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芎,漢字,讀音xiōng,亦稱"川芎",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狀複葉,白色,果實橢圓形。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芎

拼音; xiōng

部首; 艹

字碼; U+828E

五筆; AXB

倉頡; TN

注音; ㄒㄩㄥ

總筆畫; 6

部外筆畫; 3

筆順編號; 122515

筆順讀寫; 橫、豎、豎、橫折、橫、豎折折鈎

四角號碼; 40027

信息; 芎

xiōng

部首:艹 部外筆畫:3 總筆畫:6

五筆86:AXB 五筆98:AXB 倉頡:TN

筆順編號:122515 四角號碼:440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28E

摺疊編輯本段基本字義 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狀複葉,白色,果實橢圓形。產於中國四川和雲南省。全草有香氣,地下莖可入藥。亦稱"川芎"。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去宮切《集韻》丘弓切《正韻》丘中切,$音穹。芎藭,香草。《揚雄·甘泉賦》發蘭蕙與芎藭。《注》芎藭,葉似藳本。

《本草注》芎,本作浡,或雲:人頭穹窿高,天之象也。此藥上行專治頭痛諸疾,故名芎藭。古人因其根節狀如馬銜,謂之馬銜芎。後世因其狀如雀腦,謂之雀腦芎。其出關中者呼為京芎,出蜀中者為川芎,出天台者為台芎,出江南者為撫芎。《博物志》苗曰江蘺,根曰芎藭。

又《韻會》居雄切,音弓。義同。

音韻參考

[廣 韻]:去宮切,上平1東,qīong,通開三平東溪

[平水韻]:上平一東

[粵 語]:gung1hung1kung4

[閩南語]:keng1,kin1 [1]

本草綱目-芎更多

「釋名」胡 (《別錄》)、川芎(《綱目》)、香果(《別錄》)、山鞠窮(《綱目》)。

時珍曰∶芎本作營,名義未詳。或雲∶人頭穹窿窮高,天之象也。此藥上行,專治頭腦 諸疾,故有芎 之名。以胡戎者為佳,故曰胡芎。古人因其根節狀如馬銜,謂之馬銜芎 。

後世因其狀如雀腦,謂之雀腦芎。其出關中者,呼為京芎,亦曰西芎;出蜀中者,為川芎; 出天台者,為台芎;出江南者,為撫芎,皆因地而名也。《左傳》∶楚人謂蕭人曰∶有麥曲乎? 有山鞠窮乎?河魚腹疾柰何?二物皆御濕,故以諭之。丹溪朱氏治六郁越鞠丸中用越桃、鞠 窮,故以命名。《金光明經》謂之 莫迦。

「集解」《別錄》曰∶芎 葉名蘼蕪,生武功川谷、斜谷西嶺。三月、四月,采根,曝 干。 普曰∶芎 ,或生胡無桃山陰,或泰山。葉細香,青黑紋,赤如 本,冬夏叢生,五月 花赤,七月實黑,附端兩葉。三月采根,有節如馬銜。弘景曰∶武功、斜谷西嶺,俱近長安。

今出歷陽,處處亦有,人家多種之。葉似蛇床而香,節大莖細,狀如馬銜,謂之馬銜芎 。

蜀中亦有而細。恭曰∶今出秦州,其歷陽出者不復用。其人間種者,形塊大,重實多脂。山 中采者,瘦細。味苦、辛。以九月、十月采之為佳,若三月、四月虛惡非時也。頌曰∶關陝、 川蜀、江東山中多有之,而以蜀川者為勝。四五月生葉,似水芹、胡荽、蛇床輩,作叢而莖 細。其葉倍香,江東、蜀人采葉作飲。七八月開碎白花,如蛇床子花。根堅瘦,黃黑色。關 中出者形塊重實,作雀腦狀者為雀腦芎,最有力。

時珍曰∶蜀地少寒,人多栽蒔,深秋莖葉亦不萎也。清明後宿根生苗,分其枝橫埋之, 則節節生根。八月根下始結芎 ,乃可掘取,蒸曝貨之。《救荒本草》雲∶葉似芹而微細窄, 有丫叉,又似白芷,葉亦細,又似胡荽葉而微壯,一種似蛇床葉而亦粗。嫩葉可炸食。 宗 曰∶凡用,以川中大塊,里色白,不油,嚼之微辛甘者佳。他種不入藥,止可為末, 煎湯沐浴而已。

「氣味」辛,溫,無毒。普曰∶神農、黃帝、岐伯、雷公∶辛,無毒。扁鵲∶ 酸,無毒;李當之∶生溫,熟寒。 元素曰∶性溫,味辛苦,氣濃味薄,浮而升,陽也。少陽本經引經藥,入手、足厥陰氣 分。 之才曰∶白芷為之使,畏黃連,伏雌黃。得細辛,療金瘡止痛;得牡蠣,療頭風吐 逆。

「主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瘡,婦人血閉無子(《本經》)。除腦中冷動, 面上游風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諸寒冷氣,心腹堅痛,中惡猝急腫痛,脅風痛, 溫中內寒(《別錄》)。腰腳軟弱,半身不遂,胞衣不下(甄權)。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 一切血。補五勞,壯筋骨,調眾脈,破癥結宿血,養新血,吐血鼻血溺血,腦癰發背,瘰 癭贅,痔 瘡疥,長肉排膿,消瘀血(大明)。搜肝氣,補肝血,潤肝燥,補風虛(好古)。

燥濕,止瀉痢,行氣開郁(時珍)。蜜和大丸,夜服,治風痰殊效(蘇頌)。齒根出血,含之 多瘥(弘景)。 「發明」宗 曰∶今人用此最多,頭面風不可缺也,然須以他藥佐之。

元素曰∶川芎上行頭目,下行血海,故清神及四物湯皆用之。能散肝經之風,治少陽厥 陰經頭痛,及血虛頭痛之聖藥也。其用有四∶為少陽引經,一也;諸經頭痛,二也;助清陽 之氣,三也;去濕氣在頭,四也。 杲曰∶頭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經藥∶太陽羌活,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 術,厥陰吳茱萸,少陰細辛,是也。

震亨曰∶郁在中焦,須撫芎開提其氣以升之,氣升則郁自降。故撫芎總解諸郁,直達三 焦,為通陰陽氣血之使。 時珍曰∶芎 ,血中氣藥也。肝苦急,以辛補之,故血虛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氣鬱者 宜之。《左傳》言∶麥曲鞠窮御濕,治河魚腹疾。予治濕瀉每加二味,其應如響也。血痢已 通而痛不止者,乃陰虧氣鬱,藥中加芎為佐,氣行血調,其病立止。此皆醫學妙旨,圓機之 士,始可語之。

宗 曰∶沈括《筆談》雲∶一族子舊服芎 ,醫鄭叔熊見之雲∶芎 不可久服,多令人 暴死。後族子果無疾而卒。又朝士張子通之妻,病腦風,服芎 甚久,一旦暴亡。皆目見者。

此皆單服既久,則走散真氣。若使他藥佐使,又不久服,中病便已,則焉能至此哉? 虞搏曰∶骨蒸多汗,及氣弱之人,不可久服。其性辛散,令真氣走泄,而陰愈虛也。

時珍曰∶五味入胃,各歸其本髒。久服則增氣偏勝,必有偏絕,故有暴夭之患。若藥具 五味,備四氣,君臣佐使配合得宜,豈有此害哉?如芎 ,肝經藥也。若單服既久,則辛喜 歸肺,肺氣偏勝,金來賊木,肝必受邪,久則偏絕,豈不夭亡?故醫者貴在格物也。

「附方」舊七,新一十三。

生犀丸∶宋真宗賜高相國,去痰清目,進飲食。生犀丸∶用川芎十兩,緊小者,粟米泔 浸二日換,切片子,曬乾為末,分作兩料。每料入麝、腦各一分,生犀半兩,重湯煮,蜜和 丸小彈子大。茶、酒嚼下一丸。痰,加硃砂半兩;膈壅,加牛黃一分,水飛鐵粉一分。頭目 昏眩,加細辛一分。口眼 斜,加炮天南星一分。(《御藥院方》)

氣虛頭痛∶真川芎 為末,臘茶調服二錢,甚捷。曾有婦人產後頭痛,一服即愈。(《集 簡方》)氣厥頭痛∶婦人氣盛頭痛,及產後頭痛。川芎 、天台烏藥等分,為末。每服二錢, 蔥茶調下。《御藥院方》∶加白朮,水煎服。

風熱頭痛∶川芎一錢,茶葉二錢,水一鍾,煎五分,食前熱服。(《簡便方》)

頭風化痰∶川芎洗切,曬乾為末,煉蜜丸如小彈子大。不拘時嚼一丸,茶清下。(《經 驗後方》)

偏頭風痛∶京芎細銼,浸酒日飲之。(《斗門方》)

風熱上沖∶頭目運眩,或胸中不利。川芎、槐子各一兩。為末。每服三錢,用茶清調下。

胸中不利,以水煎服。(張潔古《保命集》)首風旋運及偏正頭疼,多汗惡風,胸膈痰飲。川 芎一斤,天麻四兩,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嚼一丸,茶清下。(劉河間《宣明方》)

失血眩暈∶方見當歸下。一切心痛∶大芎一個,為末,燒酒服之。一個住一年,兩個住 二年。(《孫氏集效方》)

經閉驗胎∶經水三個月不行。驗胎法∶川芎生為末,空心煎艾湯服 一匙。腹內微動者是有胎不動者非也。(《靈苑方》)

損動胎氣∶因跌扑舉重,損胎不安,或子死腹中者。芎 為末,酒服方寸匕,須臾一二 服。立出。(《續十全方》)崩中下血,晝夜不止。《千金方》∶用芎 一兩,清酒一大盞,煎 取五分,徐徐進之。《聖惠》∶加生地黃汁二合,同煎。酒癖脅脹,時復嘔吐,腹有水聲。川 芎、三棱(炮)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蔥白湯下。(《聖濟總錄》)小兒腦熱好閉目, 或太陽痛,或目赤腫。川芎 、薄荷、朴硝各二錢,為末,以少許吹鼻中。(《全幼心鑒》)

齒敗口臭∶水煎芎 ,含之。(《廣濟方》)

牙齒疼痛∶大川芎 一個,入舊糟內藏一月,取焙,入細辛同研末,揩牙。(《本事方》)

諸瘡腫痛∶撫芎 研,入輕粉,麻油調塗。(《普濟方》)

產後乳懸∶婦人產後,兩乳忽長,細小如腸,垂過小肚,痛不可忍,危亡須臾,名曰乳 懸。將芎 、當歸各一斤。以 半斤銼散,於瓦石器內,用水濃煎,不拘多少頻服;仍以一斤 半銼塊,於病患桌下燒煙,令將口鼻吸煙。用盡未愈,再作一料。仍以蓖麻子一粒,貼其頂 心。(夏子益《奇疾方》)

參考文獻

  1. 移至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