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蒼海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蒼海郡漢武帝在東北亞設置的一個邊郡,兩年乃罷。該郡的轄區應包括東濊、沃沮(東沃沮和北沃沮)所在領域,即今我國延邊地區、牡丹江地區東部、朝鮮江原道和威鏡道以及俄國濱海地區。

蒼海郡之地原屬東夷濊人(也作穢人)。穢國的地理範圍,西南至單單大嶺(即今朝鮮北大峰山脈),《三國志·魏書·東夷傳》稱穢:「今朝鮮之東皆其地也」,「自單單大領以西屬樂浪,自領以東七縣,都尉主之,皆以穢為民」,說明單單大嶺不僅是古朝鮮與穢人的政治隸屬關係的分界線,也是古朝鮮族與穢人民族聚居區的分界線。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秋,「東夷薉(通濊、穢)君南閭等口二十八萬人降,為蒼海郡」,《後漢書·東夷傳》記載此事時稱「穢君南閭等畔(叛)右渠」,說明此時穢國當是衛氏朝鮮的屬國,所以才稱得上是「畔」。元朔三年(前126年)「春,罷蒼海郡」。顏師古註:「南閭者,薉君之名。」服虔註:「穢貊在辰韓之北,高句麗、沃沮之南,東窮於大海。」據此,蒼海郡轄地應包括武帝元封三年所置的臨屯郡(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韓國分治的江原道地區)。設立蒼海郡的目的是阻隔朝鮮國與匈奴的聯繫。由於史籍記載簡略,其建制情形已難以詳考[1]

基本內容

武帝設置此郡,一是為了打通漢朝同東北亞地區的通道.開闢東方絲綢之路;二是為削弱衛氏朝鮮在東北亞的影響.減弱來自朝鮮半島的壓力;三是為了隔斷匈奴同衛氏朝鮮的聯繫,以防匈奴同衛氏朝鮮結為聯盟。該郡之設置,使我國圖們江流域首次正式納入中原王朝的行政轄區,進一步開拓了通往朝鮮半島的商路,促進了東北亞地區一些古族古國的發展。

漢書武帝紀記載:元朔元年秋,「東夷薉君南閭等口二十八萬人,降為蒼海郡」,「三年春罷蒼海郡」。服虔註:「穢貊在辰韓之北,高句麗、沃沮之南,東窮於大海。」顏師古註:「南閭者,薉君之名。」史記平準書云:「彭吳賈穢、朝鮮,置滄海郡。」漢書食貨志云:「彭吳穿穢貊朝鮮,置滄海郡。」范曄後漢書東夷傳則說:「元朔元年,濊君南閭等釁右渠,率二十八萬口詣遼東內屬。武帝以其地為蒼海郡,數年乃罷。」諸說不同。 案服虔所說,蒼海郡轄地應包括武帝元封三年所置的臨屯郡(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韓國分治的江原道地區)。由於史籍記載簡略,其建制情況已難以考證[2]

視頻

蒼海郡 相關視頻

最強大的10大古代中國皇帝第九名:漢武帝
絲綢之路 (歷史傳奇故事集)

參考文獻

  1. 西漢南閭穢君、蒼海郡與臨穢縣考 ,豆丁網,2016-08-05
  2. 蒼海郡考述 ,社會科學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