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旗集團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旗集團中心英語:Citigroup Centre)是倫敦的一個建築群,是花旗集團的歐洲中東非洲地區總部,位於倫敦碼頭區的金絲雀碼頭。花旗集團中心的建築面積達170,000平方米(1,800,000平方英尺),包括兩座一體的大樓——加拿大廣場33號(也稱CGC1)和加拿大廣場25號(也稱CGC2)。加拿大廣場33號規模較小,竣工於1999年,高105米,由花旗集團所有。加拿大廣場25號高200米,是英國第四高樓,僅次於碎片大廈、加拿大廣場一號、蒼鷺塔。花旗集團只租用這座大樓的部分樓層,每年需支付租金。

基本概況

花旗集團中心是紐約市最雄偉的摩天大樓之一。它以279米的高度、獨特的45度屋頂,聳立於城市天際線。中心包含59 層,3百萬平方英尺(120,000 m.) 的辦公室[1]。 從大廈的頂部的45 度角度意欲包含太陽能版提供能量,但這個構想已遭到放棄。

地點原先是1862年建立的 St. Peter's Evangelical Luther Church。1905年教會搬遷至第54 街和 Lexington 大道的地點。 在1970年,St. Peter授權委託售出的教會地點被計畫建設為十字型的複合體。這幢新大廈將成為花旗集團的中心。

教會售予花旗集團空中權,花旗集團中心建築在教會的上方。教會想保留在十字路口原址新的發展。新的大廈建築在4支35米的圓柱上方,每支圓柱位於大樓每一面的中央。 如此便允許角落自由而大廈懸空在教會之上。如此的改變在建築期間導致了架構不可靠的完成品。主要工程師沒有預防風力同時在大廈懸牆的兩面活動。如果如同颶風速度的風擊中大廈45度角的部份,可能會導致災難性的悲劇發生。在風洞實驗中可使花旗集團中心大廈的強勁風速在紐約約16年形成一次。為了解決由聯接造成的問題,日以繼夜的閂上合金板材焊接所有的聯接。安置於大廈上面的諧調質量阻尼器(tuned damper mass)有助於大廈的穩定。這台諧調質量阻尼器重400公頓和體積255立方英尺(7立方米)。這將減少由風所造成的移動的50%。

建築設計

花旗集團中心位於列克星敦林蔭大道和53大街的交叉口。是美國紐約新一代摩天樓代表作之一,在功能上,該建築包括第一花旗銀行使用的高層辦公大樓,教堂,帶中庭的多層零售商店,餐館和一個綠化庭院廣場。在休閒等需要,還可盡情享受中庭的「共享空間」。該中心極具特點的是,其基座是用四根抗風架構方柱體架起,使建築凌駕於街道平面上,形成了一個高碩開敞流動的城市型空間,富有創造性和現代感。首先,花旗集團中心獨特的建築外觀引起了人們對現代城市的興趣和認同。其次,花旗中心內部的設施和功能滿足了人們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需要,將這二者結合起來的關鍵是要準確把握人們的生活習慣,進而做出合理的功能組合設計。

花旗集團中心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紐約最成功的設計方案之一,它給曼哈頓市中心帶來了新的氣息,那裡以前都是常見卻非常大的路德教會教堂[2]。它為人們創造了一個新型的室內廣場,在多層都建有商店、餐館和作秀場所。

紐約建築評論專家、帕森斯設計學校的校長保羅·高德伯格最近表達了他對這個建築的感受。他說:「上個世紀70年代紐約最重要的建築就是花旗中心,不僅是它一流的讓人難以忘懷的外形,更是因為它根本地與城市的結合。」如今花旗中心這個914英尺的摩天大樓的坡度樓頂已經成為紐約這個城市的地平線,高德伯格的評價可以說毫不誇張:「它像一條線,已經紡進了這個城市的經緯。」

視頻

花旗集團中心 相關視頻

花旗集團同意支付70億美元與美政府和解
花旗集團CEO:銀行業比十年前更強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