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蕪湖南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蕪湖南陵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南陵縣隸屬於安徽省蕪湖市,位於安徽省東南部,東界宣城市,西連銅陵市青陽縣,南靠涇縣,北鄰蕪湖縣、繁昌縣,東北隔青弋江與蕪湖縣、宣城市相望,西北同繁 昌、銅陵縣毗鄰,東南和宣城市、涇縣交界,西南與青陽縣相連。全縣總面積1263.7 平方公里。

基本內容

中文名:南陵縣

外文名:Nanling County

郵政編碼:241300

面積:1263.7 平方公里

國家/地區:安徽省蕪湖市

地理位置:位於安徽省東南部

基本介紹

南陵縣(英語: Nanling County ,漢語拼音:Nánlīng)

郵編:241300 代碼:340223 區號:0553

南陵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地處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過渡地帶,是通往「兩山一湖」的重要門戶。蕪湖市境南部,長江下游南岸,東界宣州區,西連銅陵縣、青陽縣,南接涇縣,北鄰繁昌縣、蕪湖縣,總面積1263.7平方公里,現有耕地49.3萬畝,可養水面14萬畝,山林56萬畝。轄8鎮(煙墩鎮、家發鎮、籍山鎮、許鎮鎮、弋江鎮、何灣鎮、三里鎮、工山鎮。縣政府駐籍山鎮。)157村,人口55.2萬人。國道205、318線和省道320、216線交匯於縣城,京福高速鐵路、銅南宣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之中,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樞紐。

地處皖南山區向沿江平原過渡地帶。東北為平原圩區,西南為低山丘陵區。漳河自南而北縱貫縣境,青弋江流經東部。屬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區,年均降水量1402.6毫米。礦藏有石灰岩、白雲石、銅、煤等20餘種。國家優質大米生產基地,國家優質綠肥種子基地縣。

205國道、318國道、216省道、320省道過境並交匯於縣城。青弋江、漳河常年通航,可通長江。大土山西周銅礦冶煉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峰山土墩墓群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山風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古蹟還有黃蓋墓、皖南土堆墓群等。

縣情概況

南陵縣隸屬於安徽省 蕪湖市,位於安徽省東南部,地處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縣境東北為平原,西南為低山丘陵,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總面積1263.7平方公里。南陵交通便捷,國道205、318線、省道320、216線交匯於縣城,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樞紐,通往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熱線的咽喉要道。長江下游重要支流青弋江流經縣境東部,源自西南山區腹地的漳河,蜿蜒綿亘奔向長江,孕育了千年古城的燦爛文化。

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南陵縣總人口55.1萬人,有漢、回、壯族等25個民族。

南陵縣轄8個鎮:籍山鎮、弋江鎮、許鎮鎮、三里鎮、何灣鎮、工山鎮、家發鎮、煙墩鎮,157個村民委員會,19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南陵鍾靈毓秀,物華天寶。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旅遊資源有集溶洞、石、峰、泉、花、樹、禽、獸為一體的省級西山風景區,古秘幽邃的省級重點保護寺廟烏霞寺,煙波浩淼的奎潭湖,自然風景迷人、人文景觀豐富的小格里森林公園等。南陵歷來被譽為「江南魚米之鄉」是中國四大米市之一「蕪湖米市」的主要產糧區,素有「蕪湖米市,南陵糧倉」之美稱。有耕地3.5萬公頃,盛產優質大米、木材、丹皮、蘑菇、蓮藕等。礦產資源有銅、鐵、銻、煤、金、白雲石、石灰石、氟石等。

改革開放以來,南陵人民奮發進取,勵精圖治,緊緊圍繞加快發展、富民強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和科教興縣戰略,縣級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2004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7.5億元,財政收入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32元。

農業上,已基本形成了優質米、蔬菜、畜禽、水產、果林五大主導產業,初步建成了蘑菇、板栗、蔬菜、土雞、獺兔、河蟹等農產品生產基地,擁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東源集團和省級龍頭企業金雞集團,「雲谷貢」牌標一粳米和「百善」牌貢酥分別獲國家級名牌產品和省級名牌產品稱號。

工業上,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6家完成產值8.5億元;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總產值達18億元。非金屬礦加工、服裝、農機汽配、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已初具規模。地方主要工業產品「神牛」牌耕整機、「晨江」牌系列V帶、「奔牛」牌2411組合式變壓器為安徽名牌產品。2004年蕪湖南陵工業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5000萬元,新增開發面積1平方公里,工業區「五通一平」面積已達3.08平方公里,上海良力、滬千人造板、阪神製衣、順榮汽配、中新砂船砂泵、聖華生物、魯班鋼構、德雲醫用器材、材炅楮筆紙等13家企業入區經營。九發股份有限公司食用菌、蘇嘉電纜、杉杉新明達公司針織服裝、森嘉集團特種電纜等新入區項目已經投產運營。

基礎設施和小城鎮建設方面,該縣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標,縣、鄉主要幹道均已達三級以上公路標準;建設有110千伏變電所2座,鄉村供電率100%;程控電話裝機已達8萬多門,移動通訊機近4萬門並實現全縣無縫覆蓋;郵政服務遍及城鄉各地;縣城日供水能力3萬噸。縣城建設特色明顯,風格獨特,以占地3公頃的南陵廣場為核心的新區建設在全省首屈一指。截止2008年,該縣縣城建成區面積已達9.04平方公里。以縣城為樣板,縣內其它五個中心鎮的規則建設也是如火如荼、蒸蒸日上,匯聚了眾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全縣城鎮化水平達33%。

南陵各項社會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每年都有幾項國家級、省級重大科技開發新成果問世,每年都新增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大學生數百人。建成了縣、鄉、村一體的醫療保健網絡,實現了鄉鄉通有線電視,村村通廣播的目標,擁有全省縣級一流的體育館、游泳中心和水上活動中心,各類群眾性文體活動開展有聲有色,人民安居樂業,居民生活基本達到小康。

南陵縣人民政府駐:籍山鎮;

郵編:241300;

代碼:340223;

區號:0553;

拼音:Nanling Xian。

區域地理

南陵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下游南岸,北緯30°38′至31°10′,東經117°57′至118°30′。東界宣

州市,西連銅陵市、青陽縣,南靠涇縣,北鄰蕪湖縣、繁昌縣,東北隔青弋江與蕪湖縣、宣州市相望,西北同繁 昌、銅陵縣毗鄰,東南和宣州市、涇縣交界,西南與青陽縣相連。

全縣總面積1263.7 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9.05‰,合189.56 萬畝,其中耕地50.99 萬畝,山場77.4 萬畝(石頭山17.7 萬畝,宜林山59.70 萬畝),水域14.00 萬畝,道路與莊園47.17 萬畝,大體是「四山一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莊園」。東西最大橫距51.4 公里,南北最大縱距56.9 公里,縣境形狀似「駱駝」。縣治(城關鎮)距蕪湖市區42 公里,合肥市186 公里,南京市156 公里,杭州市290 公里,上海市365 公里。

歷史沿革

春秋,自周武王封泰伯五世孫周章為吳君(建立吳國)始,縣境為吳地。

戰國,公元前473年(周元王三 年),越王勾踐兼併吳,屬越。公元前355年(周顯王十四年),楚滅越,又為楚地。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 年),秦滅楚,歸秦。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設郡縣,屬鄣郡。

西漢,公元前109 年(武帝元封二年),始置宣城縣(治今弋江鎮)、春谷縣(治今繁昌縣境內),縣域屬上述二縣,隸屬丹陽郡。

東漢,宣城縣廢,改設宛陵、春谷二縣,縣境屬丹陽郡春谷縣地。三國入吳,恢復宣城縣。

西晉,281 年(武帝太康二年),分丹陽郡一部為宣城郡,宣城縣隸屬宣城郡。

東晉,成帝咸康末,淮北居民隨晉室南渡,於今南陵縣北僑置當塗縣,屬淮南郡。晉末分於湖為境,隋徙治於姑孰(今當塗縣),遂廢。383 年(孝武帝太元八年),改春谷為陽穀屬宣城郡,又為淮南郡地。413 年(安帝義熙九年),並陽穀縣入於湖,沿用繁昌之名(治今蕪湖縣陶辛圩內),屬淮南郡繁昌縣地。東晉於沿江赭圻城(今繁昌蘆南鄉)置南陵戍。

南朝,525 年(梁武帝普通六年),以赭圻城置南陵縣,兼置南陵郡。陳兼置北江州。隋平陳,州郡並廢。

隋,589 年(開皇九年),並石城、臨城、定陵、故治諸縣入南陵縣,屬宣州。時改宛陵縣為宣城縣,改故宣城為青弋江(鎮)。605 年(大業元年),改宣州為宣城郡。

唐,621 年(武德四年),改屬池州。627 年(貞觀元年),又歸宣州,屬江南道。704 年(長安四年),移治青陽城(今南陵籍山鎮),屬江南道宣州。733 年(開元二十一年),屬江南西道宣州。742 年(天寶元年),屬江南西道宣城郡。758 年(乾元元年),屬宣歙觀察使宣州。890 年(大順元年),屬寧國軍宣州。

五代,937 年(南唐升元元年),屬寧國軍宣州,隸江寧府。

宋,975 年(太祖開寶八年),南唐平,改寧國軍,仍稱宣州,隸江南路。103年(天聖八年),分東西兩路,屬江南東路宣州。南宋,1166 年(乾道二年),升為寧國府,屬江南東路(亦稱江東路)寧國府。

元,1277 年(至元十四年),屬江浙行中書省寧國路。1357 年(至正十七年),屬江浙行省寧國府。至正二十六年,改為宣州府。

明,1368 年(洪武元年)八月,屬中書省寧國府。1380 年(洪武十三年)正月,屬六部直隸寧國府。1403 年永樂元年(永樂元年),屬南京直隸寧國府。

清,行省下沿明制(寧國府),直至宣統,所屬府如故。1645 年(順治二年),屬江南省徽寧道。1667 年(康熙六年),屬安徽省徽寧道。太平天國期間,由浙江巡撫兼轄。1865 年(同治四年)仍由安徽省徽寧池太廣道分轄。

1911年(民國元年)1 月,裁府,直屬安徽省。1914 年6 月,劃屬安徽省蕪湖道。1928 年8 月,廢道,直屬安徽省。1932 年10 月,劃屬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區。1938 年10 月25 日,劃屬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區。1940年8 月6 日,劃屬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區。1949年(1949 年)4 月22 日,南陵解放,同年5 月13 日,屬皖南行署蕪當專區1950 年5 月26 日,劃屬皖南行署宣城專區。1952 年2 月4 日,劃屬皖南行署蕪湖專區。是年8 月27 日,改屬安徽省蕪湖專區。1971 年3 月29 日,屬安徽省蕪湖地區。1980 年1 月29 日,屬安徽省宣城地區。1983 年6 月7 日,劃歸蕪湖市。[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