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舒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舒亶(1041—1103),字信道,號懶堂,慈谿(今屬浙江餘姚大隱)人。治平二年(1065)試禮部第一,授臨海尉。

  • 神宗時,除神官院主簿,遷秦鳳路提點刑獄,提舉兩浙常平。
  • 後任監察御史里行,與李定同劾蘇軾,是為「烏台詩案」。進知雜御史、判司農寺,拜給事中,權直學士院,後為御史中丞。
  • 崇寧元年(1102)知南康軍,荊湖北路都矜轄。蔡京以舒亶開邊功,由直龍圖閣進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贈龍圖閣學士。
  • 《宋史》、《東都事略》、《墨莊漫錄》有傳。
  • 今存趙萬里輯《舒學士詞》一卷,存詞50首。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姓名    舒亶   
字號    字信道,號懶堂      
民族    漢族      
官職    兩浙常平、荊湖北路都矜轄 
出生地   慈谿(今屬浙江餘姚大隱)
出生時間  1041年   
去世時間   1103年 
所處時代   北宋   
主要作品   《菩薩蠻·畫船捶鼓催君去》《虞美人·寄公度》   
主要成就   參與「王安石變法」、平定五溪蠻叛亂     

人物介紹

  • 舒亶出生於浙江餘姚市大隱舒夾岙村,在這個富有鄉村野味和慈孝之風的故鄉,舒亶度過了少年時代。青年時期,舒亶來到明州(今浙江寧波),求學於慶曆五先生之一樓郁。
  • 宋英宗治平二年,舒亶考中進士,僅24歲的他在禮部考試中獲第一名。舒亶在中進士後初任臨海縣尉,因擅殺不孝部屬而辭官回鄉,復起後調任審官院主簿。不久,他接受了一個任務,即出使西夏,劃分宋夏疆界。由於剛剛交戰過,邊界雙方守軍殺氣騰騰。但舒亶謝絕護衛,單騎匹馬進入西夏,向對方宣示朝廷旨意。西夏將領將鋼刀架在他頸上予以威脅,但舒亶神色自若,慷慨陳詞。這些壯舉感動了尚勇崇武的西夏君臣,使之接受宋朝劃定疆界的意見。完命歸朝的舒亶功升奉禮郎,後又參與更多的朝廷政務。
  • 此時,王安石變法正緊鑼密鼓地展開,舒亶也參與了這一歷史性改革,並成為其中受人注目的一員。熙寧三年十二月,王安石升任宰相,變法工作全面展開。堅定推行新法者逐漸形成穩固的政治群體,被時人稱為「新黨。舒亶是堅定的新黨後輩,並非由王安石直擢超遷,而是為蜀人張商英所薦。自舒亶進入北宋政壇開始,新舊黨變法之爭已趨激烈。舒亶進入台諫以後,以忠直稱。先是從嚴處理了鄭俠王安國案,有效扼止了保守派對熙寧新法的反攻。元豐初,已經在貶的蘇軾因譏諷朝政而被捕,在時任御史中丞的李定主導下,開始對蘇軾的羈押審問,是為「烏台詩案」。由於蘇軾文名極盛,當時朝野即對此案展開廣泛議論,如蘇轍曾言蘇軾何罪,「獨以名太高」。後蘇軾雖定罪坐實,但在輿論營救下特赦開釋。元豐年間,新黨雖仍占上風,但神宗已對改革和改革派產生懷疑,進而對新黨由支持轉向利用。也正在這一時期,舒亶擔任御史中丞,從而走上了政治鬥爭的風口浪尖。此時,新黨與溫和派之間,新黨內部,已多分裂。元豐四年,舒亶被人利用,捲入了攻擊王珪的政治陰謀。元豐末年,又主導了張商英案。
  • 舒亶雖是新黨,但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黨人,也因此,在元豐末期,他捨棄黨派利益而劾張商英,而紹聖年間他也沒有回到權力核心。

人物評價

  • 舒亶在烏台詩案的表現歷來成為他人生的污點。舒亶的行為固然有「過頭」之處,特別是將蘇軾的一些詩句與文章「上綱上線」,確實有悖「君子之道」,為後世所鄙視。但是,他與蘇軾主要是由於政見與觀念不同而導致的矛盾。蘇軾看到了新法實行中的弊端,看到了變法帶來的混亂,因此以詩歌形式表達他的意見。而舒亶積極贊成並參與變法,且性格執拗,在他看來,蘇軾雖名高天下,但反對變法、詆毀皇帝就是大罪,就是犯法。
  • 此外,彈劾張商英一事,也反映出舒亶類似的文人品性。張商英是新黨的重要人物,為四川新津人,與舒亶同為新黨中的王(安石)黨30人之列,是有恩於舒亶的同黨中人。據《宋史》記載,這位權重位高的新黨領袖人物,給了舒亶一封信,並將女婿的文章讓舒亶指點,結果舒亶不僅不予指點,而且「恩將仇報」,將張商英的信和女婿文章送到皇帝那裡,並彈劾張商英以宰輔之重干擾諫官的工作。結果張商英被免職貶為江陵稅官。世人由此認定舒亶是恩將仇報的奸人。
  • 據歷史資料研究與分析,這件事很可能是《宋史》作了假。《宋史》為元脫脫主編,在二十四史中差錯最多,特別是有關舒亶的主要材料取自《邵氏見聞錄》,而此書是邵伯溫所作,邵伯溫是一個充滿偏見並偏執的舊黨人物,因而此書對新黨人物的記載就極不真實。好在同一時代的文獻《東軒筆記》記載了這件事,其過程相似,但原因卻完全不同。
  • 原來張商英要女婿在科舉考試中順利中舉,就想借用舒亶之力,所以寫信暗示,另送文章給他以作聯絡。讓張商英想不到的是,舒亶因品性使然,不想因私情而讓「有關部門」幫助,從而失去其監察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所以他在奏書中寫上自己的反感。最後張商英的這種行為受到懲處。
  • 敢作敢為的舒亶被連續委以重任,朝中大臣多怕他彈劾,一些朝官對以舒亶為首的御史台也多有不滿。《宋史》載:「舉劾多私,氣焰熏灼,見者側目,獨憚王安禮。」「多私」未必,但這個時期的舒亶意氣飛揚倒很可能是事實,因為他正處在仕途的黃金時期。但由於得罪的人太多,他的仕途不久便黯然中止。
  • 元豐六年,任翰林的舒亶因論奏朝廷錢糧等事與尚書省產生矛盾。也許是神宗為了平衡新舊兩黨的力量,發話說:「身為執法而罪妄若是,安可置也。命追兩秩,勒停。」舒亶就這樣被罷免了。儘管以「微罪」罷免,但朝廷一片歡呼,因為對朝官而言,少一個比較會「尋麻煩」的人畢竟不是壞事。當時對此事的記載是「雖坐微罪廢斥,然遠近稱快」。
  • 舒亶黯然回鄉,遷居鄞縣。那一年他僅42歲,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於是他遷居於鄞縣的月湖畔,名其居曰「懶堂」,一個「懶」字,很可能蘊含着他心中的憤懣與不平?自此後終神宗一朝,沒有再被起用。直至紹聖元年,53歲的舒亶才被起用為官,後為朝廷帶兵平定了一些地方的反叛,鞏固地方統治。崇寧二年,舒亶生病死於軍中,終年62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