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椒的傳說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椒的傳說故事

蜀椒大紅袍,麻辣味品調。

溫中止瀉佳,暖胃去痛好。

殺蟲平喘優,民間偏方巧。

肉目兩者別,用時需通曉。

閉口戟刺喉,誤食氣絕擾。

周頌載芳馨,馬王堆中寶。

后妃宮中牆,酒漿春長葆。

藥用逸事

漢后妃官牆是用椒搗爛和泥塗壁,芳香辟邪,多子昌隆,故叫「椒房」。用椒實浸酒是古代後輩敬長輩一種方式。「屈原《九歌·;東皇太一》云:「莫桂酒兮椒漿。」《荊楚歲時記》云:「椒有歲首用椒酒,椒花芳香,故採花以貢樽。」還有一種「椒柏酒」,即除夕日取椒及東向側柏葉浸酒一年,可辟一切疾癘不正之氣,服之使人體耐老。伏邪鬼,性下行,火熱下達不上熏。有椒紅丸、仙方椒芩丸等。若花椒餵白鼠,可使白鼠內分泌腺發達,生殖腺體加大。可知花椒有補命門元陽的功能。

《本草綱目·;椒紅丸詩》云:

  其椒應五行,其仁通六義。

  欲知先有功,夜見無夢寐。

  四時去煩勞,五臟調元氣。

  明目腰不痛,身輕心健記。

  別更有異能,三年精自秘。

  回老返嬰童,康強不思睡。

  九蟲頓消亡,三屍自逃避。

  若能久餌之,神仙應可冀。

詩中所謂椒通五行,即指其葉青、皮紅、花黃、膜白、子黑,所謂仁通六義,即指苦寒、行水、平喘、和肝、散濁,而椒肉辛、溫,散寒止痛,殺蛔蟲等。

椒乃玉衡星精,馬王堆漢墓有蜀椒。《周頌》雲「有椒其馨。」明代醫家李世材云:「凡空心早起沸湯送生椒20粒,有治熱治冷之妙,消食散寒之奇,久服永不受風寒濕之邪,大補下焦。」[1]

北魏著名農學家賈思勰寫進了百科全書巜齊民要求》中,神農帝在大潭住了四十多天,走訪了江口、龍林、灘坪、王壩等地。臨走時發了詔書:西漢水及清水江流域的"寶貝樹"命名為花椒,從此,"寶貝樹"有了名字,人們叫它花椒,號六月油椒。[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