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楷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楷槭(Acer ukurunduense Trautv. et Mey.)落葉喬木,通常高8-10米,稀達15米。

樹皮粗糙,灰褐色或深褐色,常裂成薄片脫落。小枝細瘦,當年生枝紫色或紫褐色,常有黃色短柔毛,多年生枝褐色或深褐色,無毛或近於無毛。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生於海拔500-1500米的疏林中。蘇聯西伯利亞東部、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蘇聯東部。


毛葉鏈珠藤

中文名;花楷槭

學名;Acer ukurunduense Trautv. et Mey.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形態特徵

花楷槭

外部的2枚鱗片深紫色,有黃色短柔毛,內部的2枚苞片有褐色短柔毛。10-12厘米,寬7-9厘米,常5裂,稀7裂;三角卵形,先端銳尖,邊緣有粗鋸齒,裂片間的凹缺銳尖,深達葉片全長的2/5;上面深綠色,近於無毛,下面淡綠色或黃綠色,密被淡黃魚絲越立在葉脈上更密;主脈5條,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凸起,側脈11-13對,蓬蕊薇,顯著,在下面顯著,小葉脈在上面不顯著,在下面顯著,葉柄長5-8厘米,微有短柔毛或無毛。

雌雄異株

常成有短柔毛的直立的頂生總狀圓錐花序,長8-10厘米,總花梗長約3厘米,生於着葉的小枝上;萼片5,淡黃綠色,披針形,長2毫米,微有短柔毛;花瓣5,白色微現淡黃,倒披針形,長約3毫米;雄蕊8,無毛,着生於花盤的中部,長約5毫米,伸出花外,花葯黃色;花盤無毛,微裂;子房密被絨毛;花梗長5-8毫米,細瘦,被短柔毛。翅果嫩時淡紅色,成熟時黃褐色,常成直立的穗狀果序;小堅果卵圓形,微有毛,直徑6毫米;翅與小堅果共長1.5-2厘米,闊6毫米,張開成直角。花期5月果期9月。[1]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500米的疏林中。模式標本采自蘇聯東部。

分布範圍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蘇聯西伯利亞東部、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種子採集

應在品質優良的健壯母株上採集種子。秋季,當糖槭翅果由綠色變為黃褐色時採種,采後晾兩三天,去雜袋藏。糖槭千粒重38克。

種子處理

春季播種前20至30天,用40℃溫水浸種。邊倒入種子邊攪拌,水自然冷卻後換清水浸泡24小時,每10小時換一次清水。撈出後控干,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4小時,撈出用清水沖淨種子,然後混3倍的濕沙,並均勻攪拌,堆於背風向陽處,每天噴一次溫水,保持濕潤(沙含水量為60%),要防止積水,以避免種子腐爛。每天中午翻動一次,待5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栽培技術

整地作床

播種地應選擇地勢高燥、平坦、排灌方便、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翻耕耙平,精細整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500至2000公斤,摻入50公斤磷酸二銨。有條件的可施3至5厘米厚度的草炭土。充分攪拌,然後做床,並進行土壤消毒。

播種

多在春季進行,播種量每平方米40克。將經過處理的種子均勻撒到平整的床面上,覆土厚度為1至1.5厘米。播後蓋草簾,保持土壤濕潤。

管理

一般播種後5至7天即可出苗,約60%的種子出苗後揭去草簾,保持土壤濕潤。當苗高10厘米左右時進行間苗、定苗,每平方米保留150至200株小苗。定苗後,7至10天進行一次葉面噴肥,用0.3%至0.5%的尿素融化成水溶液噴灑。入秋後增施磷鉀肥,防止苗木徒長,同時要及時進行澆水、中耕、除草以及病蟲害的防治。入冬前澆一次封凍水。

植物園內群植成林最能顯示其紅葉之美,可結合植物引種,建設專門的「槭樹園」。如杭州植物園的「槭樹杜鵑園」,將槭樹與常綠樹和其他落葉樹混植,以栲樹、青岡櫟、樟樹、榔榆、臭椿、馬尾松等高大喬木為上層,以三角楓秀麗槭五角楓、雞爪槭等各種槭樹為中層喬木、一毛白杜鵑、錦繡杜鵑、映山紅等為下木,空間構圖上高低錯落、富於變化,色彩搭配上或紅綠相間,或紅白相應,也符合各物種的生態特性,是一個極為成功的植物配置範例。東北哈爾濱森林公園也有6種槭樹,長勢良好,入秋供遊人觀賞紅葉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槭樹類姿態瀟灑,婆娑宜人,使人感到輕快,因而非常適於小型庭院的造景,多孤植、叢植。

園林用途

槭樹在大型公園或名勝古蹟、天然公園、植物園內群植成林最能顯示其紅葉之美,可結合植物引種,建設專門的「槭樹園」。如杭州植物園的「槭樹杜鵑園」,將槭樹與常綠樹和其他落葉樹混植,以栲樹、青岡櫟、樟樹、榔榆、臭椿、馬尾松等高大喬木為上層,以三角楓、秀麗槭、五角楓、雞爪槭等各種槭樹為中層喬木、一毛白杜鵑、錦繡杜鵑、映山紅等為下木,空間構圖上高低錯落、富於變化,色彩搭配上或紅綠相間,或紅白相應,也符合各物種的生態特性,是一個極為成功的植物配置範例。東北哈爾濱森林公園也有6種槭樹,長勢良好,入秋供遊人觀賞紅葉或黃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