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苗力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苗力田

來自 名人簡歷網 的圖片

苗力田先生(1917-2000年5月28日),祖籍山東省諸城市,生於黑龍江省同江縣。中央大學畢業。

從事西方哲學教學研究50多年。著名西方哲學史家、古希臘哲學研究專家[1]教育家翻譯家[2],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3],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顧問,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北京校友會名譽理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哲學觀和治學原則。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出生日期----1917年

出生地點----黑龍江省同江縣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逝世日期----2000年5月28日

畢業院校----中央大學

人物生平

先生祖籍山東省諸城市,1917年生於黑龍江省同江縣。

1939年,考入赴重慶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哲學系。

1944年,大學畢業,考入中央大學研究院哲學研究所攻讀研究生,先後師從著名哲學家宗白華、陳康、方東美、熊偉等學習,畢業後留校執教。曾以陸夷、辛白等筆名在重慶《國民公報》文學副刊《文群》、《新蜀道》文學副刊《蜀道》發表許多散文和雜文;在重慶《時事新報》學術副刊《學燈》,抗戰後上海的《大公報》學術副刊《現代思潮》上發表若干學術論文。

1949年後,先後任教於南京大學、北京大學。

1956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成立,先生加入,直至病逝。1961年,外國哲學史教研室成立,先生為首任教研室主任,對本科教學、研究生培養、學科建設、教材建設、教研室建設等方面,貢獻巨大。1988年,獲吳玉章優秀教學獎,1991年,獲首都勞動獎章。

學術成就

先生從1950年代起即開始指導西方哲學專業研究生。1978年以後,把科研重點、研究生培養方向集中於希臘哲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碩士生、博士生。他通古希臘語、英語、德語、俄語,粗通拉丁語,廣泛深入研讀原文原著的基礎上,研究希臘哲學、德國哲學、俄國哲學、現代西方哲學,寫出專著和論文。。

先生晚年,對古人"我注六經"的方式發生濃厚興趣,以札記形式思考西方哲人的思想,完成《〈尼各馬可倫理學〉札記》和《〈形而上學〉箋注》。

翻譯被視為外國哲學研究的基本功。先生強調翻譯對於西方哲學研究的重要性。研究者不僅要能夠用原文讀懂外國哲學家的著作,而且還要善於用自己的母語把它準確地表達出來。先生把翻譯戲稱為"教外國哲學家說中國話"。他常以唐高宗稱讚玄奘的對句"引大海之法流洗塵勞而不竭,傳智燈之長焰皎幽暗而恆明"來自勉。

作為翻譯家,先生積數十年翻譯實踐,提出自己獨特的翻譯原則:

一,"確切",即要忠實地、完整地傳達原作者當時的本意。

二,"簡潔",即在翻譯時不隨意對原文加字衍句,嚴禁任己意去鋪陳。

三,"清通可讀",即要能為現代讀者準確無誤地把握。

四,"歷史感",即對一些關鍵性的術語,一定要考慮到它的詞源學淵源和思想家使用時的特殊語境,不可僅僅從其現代詞義出發簡單翻譯。

先生畢生翻譯在主持翻譯國家"七五"項目10卷本《亞里士多德全集》中達到了高潮。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對西方哲學、科學和文化影響深遠。編譯出版他的全集被視為國家學術水平的標誌之一。英、美、德、法等國都有兩套全集譯本,日本也有該全集譯本,可是譯成中文的亞氏著作卻寥寥無幾。先生以"讓亞里士多德全集中文版出現於二十世紀的我中華大地,不讓日本在東亞專斷"這樣的雄心壯志,挺身而出,主譯這套全集。歷時十載,1997年,400多萬字、十卷本《亞里士多德全集》出齊,開翻譯外國哲學家全集的先河,為我國培養了一批精通希臘語的專門人材。《全集》出版後獲得多項全國大獎,在外國哲學界引起轟動。

治學原則

在漫長學術生涯中,先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哲學觀、治學原則。

哲學觀

先生認為,哲學史既是哲學理論的總匯,又是思維活動的歷史展示。哲學史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理論命題和公式,二是對這些命題進行思維和論證的過程。所以,考察哲學史必須既從理論觀點又從歷史觀點出發,不可偏廢。他把哲學史看成是千百年智慧積疊的山嶺,每一哲學形態都是其中一座獨秀的高峰,對於人來說,它是一座瞭望塔、觀景台,人們可以憑藉它高瞻遠矚,而不可以把它當成工具箱,指望從中直接找出現成可用的東西。另一方面,哲學又是對智慧的無盡追求。這種追求很可能最終是沒有結果,但在追求的過程中卻鍛煉了人們的思維能力。

治學原則

在如何治思想史的問題上,先生主張:

首先,做學問切忌為稻粱謀。在他看來,哲學不是實用的、具體的知識,而是對智慧的愛,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大智慧。人們可以在哲學研究中陶冶自己的情操,開拓自己的胸懷,但不要指望從中獲得高官厚祿。

其次,研究思想史要"人我分清",不能借着被研究者的觀點講自己的觀點。對學界一些人沒弄懂材料就大講特講一通不着邊際的套話,先生明確反對。他認為,哲學史的研究必須以材料為根本。所謂材料,也就是哲學論證的過程。一個哲學家所作出的結論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的觀點如何被論證。研究者一定要把別人的哲學觀點及其論證過程理清楚。研究者甚至用不着說什麼話,要讓材料自己說話,材料組織好了就是好文章。

再次,做學問必須嚴謹。先生有個近乎苛刻的觀念:治思想史者,功力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50歲之前都只能是打基礎。在這個階段,要"多讀、多想、少寫"。所謂"多讀、多想",是哲學史專業的特點所決定的。"少寫"的原則,容易引起誤解。其實,先生指的是不要急於為發表文章而發表文章,要耐得住寂寞。少寫不是不寫,而是要下筆慎重。凡論著必反覆琢磨、三易其稿。

最後,治西方哲學必須置外文於首位。通過譯本可以大略知道一個哲人的思想,但要研究則不能僅僅以譯本為依據,不懂哲學家的原文就不要寫關於他的論文。

參考來源

  1. 苗力田‖ 哲學以其純潔而經久 ,搜狐, 2020-05-23
  2. 苗力田 ,南京大學, 2016-04-27
  3. 苗力田 ,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