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芍藥花 (芍藥屬植物的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芍藥花 (芍藥屬植物的花)

芍藥花大且美,有芳香,單生枝頂;花瓣白、粉、紫或紅色,花期4一5月。

因為它開花較遲,故又稱為「殿春」。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芍藥
  • 別 名:將離、離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沒骨花、黑牽夷、紅藥等
  • 拉丁學名:Paeonialactiflora
  • 二名法:Paeonialactiflora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 目:虎耳草目Saxifragales
  • 科:芍藥科Paeoniaceae
  • 屬:芍藥屬Paeonia
  • 種:芍藥P.lactiflora
  • 學名:Paenoia albiflora
  • 英名:Common Peony別名:沒骨花、婪尾春、將離、殿春花
  • 科名:芍藥科

多年生宿根草本,具肉質根。莖叢生,高50cm-100cm。二回三出羽狀複葉,小葉通常3裂,長圓形或披針形,葉脈帶紅色。花單生於莖頂,花梗長,花色有白、粉、玫瑰等色,少有淡綠色,花形變化多。

形態特徵

根:根由3部分組成:根頸、塊根、鬚根。根頸頭(區別於「根莖」,根頸是根,根莖是莖)是根的最上部,顏色較深,着生有芽;塊根由根頸下方生出,肉質,粗壯,呈紡錘形或長柱形,粗0.6~3.5厘米,外表淺黃褐色或灰紫色,內部白色,富有營養,塊根一般不直接生芽,斷裂後卻可萌生較小的新芽,因此秋季收集5厘米以上的斷根也可繁殖;鬚根主要從塊根上生出,是吸收水分和養料的主要器官,並可逐漸演化成塊根。芍藥的根按外觀形狀不同,一般又可分為三型:粗根型、坡根型、勻根型。粗根型,根較稀疏,粗大直伸;坡根型,根向四周伸展,粗細不勻;勻根型,根條疏密適宜,粗細均勻等。根可入藥。

芽:叢生在根頸上,肉質,冬季在地下越冬,春初隨氣溫上升,萌芽出土,初生時水紅色至淺紫紅色,也有黃色的,長出地面後,顏色加深,一般成為深紫紅色,外有鱗片保護。芍藥的芽為混合芽,既發育成生殖器官——花,又形成營養器官——莖和葉。萌芽前,芽長為2.5~4厘米。芽生出地面之後的顏色與形態也因品種不同會有所差異,顏色從深紫紅色到黃褐色不等,芽形則可分為3型:即短圓型、竹筍型、筆尖型。短圓型,芽體較短,端部鈍圓形;竹筍型,芽體較長,端部急尖,呈竹筍狀;筆尖型,芽體較長,端部漸尖,狀如毛筆的筆尖。芍藥發芽是最壯觀的場面之一,因為它體現了生命的萌發與活力,因此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

莖:由根部簇生,高約50~110厘米,草本,莖基部圓柱形,上端多稜角,有的扭曲,有的直伸,向陽部分多呈紫紅暈。

葉:下部的二回三出羽狀複葉,即葉的末端由3片小葉組成一束葉,兩側又各有一束葉,兩側的每一束葉通常情況下由4片小葉組成,中部的複葉,末端的3片小葉不變,兩側的小葉片數開始減少,由原先的4片逐漸減為3片、2片或1片,甚至消失,當消失時,末端只有3片小葉構成,這時叫做三回羽狀複葉,上方的葉片是單葉。葉長20~24厘米,小葉有橢圓形、狹卵形、被針形等,葉端長而尖,全緣微波,葉緣密生白色骨質細齒,葉面有黃綠色、綠色和深綠色等,葉背多粉綠色,有毛或無毛。芍藥的葉也具有觀賞價值,「紅燈爍爍綠盤龍」中「綠盤龍」就是對葉的讚美,因此也可作為觀葉植物。[1]

參考文獻

  1. 芍藥花,中醫世家,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