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舀,上為"爪",下為"臼"(jiù)。"爪",踩踏之物;"臼"承受擊搗之物。"爪"與"臼"聯合起來表示"以爪為杵,以臼為物,像以杵搗臼那樣用腳爪踩物"。本義:用向下擊打的方法取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舀

拼音; yǎo

部首; 臼

注音; ㄧㄠˇ

解釋; 用瓢、勺等取東西

詳細註解

yǎo

[動]

(會意。上為"爪",下為"臼"(jiù)。"爪",踩踏之物;"臼"承受擊搗之物。"爪"與"臼"聯合起來表示"以爪為杵,以臼為物,像以杵搗臼那樣用腳爪踩物"。本義:用向下擊打的方法取物。引申義:向下撞擊。說明:"舀"物的方法,古人的意思與我們不同。古人的舀水,是指把水桶垂直放到水井裡,水桶底部撞擊水面後側翻而沉入水中,然後提起水桶。

這個底部撞擊水面的動作就是"臼"字要表示的意思。否則,舀字本該從爪從皿,皿就不是承受擊打的器物,但它同樣可以盛水。而我們理解的舀水,是用輕巧的斗勺,將它傾斜,使斗勺的口子先入水,然後將斗勺埋入水中,再提起來。這樣的話,就很難解釋何以舀字從臼而不從皿) 同本義 [ladle out;spoon out]。如:舀一瓢水;舀粥)

常用詞組

舀子

yǎozi

[ladle;dipper;scoop] 舀水、油等液體的器具,底平,口圓,有柄,多用鐵皮製成。

方言集匯

粵語:jiu5

客家話:[海陸豐腔] rǎu [陸豐腔] jǎu [台灣四縣腔] jěu jǎu [客英字典] jǎu [梅州腔] jǎu [寶安腔] jǎu

字源演變

會意字。像人手從搗缸(臼)中掏取所舂米的樣子。在楷書中,"舀"字上部的手形本作"爪",或變作"爪"形,為了便於書寫後來又變作"爫",即一撇的下面變成了兩個右點,一個左點。本義是用瓢、勺挹取東西。《說文》:"舀,抒臼也。從爪、臼。《詩》曰:'或簸或舀。'"段玉裁注:"抒,挹也。既舂之,乃於臼中挹出之。今人凡酌彼注此皆曰舀,其引申語也。"唐張汝《妝樓記·半陽泉》:"半陽泉,世傳織女送董子經此,董子思飲,(織女)舀此水與之。" 《說文》中還收錄了"舀"的兩個異體字""和""。這兩個異體字中的"", 《說文》認為是"",朱駿聲認為是"冘",起表音作用,還有人認為是"穴"。是"穴"的可能性大, 《廣韻·小韻》就把""字隸定為"楨"。""可解為會意字,以手挹穴。 "楨"是"臼"和"穴"會意,也可表示挹取之義。楷書中""還有一個變體"楟"。在今天, ""、 ""、 "楟"都被廢棄了。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未集下】【臼字部】舀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4

《正字通》同楝。[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