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捨棄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捨棄 [1]
外文名稱 give up
拼音: shě qì
同義詞 拋棄、放棄 [2]
反義詞 保留
漢語詞彙
基本解釋
[give up] 放棄,拋棄
你不會捨棄科學或者你的事業的
為革命的事業而捨棄個人利益
引證解釋
1. 拋棄;割捨。
《百喻經·貧兒欲與富者等財物喻》:"此物雖尠,可得延君性命數日,何故捨棄擲着水中?" 清陸以湉《冷廬雜識·為學之道》:" 戴太史 震 曰:'吾昔畏 姬傳 ,今不畏之矣。彼好多能,見一人長,輒思並之。夫專力則精,雜學則粗,故不足畏也。' 姚 聞之遂不作詞,且多所捨棄,以古文名世。"
2. 拋掉。
明 王守仁《傳習錄》卷中:"然欲寡則心自清,清心,非捨棄人事而獨居求靜之謂也。"
名言 孫子曰: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佛經雲: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求短,謀者難為全。 -------顧嗣協
有取有舍的人多麼幸福,寡情的守財奴才是不幸。 ------魯達基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諺語
網上的:
人的一生有許多難以取捨,困惑不已的瑣事所糾纏著,這時所需的就是斷然的捨棄與明智的抉擇,唯一會限制我們的,就只有決心。 --《決心》
上帝在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其它相關
捨得的智慧
舍與得,需要大智慧才能悟到真諦。
人世間的東西,並沒有固定的主人,也沒有永遠的主人。事物在取捨之間,自有它的定數。是你的,終歸是你的,怎麼也跑不了;不是你的,巧取豪奪也沒用。
有這樣一個典故:一個貪財的人背一麻袋金子過河。遇惡浪翻船,船夫勸他丟掉金子,可他捨不得,卻最終舍掉生命。身陷絕境,除自身之外,一樣也留不得。想必,這財主一定是守財奴式的土財主,他不懂捨得之道。
事物都既相生相剋又相伴相生。在人們想到"得"的時候,很可能是得不到。而俗眾不想"舍"的時候,可能已捨去很多了。歷史中有很多貪財、貪權、貪色的人,常日裡,看似得到了很多,最後卻又什麼也沒得到,不想舍,可最後連自由、性命都舍了。"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因不"舍"而不"得"。這道理看似簡單,很多時候就是領悟不到。
捨得是一種人生的哲學。舍是一種本領,一種態度,一種境界。捨得捨得,先舍後得;舍在前,得在後,也就是說"舍"與"得"雖是反意卻是一物的兩面。舍與得是對等的,你先舍,然後才能得。一個人只有施予才能獲得,不管是哪一種方式的施予。這就是"捨得"的真意。能"舍"方能"得"。當然,這種"得"更多的是指精神的豐潤,境界的升華。捨得之間暗藏玄妙,意境很深,只能靠自個去琢磨,去感悟。
舍與得 司馬遷捨棄男人的尊嚴,得到了《史記》千古流傳;陶淵明捨棄為"五斗米折腰",得到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紅岩的英烈們捨棄生命,得到了與青山同在……當然這些都是大"舍"與大"得",雖高山仰止、心嚮往之,普通人卻難以企及。
"舍"與"得"可以說是一種交易,一種左手對右手的交易,很公平的。怎樣"舍",又怎樣"得"?值與不值,在於人們心中的等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等價,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也有不同的等價。常聽老人們講,年輕的時候為了學業、事業,我們捨棄承歡膝下,捨棄與家人團聚,我們覺得值,因為我們得到了學業、事業。但當有一天我們再也沒機會承歡膝下、沒有機會彌補對家人的虧欠的時候,很多人就會對當初的選擇發出疑問:值嗎?多少年來,人就在這樣的怪圈中,不斷地輪迴。
墨子之說
墨子說,貧窮的時候顯示出廉潔,富有的時候表現出仁義。再有錢的人,也是一日三餐,夜眠一床。不要奢望得到占有一切。特別是在物質方面,捨得意味着自己的富有。不是一個人擁有很多才算富有,而是給予他人很多才算富有。捨得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個窮人把討來的飯讓給同伴那一刻他就是富人了,正是因為貧窮,他的布施才更有意義。因為這體現了他的心量和胸懷,不像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台窮得只剩下金子,人世間的親情和一切都捨去了,夠可憐的。
人這一生需要捨得,因為捨得豐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