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舟中聞雁哭吳君耦逖八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舟中聞雁哭吳君耦逖八首》是中國當代作家郭沫若寫的詩作。

作品欣賞

衡陽歸雁至〔1〕,

江頭吊故人。

英魂游澤國〔2〕

壯志沒江濱。

鶴唳〔3〕悲風夕,

猿號〔4〕細雨晨。

長沙〔5〕無限慨,

痛哭屈靈均〔6〕。

說明

此題八首作於1911年底,由成都乘舟返樂山途中。吳耦逖,樂山牛華溪人,作者同學,早有留學日本的願望,曾自名耦逖太郎。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11月底,四川軍政府在成都成立。12月8日,成都發生兵變,軍政府陸軍部長、同盟會員尹昌衡帶領新軍入城平亂,派兵逮捕趙爾豐。其間,吳耦逖去湖南躲避兵禍,因聞父親病危,又乘船回川,返程中落水遇難。這組悼亡詩,從亡友死訊來得突然,英年早逝,壯志沉江,令人特別悲痛寫起;記述吳君去湖南避兵,孤單一人千里遠行,一朝別離,終成永訣;追憶吳君崇尚西方文明,才華超群,品格高尚,正當辛亥革命勝利,將要大展報國的壯志之際,卻遭此厄難,讓人悲痛扼腕。怨天道不公,昏亂不明,智者夭折,顏回早喪。

注釋

〔1〕衡陽,在今湖南省內。縣南有回雁峰,相傳雁至衡陽不過,遇春而回。秦觀《阮郎歸》詞:「衡陽猶有雁傳書。」詩的頭二句大意謂:飛去衡陽的大雁帶回了故人的死訊,我在江頭弔祭亡友。故人,舊友。《禮記•檀弓》:「孔子故人曰原壤。」

〔2〕澤國,水鄉。湖南有雲夢澤,楚襄王曾游澤中的高唐。見宋玉《高唐賦》。詩的三四句謂吳君英魂游雲夢澤國水鄉去了,他的壯志淹沒在江濱。

〔3〕鶴唳,鶴鳴。《晉書•陸機傳》:「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

〔4〕猿號,猿猴號叫。《水經注》長江三峽一帶,「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

〔5〕長沙,指賈誼(公元前200—前168),西漢政論家、文學家。年二十餘,文帝召為博士,一年內提升為太中大夫。因受群臣忌恨,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惜政治抱負不得實現,三十三歲早逝。

〔6〕痛哭屈靈均,指賈誼名篇《吊屈原賦》。屈靈均,屈原(約公元前340—約前278),名平,字原,中國古代的偉大詩人。主張任用賢才,彰明法度,聯齊抗秦,進而一統中國。遭讒毀被放逐於漢北及沅湘一帶。後秦破郢都,楚國政治腐敗,自沉汨羅江而死。

郭沫若《舟中聞雁哭吳君耦逖八首》原文欣賞

山壑武陵美〔1〕

桃源可避兵。

陽關三疊〔2〕淚,

千里一舟行。

孤燈遊子夢〔3〕,

明月故人情。

契闊〔4〕終長古,

庚庚玉柱橫〔5〕。

注釋

〔1〕一、二兩句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湖南武陵桃花源避世之地,借指吳耦逖赴湖南避兵禍。

〔2〕古曲名,送別時唱的樂曲。王維《送元二使關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以下四句化用李白《送友人》的後半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4〕契闊,久別。曹操《短歌行》:「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5〕庚庚,橫貌。玉柱,額上突出的筋肉,形容相貌非凡。謂亡友英俊的容貌永留在眼前。另一解釋為:庚庚,經過的道路。玉柱,棟樑之材。此句謂一位棟樑英才永遠倒在回程的旅途中。

蜀道傳光復〔1〕,

豺狼慶剗除。

思親常陟屺〔2〕,

望子定依廬〔3〕。

西服更新式〔4〕,

東來〔5〕返故居。

誰期風浪惡,

掩淚泣枯魚〔6〕。

注釋

〔1〕光復,恢復原有領土或統治。此指辛亥革命勝利。《南齊書•芮芮傳》:「皇輿遷幸,光復中華。」

〔2〕陟屺,指思念母親。《詩•魏風•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3〕依廬,即依門、依閭。母親依門望子歸之意。《國策•齊策六》:王孫賈母曰:「女朝出而晚來,則吾依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依閭而望。」

〔4〕穿着時尚樣式的西式服裝,喻亡友崇尚西方近代文明。

〔5〕東來,從東而來。

〔6〕枯魚,乾魚,魚乾。《樂府詩集》七四,古樂府:「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以枯魚比喻遇難的人。

何事陽侯〔1〕怒,

噩音千里傳。

鮫人〔2〕珠有淚,

精衛〔3〕恨難填。

子誕半年甫,

椿殘〔4〕三日先。

傷心古無此,

天道〔5〕太茫然。

注釋

〔1〕陽侯,傳說中的波濤之神。《國策•韓策二》:「舟漏而不塞,則舟沉矣,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則舟覆矣。」

〔2〕鮫人,傳說中的人魚。張華《博物志》載:鮫人「泣而成珠滿盤」。喻傷心落淚。

〔3〕精衛,神話中的鳥,又名冤禽。《山海經•北山經》載:相傳為炎帝女,名女娃,游東海而死,化為精衛,常銜西山木石以填東海。

〔4〕椿,喻父親。椿殘,指父亡。

〔5〕天道,天之道,自然規律。《左傳•昭公十八年》:「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

杵臼交君久〔1〕,

依依贈縞情〔2〕。

臨喪慚範式〔3〕,

撫孽愧程嬰〔4〕。

郢技〔5〕今停斲,

俞琴〔6〕久禁鳴。

書田如浩海,

誰與耦而耕〔7〕?

注釋

〔1〕杵臼,舂穀的工具。杵臼交,即不嫌貧賤之交。《後漢書•吳祜傳》:「公沙穆東遊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祜賃舂。祜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2〕贈縞,喻深厚的友情。《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於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與之縞帶,子產獻紵衣焉」。後世以「縞紵」或「贈縞」喻友誼深厚。駱賓王《夏日游德州贈高四》:「締交君贈縞,投分我忘筌。」

〔3〕範式,字巨卿,一名汜,東漢金鄉人。相傳少時游太學,與張劭為友。臨別,範式相約過二年當過拜尊親。是日,張劭殺雞炊黍等待,範式果然來。後張劭病危,夢範式來奔喪。張劭死後,靈柩到了墓穴而不肯入。範式素車白馬,號泣而至,執紼引柩,才入穴安葬。見《後漢書•範式傳》。

〔4〕孽,遺孤。程嬰,春秋時晉國人,與趙朔為友。屠岸賈殺趙朔,滅其族。程嬰與公孫杵臼合謀,將趙氏妻遺腹子趙氏孤兒藏匿山中十五年,長大成人,終報父仇。見《史記•趙世家》。

〔5〕郢技,指高超技巧。郢,楚國都城。《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人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後世以詩文就正於人,叫「求郢斫」或「求郢攻」。

〔6〕俞琴,俞伯牙,善操琴者,春秋時楚國人,與鍾子期為摯友。《列子•湯河》:「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此喻知音。

〔7〕耦耕,即偶耕,兩人駢肩而耕。《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古代以耕喻讀,稱書籍為書田。

求死終難死,

逃生總不生。

股肱〔1〕悲子折,

肝膽〔2〕向誰傾?

酒社無英敵,

詩壇少定評。

小兒真夢夢,〔3〕

壽促〔4〕誰能爭?

注釋

〔1〕股肱,喻輔佐帝王的臣子、親如手足的朋友。《書•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左傳•昭公九年》:「君之卿佐,是謂股肱。」

〔2〕肝膽,肝膽相照,喻朋友真誠。《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破腹心,輸肝膽,效愚計。」

〔3〕小兒,《詩稿》作「少兒」,據原稿校改作「小兒」。典出《列子•湯問》之《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辯論太陽何時大,何時小,不解究竟。孔子聽罷,同樣無法置對錯。與下句連接,意謂世間萬物,即便智者也非事事皆知其所以然。人生之長短,兩小兒又如何辯得出結果?《詩稿》解典出錢易《洞微志》,以「小兒」喻長壽之人,不足信。夢夢,《詩稿》解為「不明,形容無知」。不確切。應作昏亂,懵懂解。《詩•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視天夢夢。」

〔4〕壽促,壽命短促。

智者多夭折,

從來已若斯。

顏回天喪早〔1〕,

賈誼夕虛遲〔2〕。

莫唱公無渡〔3〕,

未伸漁父詞〔4〕。

招魂〔5〕歸不得,

揮涕誦君詩。

注釋

〔1〕顏回(公元前521—前490),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淵,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貧居陋巷,簞食瓢飲,不改其樂,年三十二卒。孔子評價他為「賢者」。

〔2〕古代傍晚見君稱夕,與朝相對。《左傳•成公十二年》:「朝而不夕。」孔穎達疏:「莫(暮)見君謂之夕。」遲,晚。用「虛前席」典。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虛,枉自、徒然。前席,古時席地而坐,指在座席上移向對方。《史記•賈誼列傳》:「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文帝只知求仙而不能真正識賢用賢,賈誼因懷才不遇而三十三歲去世。《詩稿》注不確切。

〔3〕公無渡,即《公無渡河》,一名《箜篌引》,古樂府相和歌。其詞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用箜篌伴唱。

〔4〕漁父詞,屈原《漁父》。《史記•屈賈列傳》載,屈原至於江濱,披髮行吟澤畔,與漁夫問答。「漁夫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作《懷沙》賦,懷石投汨羅江死。此句謂未能像屈原那樣將感情申述在《漁父》這樣的作品中。

〔5〕招魂,古喪禮,見《禮記•喪大紀》。人剛死時招其魂魄歸來。屈原有《招魂》賦,曰:「魂兮歸來。」

嘔心吟楚些〔1〕,

引領〔2〕望南荊〔3〕。

悠悠〔4〕生死別,

栩栩夢魂縈。

詩盡愁無語,

潮流恨有聲。

投諸江水去,

好句可能賡〔5〕?

注釋

〔1〕些,楚音中的語助詞。沈括《夢溪筆談》卷三:「《楚辭•招魂》句尾皆曰『些』。」「楚些」為《招魂》代稱,此泛指《楚辭》。

〔2〕引領,伸長脖子,形容盼望殷切。《左傳•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

〔3〕荊,楚國南部地方,此指湖南。荊,古代楚國別稱。

〔4〕悠悠,遙遙,悠、遙同音通用。遙遠,長久之意。《詩•王風•黍離》:「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5〕賡,賡和,連續。《書•益稷》:「乃賡載歌。」[1]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本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