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艾倫-希爾斯84001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艾倫-希爾斯84001,是美國宇航局、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史密森學會聯合組成的南極隕石搜尋計劃[1]小組於1984年12月27日在南極洲艾倫丘陵中發現的。這塊被命名為「艾倫·希爾斯84001」的隕石是火星表面的岩石,可能受到彗星小行星撞擊後飛向地球,途中經過了1600萬年的時間,降落到地球上的時間距今已經有1.3萬年。該隕石的化學構成與人類在20世紀70年代採集到的火星大氣樣本分析相符合,因此可以斷定其來自火星。

簡介

火星隕石「艾倫-希爾斯84001」是美國宇航局、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史密森學會聯合組成的南極隕石搜尋計劃小組於1984年12月27日在南極洲艾倫丘陵中發現的。

這塊被命名為「艾倫·希爾斯84001」的隕石是火星表面的岩石,可能受到彗星或小行星撞擊後飛向地球,途中經過了1600萬年的時間,降落到地球上的時間距今已經有1.3萬年。該隕石的化學構成與人類在20世紀70年代採集到的火星大氣樣本分析相符合,因此可以斷定其來自火星。

通過同位素法和對宇宙射線影響的研究,科學家們認為「艾倫-希爾斯84001」隕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火星形成時的45億年前,而且它從火星表面脫落後,在宇宙空間漂泊長達1300萬年到1600萬年,降落在地球上的時間距今也已經有1.3萬年。

通過對這顆隕石長達10多年的研究,科學家們在隕石內部發現了一些與生命有密切關係的痕跡:碳酸鹽小球、多環芳香烴(PAHs)和微磁鐵礦晶體的存在,並由此推論火星至少在13億年到36億年前很可能有生命形態存在。

來歷

至於隕石是如何從火星進入太空的,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是小行星等天體撞擊火星的結果。已觀察到的巨大隕石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撞擊產生的威力。不過,進入太空的火星岩石[2],要穿越數億公里來到地球並不容易。

因此,截至2009年10月,在地球上發現的成千上萬顆隕石中,科學家們一共才發現了53塊來自火星,總重92公斤,僅相當於阿波羅計劃宇航員帶回的整個樣本量的10%。

研究

首先,科學家們排除了隕石內的痕跡被地球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隕石中發現的碳酸鹽小球

PAHs有機物分子存在於「艾倫-希爾斯84001」隕石內部,其密度大大高於南極冰層中多環芳烴的密度,其他的南極隕石沒有多環芳烴,即便人造的污染也只會出現在表面,而且與這些多環芳烴有關的碳酸脂形成於36億年前,說明有機分子不是隕石在星際旅行過程中附着到隕石上的,也不會來自於地球,應該來自於火星。科學家們分析稱,這種比較簡單的PAHs有機物分子可能是火星遠古時代的微生物腐朽後的產物,它們為一種液體(很可能是水)所攜帶,並在碳酸鹽小球形成時被截獲。

其次,科學家們分析了火星上可能存在過的證據。

科學家們在「艾倫-希爾斯84001」隕石的新鮮破裂面上發現的扁圓形碳酸鹽,像壓扁的球,直徑20毫米到50毫米。由於碳酸鹽是遇水結晶的一種無機物,因此,科學家認為,火星水可能從這些火星岩石縫隙中滲透過。這顆紅色星球在過去也許曾經有着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

最後,科學家們發現了微磁鐵礦晶體,並認為這是由火星細菌產生的用高分辨率的透射電鏡(TEM)與掃描電鏡(SEM)結合能量分散光譜學方法對樣品進行分析表明,這些礦石晶體的尺寸、純度、形態與晶體結構都和由地球上的細菌產生的晶體的特徵一樣。

地球上有一種主要分布於土壤湖泊海洋等水底污泥的趨磁細菌,它的體內會生成一些微小的磁鐵礦晶體,每個只有50納米到100納米,而且純度高於一般由無機作用形成的天然磁鐵礦。趨磁細菌會把10個到20個微磁鐵礦晶體排成鏈狀,像指南針一樣利用地球磁場來感測方向,然後借鞭毛游向對該菌最有利的微氧環境處。因此,這種微磁鐵礦晶體就如同生命的簽名一樣。而科學家在「艾倫-希爾斯84001」隕石內發現的微磁鐵礦晶體尺寸是40納米到60納米,還有一些磁鐵礦晶體呈鏈狀排列。科學家們認為這是有關火星生命痕跡最令人信服的證據。

視頻

艾倫-希爾斯84001 相關視頻

一顆來自火星的隕石墜入南極艾倫山!被科學家確認曾蘊藏着生命!
南極科考——隕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