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花溪街道 |
中文名 :花溪街道 所屬地區:重慶市巴南區 |
花溪街道,隸屬於重慶市巴南區,地處重慶市巴南區西北部,南與龍洲灣街道相鄰,西與九龍坡區、大渡口區隔江相望,北與李家沱街道接壤,距區人民政府7千米,總面積33.5平方千米。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花溪街道境域屬孝里五甲;2009年4月,撤銷花溪鎮成立花溪街道。2011年末,花溪街道總人口13.14萬人。 截至2020年6月,花溪街道下轄18個社區、6個行政村, 街道辦事處駐紅光大道71號。 2011年,花溪街道財政總收入12.3億元,比2010年增長33%;工業總產值為257.7億元,比2010年增長2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5.9億元,比2010年增長39.6%。 [1]
位置境域
花溪街道地處重慶市巴南區西北部,南與龍洲灣街道相鄰,西與九龍坡區、大渡口區隔江相望,北與李家沱街道接壤,距區人民政府7千米,東西最大距離1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4千米,總面積3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花溪街道地處淺丘地帶,地勢高低不平;主要山脈有燕尾山,境內最高峰位於岔路口村,海拔417米;最低點位於先鋒村,海拔167米。
氣候
花溪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4℃,1月平均氣溫8.0℃,極端最低氣溫1.7℃(2007年1月30日);7月平均氣溫28.3℃,極端最高氣溫41.5℃(2001年7月26日);無霜期年平均36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47.4小時。
水文
花溪街道境內最大的河流為花溪河,從石崗碑埡至花溪流經境內。
自然災害
花溪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水災、地災等;洪災年均發生一次,主要發生在5—9月,嚴重的一次特大洪水發生在1981年7月清溪園社區,沿花溪河邊三分之二的房屋被淹沒,經濟損失近40萬元。
人口
2010年,花溪街道人口有130637人。 2011年末,花溪街道總人口13.1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46萬人,城鎮化率95.00%;另有流動人口51986人。總人口中,男性7.38萬人,占55.91%;女性5.76萬人,占44.09%;以漢族為主,達13.06萬人,占99.45%;有土家、苗等24個少數民族,共713人,占0.55%;超過100人的少數民族有土家、苗2個民族,其中土家族406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56.94%;苗族110人,占15.43%。2011年,花溪街道人口出生率5.23‰,人口死亡率3.80‰,人口自然增長率1.4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906人。
經濟
綜述
2008年,花溪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52億元,比2002年翻一番多;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6.92億元,比2002年翻了三番;固定資產投資64.32億元,比2002年翻了四番多;入庫稅金7.3億元,比2002年翻了近三番;本級財政收入7875萬元,比2002年翻了近三番。 2011年,花溪街道財政總收入12.3億元,比2010年增長3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億元,比2010年增長53%。
工業
2008年,完成工業總產值為147.5億元,比2002年翻了近三番;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達到73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53家,年上交稅金超1000萬元以上企業達9家。 花溪街道是巴南區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摩托車、汽車及其零部件、機械裝備製造、化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花溪街道工業總產值為257.7億元,比2010年增長23.4%,工業增加值70.8億元。2011年,花溪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0家,職工3.5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70.9億元,比2010年增長3%;大中型有工業企業19家,職工2.5萬人;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46家,其中10億元以上的6家。 花溪街道有市級特色工業園區——花溪工業園區。
商貿
2011年末,花溪街道有商業網點1648個,職工5046人。2011年,花溪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5.9億元,比2010年增長39.6%。2011年,花溪街道進出口總額6.9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