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花橋慈濟宮
圖片來自pixnet

花橋慈濟宮,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中山南路,為一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為古建築,為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公布時間為2009年11月16日[1]

花橋慈濟宮的歷史年代為清,主祀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閩南語白話字:Pó-seng tāi-tè)為閩南漳州廈門泉州)地區及臺灣東南亞華人所信奉的醫神,本名吳夲ㄊㄠˉ(音「濤」),原為宋代的醫師。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2]。還有三十六神將為其部屬。通常保生大帝是指宋人吳夲,然而亦有所謂的「保生三真人」信仰,認為孫思邈、吳夲、許遜三位醫家,在成神後結拜為義兄弟,而都會被稱為「保生大帝」或「大道公」。

目錄

生平

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夲(「夲」音「ㄊㄠ」/「tāo」,「急速」或「往來相見」之意,非「本」字。[3]另一說為本,其字華基,「基」與「本」為同義互訓),字華基,號雲衷悟真,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979年4月19日),福建路泉州同安縣白礁鄉積善里(今屬福建省漳州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祖籍清溪縣感德鎮石門村。

父名吳通,母為黃月華,原居漳州,因避亂而到同安海濱的白礁結茅為屋,討海維生。吳夲十三歲時,父親吳通患病,但因家貧無力就醫而去世,母親黃氏後來也因憂傷去世,此事令他立志學醫濟世。吳夲初習捕蛇、採草藥,後學針灸湯藥,醫術之名聲逐漸傳播民間。而根據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的〈西宮檀越記〉,作者孫瑀的祖父孫天錫在天聖四年(1026年)因食用河魚生病而到旗山上面的居士庵調養,與一名周遊至此的裴姓方士(字號養真老人)相談甚歡。後來吳夲得知裴養真在此,便前來會面,兩人相談甚歡,裴養真並將所知全部教授給他。而吳夲得知孫天錫已經患病多時,便為他醫治,僅三天便見療效,半個月就治癒,三個月後已經調養恢復。之後孫天錫欲重金酬謝,卻被婉拒,兩人日後結為好友。後來吳夲「飛昇」後,孫天錫在屋西建祠奉祀,後來因為靈驗,遂拓建廟宇,為「吳西宮」。

參考文獻

  1.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及保護範圍的通知》(閩政文〔2009〕375號). 2009-11-16 [2012-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4). 
  2. 民間流傳之保生大帝神蹟. [2014-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3.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6-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