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艦隊巡洋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艦隊巡洋艦(德語:Flottenkreuzer)是德意志帝國海軍19世紀末提出、應用在線列戰術中的一種小型巡洋艦的類別,這類巡洋艦的裝甲相對較重,但仍然可以達到很高的速度。它們應與戰列艦隊共同行動,以保護後者免受敵方魚雷艇驅逐艦的攻擊,並承擔艦隊的偵察任務。它們在武器裝備上與魚雷巡洋艦類似,有多門大口徑炮,而減少的魚雷管空間則有助於配備更強大的裝甲。當時,具備細分用途的巡洋艦幾乎全由英國建造。德意志帝國海軍則由於經費有限,只得循「一艦多能」的方向設計發展出小巡洋艦。然而,它們在速度和裝甲方面均不如英國巡洋艦。直至1916年,德意志帝國才開始實際開發艦隊巡洋艦,但最終未能建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隨着更大型艦隻的需求增加,艦隊巡洋艦的類別最終被替換為輕巡洋艦[1]

發展

1897年,海軍少將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出任德國海軍大臣,他主張建設以裝甲艦為核心的海上決戰型艦隊,因此德國巡洋艦的特點發生了巨大變化。英國成為德國海軍艦隊建設的主要參照,裝甲巡洋艦成為德國艦隊偵察部隊的核心,在艦隊戰鬥中協助裝甲艦(戰列艦)發揮與敵方主力交戰的作用。而原本在艦隊戰鬥中擔負前衛和偵察任務的三等以下小型巡洋艦,則應由具備高速作戰能力的艦隊巡洋艦取代。然而,海外部署以及破交戰等依然是巡洋艦的必要任務,但國力和海軍力量均處於劣勢的德國無法與英國一樣按每種細分用途造艦,因此只得循「一艦多能」的方向發展出小巡洋艦類別。

直至1916年,德意志帝國海軍在完成了十艘科隆級小巡洋艦[2]的訂購之後,才重新啟動艦隊巡洋艦的開發。它們最初的目的是區別於搭載重型武器的科隆級而具備高速偵察能力,但在最終的迭代中,它們的武器已與前級同樣強大。設計人員共計提交了五種方案:FK1、FK1a、FK2、FK3和FK4型。相關建議的設計排水量範圍從3,000公噸(3,000長噸)至7,500公噸(7,400長噸)不等,並裝備有五至八門150毫米(5.9英寸)炮作為主炮。隨着武器和推進系統的增加,每個擬議的設計都比前一個草案的規模更大。由於帝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裡的造艦重點轉移,這些設計都未能落實。

視頻

艦隊巡洋艦相關視頻

專家解析驅逐艦和巡洋艦有什麼區別,特點
俄國驅逐艦VS德國巡洋艦,口徑即是正義,射程即是真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