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純至真同學情(方明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至純至真同學情》是中國當代作家方明元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至純至真同學情
老同學,是一種別樣的情感,是一份特殊的思念。同學情猶如一瓶陳年的烈酒,在時光的陳釀中越發香濃醇厚;老同學好似一首盪氣迴腸的歌曲,在歲月起伏中更加悅耳動聽。2017年10月29日,沭陽縣沭河中學七七屆高中畢業40周年聚會盛宴正在金王朝大酒店舉行,宴會大廳處處洋溢着久別重逢的喜慶氣氛。60名同學歡聚一堂,共敘友情。40年來,在天之涯,在海之角,在同城中,因為工作忙碌,我們聚少離多。人是面非難相認,可鄉音未改情卻真。40年的思念,只能在聚會上相互傾訴。當天的聚會,微笑與友誼,喜悅與激情擁抱着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酒杯與茶杯的碰撞,歌聲與樂器的更迭,演繹了一首至純至真的同學讚歌。
回首42年前的秋天,我們帶着求知的欲望,帶着遠大的理想,從四面八方走進了光榮的母校——沭陽縣沭河中學。兩年的同窗歲月,我們結下了不似兄弟姐妹勝似兄弟姐妹的深厚感情。我們學過工,學過農,唱過樣板戲。我們厭惡學習時,曾經崇尚張鐵生的「白卷英雄」,也心儀過「反潮流」的黃帥。還有許多同學之間朦朧愛情的傳說,至今還記憶猶新。對學習感興趣的同學,準備參加高考的欲望越發強烈,興致勃勃地在知識的河岸撿拾精美的貝殼,嚮往更為廣闊的知識海洋。基礎不好的同學早已按捺不住躁動的心,游離在青春邊緣,揮霍着年輕和朝氣。總認為在校學習遙遙無期,沒想到兩年一過就各奔東西。女同學們淚眼漣漣,男同學們依依惜別。1977年7月高中畢業時,同學們大多衣冠不整,飢腸漉漉,生活艱難,前途未卜。後來有的成為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有的當了工人,有的回鄉務農,兩個班100多個同學只有幾個同學幸運地考上了大學,從此天各一方很少聚會,原來這就是曾經的青春年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同的選擇基本確定了今後人生的方向。拼搏與汗水,成功與失敗總是如影相隨,留下背後那漸行漸遠的花樣年華。
重溫過去激情燃燒的崢嶸歲月,曾經平凡的點滴往事,在今天卻顯得刻骨銘心。是誰幫了沒背英語單詞的你?是誰安慰挨批的你?是誰在考試時間為你傳遞紙條?誰是你的同桌?成為我們永恆房屋的回憶。課餘時間,我們暢談人生夢想和外面精彩的世界,縱論天下大事。那時我們天真無邪,坦誠相待,相互幫助。當然,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我們曾經吵過鬧過,暗自較勁,誰也不服輸,但幾天過後就一笑眠恩仇。我現在才明白,兩年同窗生活沒有名利的雜質,沒有物慾的濁流。她沒有茶葉那樣豐富的內涵,也沒有咖啡那樣濃郁的芳香,但她卻有的是共同走過的一段黃金歲月,透露着清新、質樸、坦蕩與真誠,一遍又一遍地溫暖着我們的心。
40年來,我們總是在路過、徘徊、離別中匆匆分手,沒有一次像樣的聚會。每一次的那一聲再見,隨風飄過。有的同學甚至畢業後都沒有再見過一面。因為有的同學在縣城工作,有的同學在農村勞動,有的同學在外地發展。可山高路遠,隔不斷我們的信箋;天寬水險,止不住相互的思念。同學們那熟悉的鄉音,那熟悉的往事,都會使我們怦然心動,倍感親切。逆境中,同學情是一把火,燃燒着我們的激情,讓我們奮力拚搏,永不服輸;順境裡,同學情是一塊冰,勸我們頭腦清醒,寵辱不驚。今天同學們雖然職務有高有低,收入有多有少,生活有窮有富,但同學們之間深厚的兄弟感情,不但沒有淡化,而且濤聲依舊,歷久彌新。誰有了困難,同學們都會及時伸出援助之手,解決燃眉之急。這種真心幫助,無需回報的同窗情誼,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顯得難能可貴。今天高中畢業40年的聚會,同學們不叫官職,直呼其名,無拘無束,暢所欲言。還是40年前的模樣,還是那時的倔脾氣。談起40年前的陳年舊事和今後人生,大家滔滔不絕,神采飛揚。青年時代的靦腆和羞澀,早已被歲月磨礪得無蹤無影,談笑風生的話語裡沒有一絲含蓄。
我們大多屬於「50後」命運多舛。經歷過「要吃飯時遭遇飢餓,要上學時遭遇下放,要生育時遭遇計劃,要工作時遭遇下崗」的人生苦難。可我們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忍辱負重,自強不息。在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鍛煉了意志,增長了才幹,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有的成為桃李滿天下的人 民教師,有的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有的是實力雄厚的企業家,有的是一心為民、清政廉潔的公務員,有的是筆耕不輟成果豐碩的作家,更多的是任勞任怨、精益求精的技術工人……從當時的一無所有,到今天的事業有成;從當年風華正茂的青年,如今已經是年近花甲,臉上已經爬滿了皺紋的男人;從當年如花似玉的少女,今天已經是兩鬢斑白的女人……聚會那天,同學們感嘆光陰似箭,歲月有痕。再不聚會我們就老了,再過30年就成為「地下工作者」。是啊,據我所知,少數同學因為生病或發生車禍等原因,還沒有退休就已經提前加入了「地下工作者」的行列。
作者簡介
方明元,先後加入連雲港市作家協會、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江蘇省作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