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蘆蒿(學名:Artemisia selengensis),又名蔞蒿、水蒿、柳蒿、泥蒿等,中國古書稱蘩、蔏、皤蒿、旁勃等,菊科蒿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國公認的抗癌蔬菜[1],具清香氣味,嫩莖葉、根狀莖。它有一種濃郁的清香味,口感外脆里嫩。蘆蒿為藥食同源植物,不僅可做菜,還有較高的藥用保健價值。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北部,叢生於湖澤江畔。
形態
蘆蒿有地下莖,上生鬚根,入土深15至25厘米,粗1厘米左右,分節,節間長1至2厘米,上有潛伏芽。春季氣溫達到5攝氏度時,芽萌生,長成直立的地上莖,成株高1米以上,莖粗1至2厘米。葉綠色,其面無毛,背有粉色短密茸毛。葉呈羽狀深裂,長10厘米左右,寬5至8厘米,裂片邊緣有粗鈍鋸齒。秋季初期開花,頭狀花序,結瘦果,黑色無毛[2]。冬季霜後地上部分枯死。
用途
食用
蘆蒿的主要用途是作蔬菜,采其嫩莖食用,一般4月至6月應市。中國古籍《詩經》、《左傳》、《爾雅》等書中即有記載[3],其後歷朝詩文中亦是常見,以蘇軾的「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一句最為有名。
江西有句俗語「鄱陽湖的草,南昌人的寶」說的就是蘆蒿[4],甚至還有一首歌來歌頌蘆蒿。在鄱陽湖和洞庭湖等流域分布廣泛,蘆蒿分野生和人工養殖兩種,野生味道更佳。
蘆蒿也是我國古人常食之菜,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北魏《齊民要術》及明代《本草綱目》中均有記載,專吃它的莖葉。清香味美,廣受歡迎。
清炒蘆蒿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菊花腦鴨蛋湯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藥用
蘆蒿營養豐富,每百克嫩莖含有蛋白質3.6克、灰分1.5克、鈣730毫克、鐵2.9毫克、胡蘿蔔素1.4毫克、維生素C49毫克、天門冬氨酸20.4毫克、穀氨酸34.3毫克、賴氨酸0.97毫克 [5]。也可為藥用,其根性涼、味甘,葉性平、味甘。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氣味甘無毒,主治五臟邪氣、風寒濕痹、 補中益氣、長毛髮令黑、療心懸、少食常飢、久服輕身、耳聰目明、不老,去熱黃及心痛、治夏日暴水痢、治淋瀝疾、利膈開胃、殺河豚魚毒」(第十五卷草部·白蒿)。
經常食用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緩解心血管疾病的食療作用,還具有清熱解毒,平抑肝火、祛風濕、消炎、鎮咳、防癌抗癌等功效。
視頻
蘆蒿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蘆蒿為何是抗癌首選之物,鳳凰讀書 ,2011-3-31
- ↑ 野生蔬菜蘆蒿,行知部落,2020-1-27
- ↑ 【詩經植物】十六字令三首 蔞蒿,簡書,2020-1-17
- ↑ 鄱陽湖的草 南昌人的寶 蘆蒿,飯菜網,2013-5-10
- ↑ 蘆蒿的營養價值,好豆菜譜,201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