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興仁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興仁寺

圖片來自xuite

興仁寺(Өршөөлийг хөгжүүлэгч сүм),俗稱吹仲喇嘛廟,位於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原為藏傳佛教寺廟,現為博物館。

「吹仲」為藏文「護法」的漢譯,清代以來漢字音譯作吹仲、吹忠、垂仲等,吹意為「法」,仲意為「護」。梵文的對譯詞為Dharmapāla,英文作Oracle。這裡指專門從事降神作法、預卜未來的喇嘛,是一種靈媒

歷史

1875年,6歲的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同其弟弟魯布桑海達布來到外蒙古。魯布桑海達布12歲時,第八世哲布尊丹巴的經師巴丹曲波決定令其成為通靈者,1884年從西藏請來吹仲喇嘛塞特巴為其舉行宗教儀式,令其成為兒童神卜)。與塞特巴一同舉辦此次儀式的還有庫倫喇嘛羅桑培哲。魯布桑海達布作法時依止的神卜有乃瓊吹仲孜瑪熱吹仲多傑雄登。魯布桑海達布本人是紅教(即藏傳佛教寧瑪派)的信奉者,並且不顧黃教(即藏傳佛教格魯派)的獨身教規而結婚。

第一座為公共吹仲喇嘛而建的藏傳佛教寺院靠民間集資而建成,位於大庫倫,存在於1896年至1902年期間。1903年,該寺院毀於火災。隨後,魯布桑海達布用自己的錢——也就是用其妻蘇倫霍洛,烏蘭巴托買賣城(漢人商業區)一位商人的女兒的錢——開始用石頭興建一座寺院,寺院選址於1891年至1901年之間建有的一座寺院的基址上。1906年,魯布桑海達布呈奏清朝光緒帝,稱建此寺以為光緒帝祝壽並祝大清帝國江山永固,請光緒帝為該寺賜名。光緒帝遂賜名「興仁寺」。1908年,該寺建成。第八世哲布尊丹巴賜寺名「鎮魔極樂宮」。[1]

直到1936年,該寺一直作為藏傳佛教活動場所使用。1938年,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大鎮壓期間,該寺被關閉,並受到損毀。1940年,經蒙古學術委員會的批准,該寺被作為建築文物保留下來。1941年起,國家對該寺進行保護。1942年,國家決定將該寺改為反宗教的博物館(後來,該寺成為「宗教歷史博物館」)。

建築

興仁寺建築群的大多數建築,即木製建築,均為蒙古建築師奧木博格設計。整體建築風格受到中國漢式傳統建築的影響,建築手法類似中國晚清東北地區的手法,又融入了藏式喇嘛廟的細部手法。在製作寺院中的法物,特別是唐卡的過程中,蒙古未來的現代藝術奠基人巴爾杜·沙拉布參與其中。整個建築群使用了1821,2千克純銀。

1957年6月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蒙古人民共和國有關方面簽署的中蒙文化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派古代建築修整所(今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前身)的工程師余鳴謙、技術員李竹君赴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對興仁寺和博克多汗宮(俗稱「夏宮」)進行了勘測與設計。當時,蒙古人民共和國在古建築保護上基本處於空白,這兩處古建築均僅有一位看門的工作人員。經三個多月的勘查、測繪,余鳴謙、李竹君制定了初步維修設計方案,交給蒙古方面,於9月底返回北京。1959年8月,余鳴謙、李竹君再度赴烏蘭巴托。此後在他們的指導下,開始了對這兩組古建築的維修工程。起初由中國援蒙的長春建築公司承擔施工。1960年夏,由中國國內抽調25古建築專業技術工人,接手施工工作。維修所需的材料,除木材由蒙古提供外,其他材料在蒙古難以找到,均由李竹君在1960年8月回國時訂購。

當時,興仁寺山門重層歇山頂傾斜十分嚴重,故進行了落架大修。興仁寺的磚影壁上,有圖案為八仙過海的磚雕,但殘損嚴重。經過來自北京雕塑工廠的兩位石雕工人的努力,將影壁上殘毀約1/3的八仙人物及其周圍的襯景飾物修補完成。施工共用了兩年。大部分工程均由中國工人完成,僅有油漆彩畫工程招用了30多位蒙古小工,其中多數是家庭主婦,少數是略通繪畫的男性老者。工程最終按照預定計劃於1961年7月11日即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周年紀念日之前完工。1961年7月11日,余鳴謙、李竹君參加了蒙古總理尤睦佳·澤登巴爾舉行的國慶晚宴。隨後,蒙古方面還向余鳴謙、李竹君頒發獎狀。1961年11月下旬,他們二人及25位中國工人返抵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援助蒙古人民共和國古建築維修工作結束。

興仁寺整體建築坐西北朝東南。自南向北的建築依次為:[2]

  • 影壁(Ямпай хаалга ):位於建築群最南端。為磚雕影壁。
  • 天王殿(Махаранэ сүм):二層。天王殿東、西兩側接有外院牆,天王殿兩旁院牆上各開一側門。
  • 山門(Хүндэтгэлийн хаалга):二層。山門東、西兩側接有內院牆,山門兩旁院牆上各開一側門。
  • 主殿(Гол сүм):整個寺院的中心建築。殿前有抱廈。主殿的主體建築為二層。主體建築後緊連着一座帶東、西耳房的單層殿堂。
    • 配殿:二層。有兩座,分別在主殿的東西兩側,兩座配殿南北接寺院兩側院牆。
    • 小殿:單層。有兩座,均為蒙古包外形。一在主殿東側,緊鄰東配殿南側。一在主殿西南側,靠近山門西側的側門。
    • 召殿(Зуучийн сүм):二層。位於主殿西側靠北
    • 和平殿(Амгалан сүм):二層。為六角形亭式建築。位於主殿東側靠北
  • 本尊殿(Ядамын сүм):二層。位於主殿以北,是寺院最北端的殿。該殿自成一院,四周有院牆。殿後即寺院後圍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