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臺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臺駘,汾水之神, 上古時代中國傳說中的人物。[1] 臺駘治水早於大禹治水,是中國歷史上成功治理江河的創始人。金代有《臺駘祠》詩詳細記載了臺駘治水的全過程,說他「分野捫參次、山川奠禹先。」詩中讚揚臺駘治水時摸著天上的星辰來劃分地上的水路與疆域,早在大禹治水前已奠定了山川。

簡介

他所屬部族是最早的一批晉人,事蹟散見於《左傳》《山海經》《史記》《水經注》等古典籍。傳說臺駘是一位了不起的治水大師,遠在荒蠻上古時,洪水滔天,氾濫成災,被授為玄冥師(負責治水的官吏)的臺駘為平水患,輾轉於甘肅、陝西、山西、青海等廣大地區,降伏水魔,造福人民。對於臺駘的功績,許多歷史文獻中均有「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玄冥師,生允格、臺駘。臺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帝用嘉之」的記載。臺駘子承父志,經過長期艱苦的與洪水作鬥爭,九州滌陂,四海會同,終於以告成功於天下。從此,水歸河道,眾民乃生,萬國為治。因為治水有功,臺駘受到帝顓頊的嘉獎,被封為掌管汾州一帶的地方官員,並受到當地沈、黃、蓐、姒等國家的祭祀。臺駘死後,被尊為汾河之神,又稱臺神。

治水

相傳,臺駘治理汾河水,從地處甯武的汾河源頭治起。臺駘治汾水的遺跡在甯武有三處: 其一,在象頂一品石附近。相傳,臺駘治水時從天上摘來三顆星宿,壘成「品」字狀,置於象頂之上作為鎮壓汾魔的鎮魔石,並以此處為點將臺,佈置人力、物力。

其二,在汾源雷鳴寺的上方有臺駘祠。起先,當地人供祭臺駘於山洞中,後建祠於明正德十三年(西元1518年)。

其三,是定河村的昌寧公塚廟,祠內供臺駘夫婦塑像,為宋代國公佩飾。相傳,臺駘治水時,娶當地民女為妻;逝後,合葬於定河村旁小丘上,左汾濱、右穀口,占地畝餘。墓地環境幽雅古樸,原墓葬中為石棺,並有泉水自石棺下流出,當地人謂之神水。定河村也因為臺駘平定了汾河水而命名,並沿用至今。在山西省境內,臺駘祠有多處,首推甯武定河村的昌寧公塚廟。五帝之後,臺駘為沈、姒、蓐、黃四國後代所祭祀。春秋時,鄭國博學多才的政治家子產在探晉平公疾病時,封臺駘為汾神。之後,歷代諡號有加,宋代封為靈感元應公。「昌寧公」的稱號則被賜封於後期,一直祭祀至今。

參考文獻

  1. 水利的歷史品讀. 汾水之神—台駘. 每日頭條. 2018-01-15 [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