善小而不為。老百姓需要的是政府和大家一道渡過難關的鼓舞,需要的是照亮人心的溫情。」

除了自貢,中國兩個直轄市上海和重慶也決定關閉景觀燈。1月31日起,上海關閉了占全市用電量0.3%的外灘景觀燈。

節能低碳

第十七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主打「低碳」牌,LED光源和節能光源使用率從上屆40%提高到80%,總體能耗將下降六成。

LED大放異彩

低碳節能是本屆自貢燈會打出的王牌之一,組委會將依託新科技、新光源,將LED等現代科技廣泛運用於燈會製作中。本屆燈會,LED光源和節能光源的使用率將從上屆40%提高到80%。

文化創意

除了低碳節能,文化創意也是本屆燈會的關鍵詞之一。燈會的燈組採用藝術誇張手法,均以體量巨大、設計精巧、製作精良為亮點。

其中,名為《萬象更新》的超大型瓷器燈組,用80萬件瓷器製成12頭大象,每頭高30米,共占地1200平方米,重達140噸。陳吉明稱,該燈組體量創歷屆燈會紀錄,是世界上最大的實體大象燈組。

燈會上名為《玉白菜》的燈組,取材於台北故宮博物院裡工藝品造型,用4萬隻晶瑩剔透的玻璃盤,鑲嵌成長20米、高12米的巨型白菜,通過內射光、折射光交相輝映,達到「以燈仿玉」的效果。

《藍色夢幻》燈組則借鑑北京水立方建築的表現手法,將中國彩燈博物館包裝成水晶宮模樣,又展現一座「水立方」。

傳承意義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中國彩燈博物館(自貢彩燈公園管理處)獲得「自貢燈會」項目保護單位資格。[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