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棒

花棒花期長
原圖鏈接

花棒,高約兩米根系發達,長約8~15米,可靠天然降雨維持生命,枝葉極小果實形似棉籽,主杆呈橙色,夏秋開紅色小花,生長期長,葉脈呈銀灰色,支杆含油性易燃,自身含水分低,故蒸發量小,可做沙漠中的燃料。是沙坡頭地區唯一在高大沙丘上生長的旱生木。

花棒5月下旬開始開花,花期一直延續至9月,顏色為粉紅色,在荒涼的沙漠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1]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細枝岩黃耆

拉丁學名: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 et Mey.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花棒種子
原圖鏈接

亞 目:薔薇亞目

科:豆科

亞 科:蝶形花亞科

族:岩黃耆族

屬:岩黃耆屬

亞 屬:木本組

簡介

學名: 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et Mey.。又稱細枝岩黃芪。蝶形花科, 岩黃蓍屬 (該屬約100種,產北溫帶。中國25種)。落葉灌木, 高1~5米。樹皮淡黃色。多分枝, 老枝淡黃色, 無毛; 嫩枝淡灰色, 有短柔毛。奇數羽狀複葉, 葉軸有毛;下部葉具3~5對小葉,小葉片披針形, 長1~3厘米, 寬約5毫米, 上面有腺點, 兩面有短柔毛, 或表面無毛,全緣,幾無柄; 中部小葉片較小, 托葉干膜質。總狀花序腋生, 花序梗長於葉; 花疏散; 花梗短; 苞片卵形, 短於花梗; 花萼鍾狀, 被短絨毛, 上萼齒寬三角形, 具短尖, 下萼齒三角形, 錐狀; 旗瓣長約15毫米, 紫色, 稍長於龍骨瓣; 翼瓣長圓形, 長為旗瓣之半。莢果2~4節, 莢節圓狀卵圓形, 有明顯網脈, 密被白色柔毛, 內含1粒種子。種子扁平, 腎形, 無種阜。產於中國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蒙古和蘇聯中亞 (齋桑盆地) 也有分布。沙生植物, 生於流動或固定沙丘。極耐乾旱, 根系發達, 主根深入含水的沙層, 5~6年生植株, 根幅達10米。對流沙有特殊適應性, 被沙埋部分, 枝梢能迅速穿沙伸出, 節上可生不定根。能耐沙地日灼高溫, 夏季沙面溫度高達70℃仍能生長。萌芽性強, 生長快, 5~6年生高3~4米, 壽命短, 一般20年左右衰老死亡。繁殖容易, 播種、植苗、扦插均可,為乾旱地區珍貴固沙造林樹種。嫩枝葉是駱駝和羊的優質飼料。枝幹為優良薪材, 亦可編笆蓋房屋。花繁多而花期長, 為很好的蜜源植物。[2]

形態特徵

半灌木,高約80-30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幼枝綠色或淡黃綠色,被疏長柔毛,莖皮亮黃色,呈纖維狀剝落。托葉卵狀披針形。褐色干膜質,長5-6毫米,下部合生,易脫落。莖下部葉具小葉7-11,上部的葉通常具小葉3-5,最上部的葉軸完全無小葉或僅具1枚頂生小葉;

小葉片灰綠色,線狀長圓形或狹披針形,長15-30毫米,寬3-6毫米,無柄或近無柄,先端銳尖,具短尖頭,基部楔形,表面被短柔毛或無毛,背面被較密的長柔毛。

總狀花序腋生,上部明顯超出葉,總花梗被短柔毛;花少數,長15-20毫米,外展或平展,疏散排列;苞片卵形,長約1-1.5毫米;具2-3毫米的花梗;

花萼鍾狀,長5-6毫米,被短柔毛,萼齒長為萼筒的2/3,上萼齒寬三角形,稍短於下萼齒;花冠紫紅色,旗瓣倒卵形或倒卵圓形,長14-19毫米,頂端鈍圓,微凹,冀瓣線形,長為旗瓣的1半,龍骨瓣通常稍短於旗瓣;

子房線形,被短柔毛。

莢果2-4節,節莢寬卵形,長5-6毫米,寬3-4毫米,兩側膨大,具明顯細網紋和白色密氈毛;

花棒樹苗
原圖鏈接

種子圓腎形,長2-3毫米,淡棕黃色,光滑。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小枝綠色,小葉7-11,植株上部小葉常退化,小葉矩圓狀橢圓形或條形,長1-4cm,兩面被平伏柔毛;花冠紫紅色。

生長環境

花棒為沙生、耐旱、喜光樹種,它適於流沙環境,喜沙埋,抗風蝕,耐嚴寒酷熱;

枝葉茂盛,萌櫱力強,防風固沙作用大。

主、側根系均發達。

樹齡可達70年以上。

分布範圍

花棒是荒漠和半荒漠耐旱植物。

在中國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等省(區)的烏蘭布和、騰格里、巴丹吉林、古爾班通古特等沙漠。

經濟價值

枝幹含油脂,為優良薪柴;可用於編織;

樹幹可作農具柄;莖皮纖維強韌,可搓麻繩;

嫩枝葉可用於飼料;種子可榨油。

細枝岩黃芪嫩枝稠密,花序長而繁茂,牲畜適口性好,飼用價值大,是喜食的飼用灌木。

牛、羊、馬喜食幼嫩枝葉和花,駱駝一年四季喜食。可以放牧,也可以採收嫩枝鮮葉花序青飼或調製乾草後補飼。

據測定,每畝3年生的幼林,年可採集鮮枝葉100千克,可供3個羊單位一年的補飼所需。

幼嫩枝葉產量,在10年內一般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生長穩定後,產量開始逐年下降。

細枝岩黃芪是速生高產燃料灌木種,枝條堅硬,火力強而持久,適於平茬採伐燒柴,收穫產量很高。

株齡6~9年的平茬採伐量每畝約2000~5000千克,即每年平均每畝生長量為356~583千克。

6齡平茬後,次年新生株叢平均高達2.2米,冠幅2.6米,地徑1.9厘米,相當於3~4齡株體。

適應在荒漠、半荒漠丘間低地、低山殘丘和流動、半流動沙丘上播種,防風固沙,保持水土。

花期長達4~5個月,異花授粉,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幼嫩枝葉肥分含量高,木質化程度低,漚制易腐爛,可作綠肥壓青,肥田增產。細枝岩黃芪是采麻用纖維植物。

7月份則頂生長緩慢至停止,而側生長加快,初生皮層脹裂呈條片狀剝離,撕下皮層,稍加揉搓就是拉力大,韌度強的灰白色花棒麻。

六齡花棒平茬後,次年萌發的新枝條即可採收麻皮,單株可采麻21克,每畝可采麻3~5千克。

種實,可作家畜飼料,炒熟後可食用當豆子吃,也可炒熟後摻和糧食加工成炒麵吃,帶油香味。

還可以榨油食用。花棒在飼用、食用、油用上有很大潛力。

經平茬後,次年萌生的新枝仍能開花結實,單株在豐收年可採種1~1.5千克。

生態價值

適應性強,適合土地改良。

根系發達

花棒主、側根都極發達。一般分布於20-60 cm的沙層中,較粗壯,貯存較多的水分和養分,對成活有利。 造林後,至根伸至含水分較多的沙層後,以發展水平根係為主。成年植株根幅可達10餘m,最大根幅可達20~30 m,當植株被沙壓後,還可形成多層水平根系網,擴大根系吸收水分面積,以適應生長需水。

抗逆性強

花棒葉片表面被有深厚的角質層,葉片內維管束、柵欄組織高度發達,利於水分的補充和營養的輸送。

花棒莖幹外部包着數層尚未剝落的莖皮,即使沙面溫度高達50℃一60℃,莖幹也不會灼傷,使莖幹得到保護;且花棒莖中有發達的導水組織,木質部發達,利於水分吸收和輸送。

花棒根部韌皮部發達,根的次生結構中有發達的木栓層,具有明顯的適應乾旱沙漠環境的內部結構。花棒極耐旱,在含水率僅為2%~3%的流沙上,干沙層厚達40 cm時,它仍能正常生長。

同時,花棒抗風蝕沙埋,一般1年生幼苗,能忍耐風蝕深度15~20 cm,壯齡植株可忍耐風蝕達1 m。喜沙埋,越壓越旺,一般沙埋梢頭達20 cm時,仍能萌發新枝,穿透沙層,迅速生長。

花棒沙埋後,不定根的萌發特別活躍,能形成新的植株與根系。

抗熱性強

莖幹皮層片狀剝落,用以絕熱,使莖幹得到保護,它能忍受40~50℃的高溫,甚至沙面溫度高達70℃時並不影響莖幹生長。

耐瘠薄強

花棒只有根瘤,能固定空氣中氮以供給自身需要,因而在瘠薄的沙地上能旺盛生長,有良好的改土效果。

花期較長

花棒在當年新枝上形成花芽,5月下旬開始開花,花期一直延續至9月,盛花期為7~8月,顏色為粉紅色,在荒涼的沙漠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3]


相關視頻

淚目!獨腿丈夫和妻子沙漠中種下超30萬棵花棒樹


這裡有很多人種的梭梭樹,沙柳,花棒,紅柳,檸條!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