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蘆鵐指名亞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蘆鵐指名亞種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蘆鵐指名亞種

拉丁學名:Emberiza

schoeniclus schoeniclu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雀形目

科:鵐科

屬:鵐屬

種:蘆鵐

亞 種:蘆鵐指名亞種

命名者及時間:Linnaeus, 1758

外文名:Common Reed Bunting

蘆鵐指名亞種(學名:Emberiza schoeniclus schoeniclus)屬小型鳴禽,體長15厘米。雄鳥頭部黑而無眉紋;頸圈和顴紋白色;上體栗黃,具黑色縱紋;翅上小覆羽栗色。雌鳥頭部赤褐色,具眉紋。喙為圓錐形,與雀科的鳥類相比較為細弱,上下喙邊緣不緊密切合而微向內彎,因而切合線中略有縫隙;體羽似麻雀,外側尾羽有較多的白色。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動,繁殖期在地面或灌叢內築碗狀巢。一般主食植物種子。主要分布於歐洲,冬天從南部進入北非和亞洲的西南部。 [1]

蘆鵐指名亞種外形特徵

蘆鵐指名亞種 體長約15厘米,是一種頭黑的鵐。具顯著白色項圈而沾淺褐;上背栗褐,羽緣黃白,羽干紋黑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污灰沾褐,前者具黑色軸斑,後者有褐色羽干紋;尾羽黑褐,羽緣色淺;最外兩對尾羽具楔形白斑;肩羽鮮栗色,具黑而寬的羽干紋;小覆羽栗色;中覆羽栗色,羽基黑色;大覆羽和內側次級飛羽黑色,羽緣淺栗色,外翈黃白色;其餘飛羽褐色,外緣以赤褐色,前幾枚飛羽具近白色端;頦、喉和上胸中央均黑,羽端灰白,下體餘部白色;胸側灰色,具褐色條紋;兩脅具栗褐色條紋;尾下覆羽和腋羽均白色。

雌鳥及非繁殖期雄鳥頭部的黑色多褪去,頭頂及耳羽具雜斑,眉線皮黃。與葦鵐的區別還在於小覆羽棕色而非灰色,且上嘴圓凸形。 虹膜褐色;嘴黑褐,下嘴色淺;腳肉褐色。

蘆鵐指名亞種生活習性

蘆鵐指名亞種屬於開闊地區鳥類,一般棲息於平原沼澤地和湖沼沿岸低地的草叢和灌叢,也見於丘陵和山區,但不到高山森林中。除繁殖期成對外,多結群生活,遷徙時結合成10一20隻的小群、在越冬地區更分為小群或單獨活動。性頗活潑,常飛翔於低樹、柳叢之間,時而追逐,時而隱藏。性又怯疑,一見有人即刻隱匿於植物叢下部。受驚時飛翔極快,多作短距離飛行;活動時伴隨着鳴叫,叫聲頗似葦鵐,但聲較粗也不響亮。

雜食性,食物為葦實、草子和植物碎片(特別是水生草本植物),各種昆蟲(鱗翅目,蜻蜓目)及其幼蟲,節肢動物(蜘蛛),軟體動物,甲殼類和種子。

蘆鵐指名亞種分布範圍

分布於歐洲,從斯堪的納維亞東部到伯朝拉盆地和烏拉爾,南到英國,法國,奧地利西部,意大利北部和整個俄羅斯西南部。冬天從南部進入北非和亞洲的西南部。

蘆鵐指名亞種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5—7月。巢築於地面沼澤草叢,蘆葦草叢或接近水生植物(葉和莎草)的地面上。底部襯有優良植物材料,毛髮和馬鬃。每窩產卵4—5枚。卵底色從橄欖灰到紫土色,上具多數分散的暗紫褐色點斑和曲紋,以鈍端較多。雌鳥孵卵,孵化期僅約2周。

蘆鵐指名亞種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低危(LC)。

參考來源

  1. 蘆鵐指名亞種,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