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舒筋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舒筋草同義詞藤石松,(石松目石松科植物),為石松科石子藤石松,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長可達4m。主莖下部有葉疏生,葉鑽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膜質,灰白色,向上的葉較小,綠色,厚革質,有早落的膜質尖尾。植物的全草可供藥用,《四川中藥志》:能舒筋活血。治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筋骨疼痛月經不調腳轉筋

舒筋草的簡介

舒筋草,又名,千金藤(《四川中藥志》),燈籠草(《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贛類》),青筋藤、毛伸筋(《廣西植物名錄》),吊壁伸筋草、伸筋草、燈籠勾(《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拉丁文名,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Spring)Holub ex Dixit。以植物的全草入藥。屬石松目,石松科大型土生植物。地上主莖木質藤狀,伸長攀援達數米,圓柱形,葉螺旋狀排列,貼生,卵狀披針形至鑽形,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生於海拔100-3100米的林下、林緣、灌叢下或溝邊地區,分布中國華東、華南、華中及西南大部分省區多。可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明目;解毒。主治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盜汗,結膜炎,夜盲症,水火燙傷,瘡瘍腫毒。

形態特徵

大型土生植物。地下莖長而匍匐。地上主莖木質藤狀,伸長攀援達數米,圓柱形,直徑約2毫米,具疏葉;葉螺旋狀排列,貼生,卵狀披針形至鑽形,長1.5-3.0毫米,寬約0.5毫米,基部突出,弧形,無柄,先端漸尖,具1膜質,長2-5毫米的長芒或芒脫落。不育枝柔軟,黃綠色,圓柱狀,枝連葉寬約4毫米,多回不等位二叉分枝;葉螺旋狀排列,但葉基扭曲使小枝呈扁平狀,密生,上斜,鑽狀,上彎,長2-3毫米,寬約0.5毫米,基部下延,無柄,先端漸尖,具長芒,邊緣全緣,背部弧形,腹部有凹槽,無光澤,中脈不明顯,草質。能育枝柔軟,紅棕色,小枝扁平,多回二叉分枝;葉螺旋狀排列,稀疏,貼生,鱗片狀,長約0.8毫米,寬約0.3毫米,基部下延,無柄,先端漸尖,具芒,邊緣全緣;苞片形同主莖,僅略小;孢子囊穗每6-26個一組生於多回二叉分枝的孢子枝頂端,排列成圓錐形,具直立的總柄和小柄,彎曲,長1-4厘米,直徑2-3毫米,紅棕色;孢子葉闊卵形,覆瓦狀排列,長2-3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急尖,具膜質長芒,邊緣具不規則鈍齒,厚膜質;孢子囊生於孢子葉腋,內藏,圓腎形,黃色。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3100米的林下、林緣、灌叢下或溝邊。

分布範圍

產於華東、華南、華中及西南大部分省區。亞洲其他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有分布。

主要價值

中藥名:舒筋草 考證:出自《四川中藥志》 藥材基原:為石松科植物藤石松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 (Spring) Holub ex Dixit的全草。 性味功效:溫;微甜;無毒。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明目;解毒

舒筋草的功效與作用

富含物質

為石松科植物石子藤石松的全草。歸經:味微甘,性平。

功效作用

歸經:味微甘,性平。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明目;解毒。主治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女性月經不調,盜汗,結膜炎,夜盲症,水火燙傷,瘡瘍腫毒,消炎除濕,小兒外感發熱。內服:煎湯,0.3~1兩。

臨床應用

  1. 《四川中藥志》:能舒筋活血。治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筋骨疼痛,月經不調及腳轉筋。
  2. 《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舒筋活絡,消炎除濕。主治夜盲症,盜汗,風濕腰痛,小兒外感發熱。

舒筋草的市場信息

舒筋草的價格

舒筋草的價格約15-20元/公斤。

舒筋草的選購方法

大型土生植物。地下莖長而匍匐。地上主莖木質藤狀,伸長攀援達數米,圓柱形,直徑約2毫米,具疏葉;葉螺旋狀排列,貼生,卵狀披針形至鑽形,長1.5-3.0毫米,寬約0.5毫米,彎曲,長1-4厘米,直徑2-3毫米,紅棕色;孢子葉闊卵形,覆瓦狀排列,長2-3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急尖,具膜質長芒,邊緣具不規則鈍齒,厚膜質;孢子囊生於孢子葉腋,內藏,圓腎形,黃色。

舒筋草的保存方法

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乾燥處。[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