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舒同(1905年12月14日-1998年5月27日),原名文藻,字號宜祿[1],江西省東鄉縣人,近代書法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2]。曾任中共東鄉縣委書記、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等職。1982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創始人之一,出版有《舒同字帖》、《舒同書法集》[3]。
1998年5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快速導航:關係表
中文名 :舒同
逝世日期:1998年5月27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主要成就:被毛澤東稱為「黨內一枝筆」
出生日期:1905年12月14日(農曆11月25日)
別 名 :北京
畢業院校:江西撫州省立師範學校
籍 貫:江西東鄉
目錄: 1人物生平: 入黨: 紅軍時期: 抗戰時期: 解放以後: 2書法成就: 3極冒進者: 反右擴大: 農業高產: 被撤職: 4婚姻家庭 夫人: 子女: 5作品欣賞: 6後世紀念: 1人物生平
舒同1905年12月14日(農曆11月25日),出生在江西省東鄉縣孝岡鎮(縣城),5歲學書,14歲即有鄉譽。
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1920年6月在家鄉與進步同學成立「金蘭同學社」,傳播新思想、新文化。
1921年8月,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撫州),與李井泉等發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積極研讀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1925年,發表《中華民國之真面目》,揭露了北洋軍閥政府所謂「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虛偽性,表現出為國為民追求真理、伸張正義的革命精神。
入黨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中共東鄉縣支部書記、縣委書記,國共合作的國民黨東鄉縣黨部常委。在他的領導下,東鄉縣的革命運動蓬勃發展。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對共產黨人進行血腥屠殺,東鄉縣的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因被國民黨江西省政府通緝,他輾轉於武漢、上海、安徽、南京等
地尋找黨組織,忠貞不屈,堅持革命。曾一度以鬻字為生。
目錄
紅軍時期
1930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4軍政治部秘書、紅11師秘書長、中共贛東特委秘書長、紅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長、紅12師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紅10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長征中,任紅2師政治部宣傳科長、政治部主任。
1934年,參加歷次反「圍剿」作戰及長征。撰寫《向北進攻—勝利的開始》等文章,鼓舞紅軍指戰員士氣。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任紅四師的政治部主任,堅決擁護黨中央北上方針。
1935年10月,抵達陝北後,參加直羅鎮、山城堡等戰役。
1936年,參加東征、西征戰役。
抗戰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總部秘書長、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秘書長兼宣傳部長,參與創建、擴大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和延安整風時的軍委整風審干領導
工作。1944年夏,赴晉冀魯豫邊區、中共山東分局傳達整風精神。是年秋任中共山東分局委員兼秘書長、分局學習委員會主任,為山東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做出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暨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華東軍區暨第三野戰軍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兼社會部部長、國軍工作部部長。具體指導了華東野戰軍的新式
整軍運動,參與組織指揮了魯南、萊蕪、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曾具體領導了爭取國民黨第96軍軍長吳化文率部在濟南戰役中起義。
解放以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兼宣傳部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華東文教委員會主任、華東人民革命大學校長、中共華東局黨校校長等職。
1954年8月至1960年10月,任中共山東省委第一書記兼濟南軍區第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
1956年9月,當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他把山東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領導山東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重大
革命時期
成就,同時在任職期間為中共省委批准成立的政法類高等院校山東政法學院題寫校名。大力推動黨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在山東的實施,大刮浮誇風、共產風,造成幾百萬人的餓死慘劇。後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處書記,並曾於1961年12月至1962年12月下放至山東省章丘縣擔任中共章丘縣委第一書記。
1963年3月,調任中共陝西省委書記處書記。「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政治迫害,長期被監禁、批鬥。[1]
1978年8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兼軍委軍戰史編輯室主任。
1979年7月,被增選為第5屆全國政協常委。
1979年9月,被徹底平反,恢復名譽。
1982年9月,在中共12大上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後為中共13、14、15大特邀代表。
1998年5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書法成就
舒同是中國書法事業的繼承和開拓者、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創始人和第一屆主席,後任第2屆、第3屆名譽主席、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毛澤東主席讚揚他是「紅軍書法家、黨內一枝筆」,是當代自成一體的書法大師。
七分半
舒同書法藝術欣賞
舒同是中國書法事業的繼承者和開拓者,他自幼喜愛書法,5歲學書,14歲即有鄉譽,被譽為「神童」、「東鄉才子」。曾系統地臨過古代碑帖,師法顏真卿、柳公權、何紹基等名家,但師古而不泥古,尊法而求新變,並注意取其精華,大膽嘗試,逐漸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創立了著名的「舒體」,備受海內外推崇。他的書法,寬博端莊,圓勁婉通,用筆老重,藏頭護尾,點劃潤厚通暢,別具風格,是現代書法藝術的傑出代表之一。所謂舒體,就是從「二王」入手,以顏、柳之楷為本,取各家各體之長,使圓渾之勁,用藏鋒之功,寓巧於拙,借古於今,創獨特風格,立「七分半」字體。這個「七分半」,可以說是舒體字的精華,既結體上楷、行、草、篆、隸五體各取一分,風格上顏、柳各取一分,何紹基取半分,合稱「七分半」。
舒同參加紅軍後,一直在團、師搞宣傳工作,在緊張戰事之餘,潛心書藝,寄情翰墨。隨紅1軍團長徵到陝北時,一路上書寫大幅標語,弄得身上全是石灰,衣服上也燒了好多洞。在行軍途中,沒有紙筆,舒同就撿了樹枝在地上劃拉;騎在馬上,也用手指頭在褲腿上劃拉。有一次被毛澤東看到了,就笑着說:「舒同,你成了馬背書法家啦。」從此,「馬背書法家」的美名就傳開了。
1936年,紅軍到達陝北邊區政府管轄的旬邑縣時,為團結抗戰,中共擬請當地一位前清翰林出任邊區參議員。那位老夫子說,「我和沒文化的人談不來」,拒絕參加。毛澤東知道後,就讓舒同以中央名義給他寫一封信,宣傳我黨抗日統一戰線的主張。這位前清遺老讀了信後連聲稱服:「字美文雅,想不到共產黨內也有人才啊!」隨即出山參政。
1936年延安創辦中國抗日軍政大學,負責籌備的同志請求毛澤東寫校牌。此時毛澤東正在忙於撰寫《實踐論》,一時抽不出空,便向來人推薦:「你們去請1軍團的舒同寫吧,他的字寫得很好哩!我很欣賞。」就這樣,時任紅1軍團第4師政治部主任的舒同奉命書寫了「中國抗日軍政大學」校牌,還寫了大門左右兩邊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八字校訓。從此舒同的名聲便馳譽全黨全軍了。
何香凝說過:「國共有兩支筆,國民黨有于右任,共產黨有舒同。我更喜歡舒同。」
多產書法家
舒同書法藝術欣賞
舒同是多產書法家,幾十年來,他的墨留遍全國各地,特別是與顏真卿故里費縣情有獨鍾,費縣有他的多件墨寶傳世。1959年舒同到費縣視察水利工程,應邀回去題寫了「許家崖水庫」五個大字(每字原大高100厘米,寬80厘米)。這五個大字端莊大方,遒勁有力。體現他當時身置大躍進的年代,視察民情,看到人民群眾意氣風發興修水利的熱潮而感慨萬千;剛到山東省委擔任第1書記,又有用武之地,春風得意;50多歲正年富力強,筆法渾熟,運筆酣暢淋漓,有泣鬼神、驚天地之氣。舒同生前曾有言說:「許家崖水庫」五個大字,是他一生中寫的最大的字,也是他最滿意的字,而且刻的也好。這五個大字雖然沒有落款,但人們一看就認出是舒同體。豎立在大壩溢洪閘旁的《許家崖水庫》石碑,既是一座書法名碑,也是一座歷史豐碑,已成為費縣著名旅遊景點——鄪國明珠「天景湖」的歷史文物標誌。
人民的書法家
舒同之所以被譽為人民的書法家,是因為他這位馬背上的紅色書法家身居高位而沒有官架,學識淵博而沒有傲氣,無論誰去求字,他都一一應允。因而,改革開放以後,費縣人多次登門拜求墨寶,舒同先後為《費縣誌》、「琅琊羲之硯廠」、「費縣影劇院」等題名,這些墨寶成為稀世珍品。出版《舒同字帖(分楷、行、草三本)、《舒同書法》》、《舒同書法藝術》等。
極冒進者
《中共山東歷史大事記》(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山東省檔案館編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一書,記載了舒同在山東期間「極左」的一面。
反右擴大 舒同書法藝術欣賞
反右派中舒同忠實執行毛澤東的反右路線。本來57年反右已結束了,他又創造性的發明了「整風補課」多打了許多的人。在省直機關54個廳局中,有補課任務的廳局有47個,受到重點補課的廳局級幹部占21.55/100、處級幹部占14.17/100、縣委委員一級的占12.9/100、共打右派34800餘人、開除黨籍11900餘人,1980年全部「改正」,一個右派都沒有。
農業高產 1958年後,在全省大放高產衛星,虛報糧食產量,造成全省供應緊張,濟寧(後來分出了菏澤地區)地區尤甚,從1958年1月開始,每天有上萬農民外逃行乞,最多時一天竟達5.7萬餘人,造成周邊省、區緊張,紛紛上報中央,要求山東採取措施,不要禍及他們。
同年4月,省委發出緊急指示:自去冬以來,全省不少縣社相繼發生營養性水腫病,在某些地區還有急劇上升的趨勢,僅濟寧地區就達54萬人之多。
1958年4月30日,中央監察委員會通報批評濟寧地區「拔白旗,插紅旗」的錯誤。
1959年9月21日,毛澤東來到山東,舒同匯報過去幾年山東綠化造林的成績時,毛說:「你們年年說植了多少樹,造了多少林,怎麼我從北京到上海,在飛機上看不到?」
當舒同匯報到1959年秋後,全省計劃組織900萬勞力上陣,大搞山水林田治理時,毛問:「能組織這麼多人嗎?」
9月,全省開始整黨整社運動,以反對右傾保守主義為指導,在全省公社以下的三級幹部中批鬥11.12萬人,開除黨籍38400餘人。
被撤職
1960年10月20日至22日,省委舉行擴大會議。針對山東農業存在的嚴重問題,由中央書記處書記譚震林、華東局第二書記曾希聖向中央匯報後,根據中央指示,華東局第一書記柯慶施到會講了話並宣布中央決定:撤銷舒同山東省委第一書記的職務,由華東局第二書記、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曾希聖同志擔任山東省委第一書記。
會議認為:山東的農村工作違背了中央的方針政策,破壞了生產力、破壞了生產規律、破壞了黨的正常的組織原則,以至五風(共產風、浮誇風、命令風、幹部特殊風、瞎指揮風)越刮越凶。工業有成績,農業問題很大,估計1960年糧食產量大概只有160億斤到170億斤,下降到1949年的水平。會上舒同作了檢討。
1960年11月7日,省委發出開展生產救災運動的緊急指示:由於原省委主要領導人對農村工作的錯誤領導,加上連續兩年嚴重的自然災害,造成糧食減產,口糧嚴重不足;各種疾病大量發生,人口外流和死亡率大量增加;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受到嚴重損害,群眾生產積極性十分低落的嚴重局面。
1960年12月5日至25日,省委擴大會議和省五級幹部會議召開。舒同在會上作了兩次檢討。會上針對幹部中存在的對前途感到渺茫,對克服困難信心不足,在貫徹執行政策上「左」比右好,在整風問題上怕受牽連等思想進行了說服、教育和批判。
1961年4月1日,中共中央決定:譚啟龍同志擔任山東省委第一書記;曾希聖同志回安徽省擔任第一書記;舒同同志仍保留省委書記處書記職務,暫時下放到章丘縣擔任縣委第一書記。
1967年夏天,山東的右派將舒同從陝西揪回來,批鬥了好幾個月。
婚姻家庭
夫人 舒同夫人王雲飛是新四軍老戰士。
王雲飛1940年參加八路軍,1941年轉入新四軍,先後在魯藝華中分院、新安旅行團、華中少年雜誌、華東保育院、華東野戰軍、大連蘇聯紅軍、蘇北區黨委組織部從事軍事、組織、文化工作。建國後先後在華東局組織部、華東化工部、華東紡織工業局從事黨的工作。
王雲飛曾在反「掃蕩」中欲以手榴彈與日軍同歸於盡,事跡載入《紅旗飄飄》。王雲飛曾化名藍天,在抗日根據地有「蘇北美人」之稱。
王雲飛因病於2010年11月14日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逝世,享年85歲。遺體告別儀式於11月27日上午9時在北京八寶山大禮堂舉行。骨灰於當日入葬八寶山革命公墓一墓區,與舒同合葬。
子女 舒同二子:舒關關、舒安
繼子女:王曉雲、盛小寧、王征。
5作品欣賞 舒同書法作品
6後世紀念 2005年11月25日,東鄉縣委、縣政府在其老家舉辦了舒同博物館開館剪彩、舒同銅像揭幕儀式、《舒同書法集》和《舒同誕辰100周年紀念郵冊》首發式等。
參考資料: 1. 清廉傳家的舒同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引用日期2021-09-01] 2. 舒同:「馬背書法家」
陝西黨史網 [引用日期2021-09-01] 詞條標籤: 軍事 政治 人物 書法家 內地
視頻
百年巨匠年輕時——舒同2020年7月1日發布
參考來源
- ↑ 舒同(1905年12月14日-1998年5月27日),原名文藻,字號宜祿,搜狐,ren.bytravel.cn/his...- 2021-5-24
- ↑ 江西省東鄉縣人,近代書法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網易 - www.163.com/d...- 2021-11-12
- ↑ 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創始人之一,出版有《舒同字帖》、《舒同書法集》,騰訊網 - new.qq.com/r...-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