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秀道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秀道中

作品名稱:蘇秀道中

創作年代: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曾幾

蘇秀道中是南宋詩人曾幾的作品。

曾幾(1085-1166),字吉甫,號茶山居士,生於江西贛州,是宋代著名詩人,也是一代名臣。曾幾為官期間,剛正不阿、人品高潔,享譽當世。[1]

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於政事。其詩的特點講究用字鍊句,作詩不用奇字、僻韻,風格活潑流動,詠物重神似。另外,其詩風格清淡,詞意明白,語言流爽輕快,形象也較為生動,內容多寫個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寫愛國抗金之作。著有《茶山集》。

正文

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

一夕驕陽轉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

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2]

古詩簡介

蘇秀道中》是一首充滿輕快旋律和酣暢情致的喜雨詩。這年夏秋間,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間止,大雨三日,莊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連衣服、床鋪濕了也顧不得,表達了詩人的喜雨之情和對民生的關注。詩人歡欣鼓舞,寫了這首七律。時為浙西提刑任上。首聯從夜感霖雨突降寫起,人們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將詩人的心田也滋潤得復甦了。

譯文

一夜之間,炎炎烈日的晴空,忽然降下了渴望已久的甘霖;我在睡夢中驚醒,只覺得渾身舒適,涼氣沁人。 我不愁屋子會漏雨,淋濕我的床;只是欣喜溪流中漲滿了雨水,不用再為乾旱擔心。

我想,那千里平野上,喝夠了水的稻子一定是蔥綠一片;於是覺得,這五更天雨水敲打着梧桐,是那麼的動聽。 像我這沒有田地的人尚且歡欣鼓舞,更何況田間的農夫,祈望着豐年,該是多麼的高興。

人物生平

宋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將仕郎。試吏部優等,賜上捨出身,擢國子正兼欽慈皇后宅教 授。遷辟雍博士,除校書郎。歷應天少尹。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提舉淮東茶鹽。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改提舉湖北茶鹽,徙廣西運判,歷江西、浙西提刑。紹興八年(1138年),會兄開與秦檜力爭和議,兄弟俱罷。逾月復廣西轉運副使,得請主管台州崇道觀,僑居上饒七年,自號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檜卒,起為浙東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對,授秘書少監,擢權禮部侍郎。以老請謝,提舉洪州玉隆觀。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以左通議大夫致仕。乾道二年(1166年)卒,年八十二,諡文清。

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餘,發於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後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閒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3]

親屬成員

父親:曾准,仁宗嘉祐八年進士。

長兄:曾弼,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進士,官至提舉京西南路學事。

次兄:曾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進士,累官至吏部尚書。

三兄:曾開,徽宗崇寧進士,官至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4]

個人作品

有《經說》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傳。曾幾,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簡稱武英殿本),及《兩宋名賢小集》所收《茶山集》(簡稱小集)、《瀛奎律髓》(簡稱律髓)。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5]

參考資料

  1. 清正廉潔的曾幾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7-05-31
  2. 曾幾的詩詞全集 蘇秀道中 古詩詞鑑賞網
  3. 曾幾 歷史的天空
  4. 曾幾 詩詞網
  5. 曾幾 歷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