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艾果

艾葉米果,一般在清明前後吃,又叫清明果。每年的陽春三月,都興做 艾葉米果,材料是有 艾草和大米做成的,工序比較複雜,餡最喜歡的筍,是不能少的,還有香菇,肉,蔥,蝦米,可以做成餃子型、圓形.用 艾草做的清明果為深綠色,有股濃郁的艾香 味。 艾草同樣是我國廣泛用於製作清明果的原料。 艾草,又名香艾、 蘄艾、 艾蒿,為多年生草本,葉互生,羽狀深裂,表面是綠色,葉背則密生白色毛;莖葉均有特殊香氣。辨認 艾草的方法有兩個,一是艾草葉子的兩面顏色明顯不同,還有就是它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 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趕走蚊蟲。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 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現在 台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 艾草。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艾果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適宜人群:老少皆宜
  • 別 稱:清明果

傳說故事

很久以前的一個春初,東海一孽龍以到南海為龍王爺掃祭掛紙為名,瞞過龍王,騙過蝦兵蟹將的把守,逃出水晶宮。其作惡多端,時而騰雲駕霧于山區,時而興風作浪在平原,所到之處,狂風吹倒房屋、拔起樹木,暴雨淋壞莊稼、流失土地,惡浪打翻船隻、沖塌河岸,有時孽龍還吞食人畜,給黎民百姓帶來深重災害,造成十苦九難。百姓們真是苦不堪言,怨聲載道,怒氣衝天,但又無計可施,只得眼睜睜的欲哭無淚。[1]

二月十九這天,觀音菩薩雲遊出行到江南一帶,眼見孽龍無法無天,可孽龍又不在觀音的管轄之內,對它無可奈何,降服不了。但是菩薩也深知龍的致命弱點,懼怕人多勢眾和聲響煙熏,尤其忌憚艾葉的氣味,龍一聞到艾葉味便逃之夭夭,像蛇見雄黃[2]

於是,觀音便化作一慈眉善眼的老婦人下凡,告訴百姓們如此這般,用以制服孽龍。勤勞聰明的百姓,說干就干,趕緊用艾葉做成米果,讓親朋好友都來吃。吃過艾米果的人,散發出一股治龍的氣味。為使氣味更濃,各家還裝上一盤盤艾葉米果放在屏風前的案上,或者掛在高處,讓艾氣味徐徐散發,蒸蒸向上。另外還點上香燭,燃放爆竹,加上路上人來車往,整個人間熱鬧非凡,簡直沸騰起來了。孽龍哪見過這場面,早嚇得魂飛魄散,又被艾葉味熏得昏頭轉向,半死不活,孽龍只得乖乖縮回海里。從此再也不敢輕舉妄動,即使出海也是和風細雨。[3]

主要食用功效

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

視頻

參考文獻

  1. 艾果做法」,百度, 2018-03-17
  2. 艾果」,下廚房, 2018-08-19
  3. 南方的應季傳統美食—艾果」,艾愛不愛, 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