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舂春(林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舂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舂春》中國當代作家覃慶義的散文。

作品欣賞

舂春

「春夢了無痕」。

夢,稀鬆朦朧,可從夢境里走出來的「舂春」二字,在腦子裡卻依然清新。只因她的別致,她的詩意、她的美,就叫我帶着「她」,離開了夢的惺忪直走進這清晨的亮光里來了。夢,總是去了又來,來了又去,最是難得美夢留。

「舂春」,是一個「詞」嗎?好像不是,其有「定義」嗎?好像沒有。「情人眼裡出西施」,西施什麼模樣?沒有人見過。有情人的眼睛,就是那一見鍾情,是那一種喜歡、那一種感覺

「布穀飛飛勸早耕,

舂鋤撲撲趁春晴」。

這不就是「舂春」嗎?!

「舂春」,是晨曦中牽着耕牛走過村邊小河上的小橋,是暮色里扛着犁耙返回炊煙升起的小村。

「舂春」,是雙手在編織一條七彩的緞綿,是巧手在繪製一幅美麗的畫圖。

「舂春」,是春天里的耕雲播雨,是在張羅一個希望的季節。

舂,是一種動作,舂,是一種勞作。舂米踏碓,一種很是消耗體能的純力氣活兒。

老家故居「大厝林」是一座大宅院,住着同宗同姓的多戶人家,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了。院內有一間「碓米間」為各房子孫共用。春節臨近,家家戶戶舂米粉,蒸年糕。這段時間,「舂舂舂」的舂米聲自「碓間」里不斷傳出,從白天響到夜晚。這是各家在輪流使用「舂米房」,白日裡出去討生活的人家,就在夜裡「舂粉」。

「一年辛苦到臘中,

舂米碓杵運成風。」

那長長的碓木杆,在腳力及體重的作用下高高抬起又重重落下去,一聲又一聲,老石臼被砸得一陣一陣地顫抖。「舂舂」聲里,孩子們不知大人的辛苦,童心里只盼着香甜的滋味。家貧家富,這年慶都是孩子的歡樂。舂米聲在老家祖屋的碓間裡延綿「舂」響了兩百多年,碓房裡不知舂出過多少人間的煙火,石臼里不知舀出了多少生活的況味。那個編織得細細密密的篩子篩了又篩,那細細白白的米粉漏下一層又一層,那千層糕、甜米粿蒸了又蒸,一代又一代人在這裡生活、生生不息。

[1]

作者簡介

覃慶義,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