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節慾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節慾論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納索·威廉·西尼爾的理論中最有名的是節慾論了。西尼爾認為,人的本性是懶惰的,勞動是人犧牲閒暇的結果。資本是人放棄財產的非生產性使用,或有意識地選擇未來的產品而放棄目前使用的結果。

19世紀英國經濟學家西尼爾在《政治經濟學大綱》中提出的利潤理論。節慾是西尼爾提出的術語,用來指資本家放棄眼前的享樂,即節制眼前消費的欲望。而資本則是節慾的結果,是人類意志上最艱苦的努力之一。他認為,價值的生產有勞動、資本和自然(土地)三種要素,其中勞動者的勞動是對於安樂和自由的犧牲,資本家的資本是對眼前消費的犧牲。產品的價值就是由這兩種犧牲生產出來的。勞動犧牲的報酬是工資,資本犧牲的報酬是利潤,二者也構成生產的成本。

西尼爾「節慾論」的主要觀點

「節慾論」,把利息看成是貨幣所有者為積累資本放棄當前消費而「節慾」的報酬。西尼爾認為,「利潤的定義是節制的報酬」。由於資本來自儲蓄,要進行儲蓄就必須節制當前的消費和享受,利息就來源於對未來享受的等待,是對為積累資本而犧牲現在享受的消費者的一種報酬。

節慾論的繼承與評價

資本是節慾的結果,西尼爾用節慾來代替資本一詞。勞動和資本共同創造了財富,資本在生產中的作用是重要的。資本來源於儲蓄,儲蓄是來自節慾。所以,資本獲得的利潤是合理的。這種觀點被以後的經濟學家所繼承。如奧國學派的迂迴生產理論——先生產資本品,再用資本品生產消費品,稱為迂迴生產。迂迴生產提高了效率。使迂迴生產成為可能的是資本,資本是放棄現期消費而用於未來消費的結果。現代經濟學中的利息理論正來源於節慾論。要駁斥這種理論,指責它為資本的剝削辯護很容易。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任何社會中——甚至在「四人幫」時期的最革命化的社會中——儲蓄都獲得利息,而且,儲蓄來自節約(節慾的同義詞)的說法是一種常識。資本的確是生產中必不可少的,獲得利息或利潤也是合理的,這是節慾論屢受批判,但長盛不衰的原因。根據這種理論,節慾是利潤的來源,資本家和工人都為產品的生產作出了犧牲,不存在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節慾論掩蓋了資本主義社會利潤的真正來源,掩蓋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事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