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艾糍
艾糍是傳統的小吃,一般在清明節食用。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種常見的食材。每到春季,艾草比較鮮嫩,綠色的葉子盤旋而上。客家人會採下鮮嫩的艾葉,回家後和將其和蒸熟後的粳米或糯米拌在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間包些用花生和芝麻做的麻糖餡,團成一個個綠綠的小粑粑放進鍋里蒸熟,這就成了非常有名的客家美食--艾糍。
在吃艾糍時,客家人喜歡泡一壺紅茶,再輔以鮮筍、山楂等小食,那感覺更是無比美妙。
中文名稱
艾糍
外文名稱
Aici
副作用
食多消化不良
類別
傳統小吃
地區
客家地區
製作時間
清明節前後
製作原料
糯米粉 420克
粘米粉 80克(不喜歡太軟糯口感的將粘米粉改為140克)
艾葉(除掉梗) 100克
水 230克
餡料:花生蓉60克、芝麻20克、豆粉20克、椰蓉20克、糖20克 沒有豆粉白沙糖適量增加至夠甜
椰蓉或芝麻(防粘用) 適量
艾糍的做法一
- 餡料炒熟碾碎混合備用(或芝麻微波爐高火叮2分鐘、花生洗乾淨不用預熱烤箱180度烤15分鐘);
- 艾葉(除掉梗)用80度水焯5分鐘(保持水不要煮開),濾干水(不是擰乾哦),加少許配方內的水用攪拌機攪成糊狀;
- 混合2種粉類,然後取40克粉加適量水(配方外)調成可流動的粉漿;
- 剩餘的水加上攪好的艾葉糊煮開,轉小火,加入之前開好的粉漿,煮熟成為熟粉漿(俗稱粉頭),然後迅速地倒入糯米粉中和成軟硬適中的粉團,如太粘可加少許糯米粉(或粘米粉)
- 用了熟漿揉得好的粉團能一直保持柔軟不會硬,包制時不會散的;如果容易散開補救的方法:拿一塊粉團分成幾個小塊加入開水中煮軟煮熟,再加進散硬的粉團揉和均勻就行了。
- 和好的粉團分成30份,每個捏成碗形,加入餡料包制。
- 滾圓,底部塗點水粘上少許椰蓉防粘(用椰蓉或芝麻比塗油防粘效果好多了)。
- 水開上鍋,大火蒸8分鐘即可,糯米粉比例大很容易熟的,如調整了粘米粉比例,就要適當延長蒸製時間。[1]
用料
艾葉 500g
糯米粉 500g
粘米粉 200g
白糖 50g
花生仁 150g
芝麻 150g
五花肉 250g
油 少許
艾糍的做法二
- 新鮮艾草葉,留葉去柄。
- 開水中汆燙後撈起。
- 忘記拍切成小段,加入適量的水料理機打成糊的相片啦,就這張頂上吧。
- 將準備好糯米粉、粘米粉置入艾草的大盆中加入適量的白糖。看個人口味定。
- 搓成光滑麵團。
- 我做的是咸餡有豬肉碎,蘿蔔乾碎,香菇碎,三者炒熟,再加入花生和芝麻。
- 取一個捏成圓形,包入餡料。
- 將餡包入艾葉糊的麵團中,就象包湯圓一樣,但最後壓扁並給每個艾糍附上一小片荷葉片,包好的艾糍。
- 上鍋蒸,將蒸籠放入鍋里,通常蒸15~20分鐘。
- 艾糍做好了。試過味道挺不錯的,想不到自己的第一次還是挺成功的,只是艾草少一點,如果再多一點的話就好啦,下次再繼續,嘻嘻[2]
艾糍的做法三
艾糍還可以香煎:
- 將包好餡的艾糍稍壓扁,燒熱煎鍋,放少許油,放入艾糍。
- 煎至兩面金黃熟透(微鼓起)即可,煎制的艾糍外脆內糯,棒棒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