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羋叔課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羋叔課最》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第六卷。

《郁離子》是寓言體散文故事集,在中國思想史上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元末亂世,劉伯溫隱居青田,總結自己的思想和對社會、人生的見解,創作了《郁離子》。「郁離子」是劉伯溫的托稱[1]。《郁離子》包羅萬象,囊括古今,闡明了劉伯溫的政治理想、哲學觀點、處世態度和治世的謀略等。劉伯溫認為,如果按照書中的正確主張去做,就一定能達到文明之治的目標。

原文

楚使羋叔為尹,課上最,楚王大悅,繩諸朝。孫叔敖仰天大笑,三噎而三頓。楚王不懌曰:「令尹有不足於寡人與?盍教之,而廷恥寡人,竊為令尹不取也。」 孫叔敖對曰:「臣之里人有洿池以為利者,吳行人過楚,見其魚鱉之牣也,謂之曰:『我善漁。』臣之里人喜,為之具罔罟、舟楫,資其行,則趨而之其池,曰: 『我於是乎漁。』臣之里人蹙然曰:『吾惟子能取江湖之魚以益我也,若是,則吾固有之矣,而焉用子為哉?』今楚國之民莫非王民矣,羋叔之尹申也,不聞有令政以來鄰國之民,而多取諸王之固有以最其課,是剜王之股以啖王也。則王之左右皆能之矣,不惟是夫也。今王朝群臣而繩之,群臣不佞,繇是而度王心,則相率而慕效之,以為敵國驅,是社稷之憂也。」楚王曰:「善哉。」乃黜羋叔,下令國中曰:「下邑之大夫,有效羋叔剝吾民以最課者,服上刑。」楚人大悅,三年而伯諸侯。

註解

① 課:國家規定按數生收賦稅。又指賦稅。

② 繩:稱譽。《左傳·莊公十四年》:「繩息媯以語楚子。」

③ 噎(ye):堵住喉嚨。

④ 懌(yi):喜歡。

⑤ 洿(wu)池:低洼的地方。

⑥ 牣(ren):充滿。

⑦ 繩(sheng):通作「繩」。

⑧ 伯(ba):通「霸。」

譯文

楚王派羋(mi)叔擔任地方官,他徵收的賦稅最多,楚王非常高興,在朝廷上讚譽他。孫叔敖仰天大笑,三噎三停。楚王不高興地說:「令尹看我有做得不夠的地方嗎?為什麼不予以指教,卻在朝廷上羞辱我,我停辦充尹不該採取這樣的態度。」孫叔敖回答說:「我的家鄉一個靠窪池而得利的人,吳國一個使者路過楚國,見他的窪池裡充滿了魚鱉,對我的鄉人說:『我善於捕魚。』我的鄉人感到高興,就給他準備了網、舟楫,資助他去,而他卻奔到那個窪池邊,說:『我在這裡捕魚。』我的鄉人皺起眉頭說:『我還認為你能捕獲江湖裡的魚來為我增益,如果在這裡捕魚,那麼我本來就有這些魚了,怎麼還用得上你捕呢?』如今楚國的百姓都是你的臣民,羋叔是地方官吏,沒聽說用善政來安撫百姓,卻從君王所固有的賦稅中多加索取來顯示他收的賦稅最多這樣做是剜下君王腿上的肉而給君王吃啊。這樣的話,君王的左右都能做得到,不只是他能啊。如今君王的朝廷上對着群臣讚譽他,得群臣無才智,由此而揣度君王的心理,就都共同去敬慕效法了,而那樣做就要受敵國的驅使了,這就是國家的憂患啊。」楚王聽了說:「講得好啊。」就罷免了羋叔,並對全國下令說:「各地大夫,若有效法羋叔那樣盤剝我的百姓而徵收賦稅最多的,就要服大刑。」楚人非常高興,三年的時間楚國就稱霸於諸侯

評語

民為國之本,民富則國強,民窮則國危。為了個人的權力和地位,置百姓於困苦而不顧,殘酷掠奪,橫徵暴斂,取悅君主,只能造成民心生弊,陷於離心離德的危險局面。


作品評價

《郁離子》的寓言體風格可謂「牢籠萬匯,洞釋群疑,辨博奇詭,巧於比喻,而不失乎正。」在這點上頗得莊子精髓[2]。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辭富麗、氣勢磅礴、感染力強。更為重要的是,《郁離子》還吸收改編了一些《莊子》的寓言來就事論理。

視頻

羋叔課最 相關視頻

來聽劉伯溫《郁離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漲知識
陳勝華轉述<郁離子>新書發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