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流膠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芒果流膠病
此病發生在莖幹、枝條、果實和葉片上。在莖幹上,首先出現褐色病斑,後變黑色,流出膠液,故稱流膠病。病斑擴大環繞枝條後,病部以上部分枯死。病斑向下擴展,不斷擴大。如果是幼樹,主要發生在幼苗莖基部,被害部皮層變黑褐色,最後可致使枝條枯死。
基本信息
中文名∶芒果流膠病
拉丁學名∶Phomopsis mangiferae、Diplodia mangiferae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類 型∶黴菌
主要危害作物∶芒果
主要為害部位∶干、枝條、果實、葉片
英文病名∶Mango descending flow of sap
分 布∶中國芒果產區
主要症狀
本病主要發生在枝條和莖幹。
侵染初期,在侵入點形成褐色小圓點,之後病菌沿形成層上下擴展,被侵染處變為褐色,木質部壞死,韌皮部沿侵染線開裂,流出乳白色樹液,幾天內逐漸變為乳黃,最後變為粘稠的琥珀色樹膠;
發病中後期,韌皮部、木質部逐漸腐爛脫落,引起樹幹部份枯死,植株長勢減弱,嚴重的導致整株死亡。
發病條件
主要跟氣候環境和樹勢傷口有關。
1、氣候環境。枝梢生長前期降水次數多,加上溫度條件適宜,導致初侵染源增多,遇到低洼、通風透氣差的果園,如環境高濕,便容易造成病害流行;排水不良的苗圃,病害發生嚴重;入冬時遇到低溫乾旱脅迫,也會產生流膠(這種流膠情況屬於花芽分化前正常現象)。
2、樹勢傷口。每當颱風、持續陰雨天氣或天牛、橫線尾夜蛾等害蟲危害樹體嚴重時,造成枝梢傷口多,也給病菌侵染創造了機會,發病程度重。[1]
形態特徵
分生孢子器扁球形,直徑100~700μm,黑褐色。內含兩種類型的分生孢子。A型分生孢子為紡錘形,兩端稍尖,無色,單孢,有2個油滴,大小為6.4~808(7.2)μm×2.2~3.2(2.4)μm。B型分生孢子為線形鈎狀,無色,單孢,大小為19.2~27.0(24.5)μm×0.8~1.3(1.1)μm。 生理生化特徵:A型分生孢子能萌發,在室內24℃時,保溫4小時便可萌發。B型分生孢子不能萌發,在人工培養基上,產生乳白色菌絲,呈羽毛狀,緊貼基質表面。
侵染循環
病菌均以菌絲體和子實體(分孢器)在病株和病殘體上存活越冬,翌春溫濕適宜,分孢器湧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主要從傷口侵入致病。
發生規律
此病由一種真菌(Diplodiamangiferae)侵染所致。高溫(30攝氏度)高濕和蔭蔽的環境條件,有利於本病發生流行。所以在排水不良的苗圃地易發病
防治方法
1、選用抗流膠病芒果樹苗,如紅象牙、小呂宋、馬切蘇、翠綠、三年芒等。
2、發現有染病的苗木,發病較輕的,用鏈黴素治理流膠點,同時進行品種改造。如發病重,應挖除染病較重的定植苗,土壤用石灰消毒。
3、加強果園的肥水管理,增施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果樹樹勢,增強抗病能力。
4、不能保證灌溉的果園,在雨季來臨前,整理台地,使台面向內微傾,台地內側深挖蓄水溝,雨季結束後用地膜覆蓋,再用稻草蓋住地膜,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旱季土壤含水量。
5、做好害蟲(天牛)防治工作。
6、發現病害果樹,刮出病部,用農用鏈黴素+高富力塗於刮淨處。
7、用1∶1∶100波爾多液樹幹塗白,殺蟲殺菌劑噴灑樹冠、樹幹及地面2~3次。
8、在冬末,葉面噴灑30%氧氯化銅膠懸劑600~800倍液,保護花芽。[2]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