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舟中讀元九詩(白居易詩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舟中讀元九詩(白居易詩作)

白居易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把君詩卷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書要求嚴緝兇手,因此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他被攆出長安,九月抵襄陽,然後浮漢水,入長江,東去九江。在這寂寞的謫戌旅途中,他想念那早五個月遠謫通州(州治在今四川達縣)的好朋友元稹。在漫長水途中,一個深秋的夜晚,詩人伴着熒熒燈火,細讀微之的詩卷,寫下了這首《舟中讀元九詩》。

詩歌作者

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今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唐代宗大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屬河南]履道理私第,葬香山,享年75歲。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因而人稱詩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等極為有名。

詩歌原文

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天未明。  

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吹浪打船聲

詩歌註解

元九指元稹(讀「枕」),元稹字微之,是與白居易同時代的詩人,也是白居易最親密的朋友。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在去九江的船上,白居易無比想念早五個月被貶到四川的元稹,於是夜讀他的詩篇,於萬般感慨中寫下了這首七絕。

詩的前三句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幽暗、孤寂、淒冷、傷懷的畫面。這幅圖畫的主要元素是一個詩人——白居易、一本詩卷——元稹的詩篇和一盞油燈。詩人打破了一般寫詩的禁忌,故意在三句中三次重複使用了「燈」字:「燈前」,是描寫白居易在夜讀元稹的詩;「燈殘」,是暗示他一直讀到大半夜,油燈已經快要熄滅了;「滅燈」,是寫他「眼痛」不能再讀,「心痛」不忍再讀,即使滅燈不讀,仍然孤寂地坐在無邊的暗夜之中,苦苦思念着遠方命運同樣坎坷的知己。三個「燈」字雖然重複,卻因為在三句中各占不同的位置,所以音調輕重的處理也不相同,讀起來不僅不感到重複,反而好像是有意用一個「燈」字把三句串聯起來,使人感覺更加流暢了。

這三句描繪的是一個無聲的畫面,即使我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也只能聽到一點輕輕的翻書聲和嘆息聲……原來這是作者在有意鋪墊,在為情感的爆發蓄勢。詩的第四句猶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一下子將詩歌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風是頂頭風,浪是打船浪,驚濤駭浪的險惡處境象徵着詩人悲憤至極的心情,風浪中我們仿佛聽到了詩人痛苦的呼喊。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