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紀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苗族紀實》,塞謬爾•柏格理 著,東人達 翻譯 注釋,亨利•史密斯 編輯並作序,F.J.邰慕廉 寫結語。
內容簡介
記述1904-1908年間,近代「苗族文化復興的聖地」石門坎教會營建過程。其文筆自由、清晰、生動,情隨事起,這種感情總是那麼強烈,並充滿着對他所服務群眾的強烈的愛。
教會
教會(Church),基督教的基本組織,既可指基督教各派的整個組織,如基督教會、天主教會、東正教會等[1],也可指某一國家、某一地區或某一教堂全體基督徒的組織,如英國教會、耶路撒冷教會、某某教堂的教會[2]等。
序言
勿庸過多介紹,讀者們也知道下面十二個精彩章節的作者屬於循道公會。他的形象在該教會信徒中頗受熱愛,人們興奮和尊崇地談起他時總是稱他為「塞姆•柏格理」,而沒有加之令人疏遠的「牧師」頭銜,這個稱呼原是他父母慈祥地叫喚他時用的。他是循道公會最有天才和勇氣的傳教士之一,事實上我們之中有些人認為,他堪稱當代一位最偉大的傳教士,自然也是在中國西南的最傑出者。然而這本書除了循道公會外還有其他方面的讀者,因此,下面我就它的作者和在苗族人中傳教工作的沿革作一些簡要介紹。
一
在位於康沃爾的傳統的「《聖經》基督教教會」的朋友中間,主要興趣集中在「塞姆•柏格理出生於牆的那一邊」的史實上,知情的發言人會從講壇指向坐落在右邊的傳教士的圓形房屋,此即塞姆•柏格理雙親曾「旅居」的地方。在那座農舍里,他們的長子於1864年4月20日首次見到光亮——孩子最終成長為一名朝氣蓬勃的青年人,需要補充的是,恰如約翰•赫里奇•巴特牧師所確信,他的許多方面都具有他父親的天賦。不久以後,這個孩子進入了希博貝爾的教會學校,他的同窗好友亦即後來的傳教同事F.J.邰慕廉回憶他在學校時,「身材不高,敏銳善辯,總是被排在最出色同學的行列里。」就在希博貝爾,塞姆•柏格理參加了文職官員考試,成績名列全英國第16名。因此,他成為一個文職官員。但他並沒有在辦公桌邊呆下去。1886年他和F.J.邰慕廉申請去中國,他們的申請得到批准。除了短暫的休假之外,他一直工作在中國西南的雲南,直到他1915年9月16日悲哀的逝世日。至於他是如何在那種特有的奉獻性質的服務中迎來了自己的死亡,將由他的朋友邰慕廉在這本書中的結束章節中告訴大家。有些在他工作中九死一生的經歷,柏格理先生會在他的在當代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傳教士書籍之一的《中國曆險記》和眼下推出的這本書中予以介紹。
二
我想有眼力的讀者可以看出,對於塞姆•柏格理奮筆疾書的作品,即使是有專業修養的精通文學之士,也難免要對他產生羨慕之心。其文筆自由、清晰、生動,情隨事起,這種感情總是那麼強烈,並充滿着對他所服務群眾的強烈的愛。我敢冒昧地稱他是一位循走曲 1(循走曲——即在一個樂曲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主題或旋律在不同部分重複演奏——譯者。)的大師。不同於我所知道的任何演說家或作者,他能夠像一位音樂家選擇某個樂節那樣確立一個主題,然後擴大、發展、豐富這個主題,使其具有一種觸及思想、振耳發聵、激發情感的魅力,此時又堅定不移地返回當初簡單的主題,就好似循走曲的演奏者又回到了他的主樂節。這個關於音樂作曲的比擬並不牽強。能說明我喻意的一個樣品可見於這本書「五鎊小屋」一章,當然它絕不是說明塞姆•柏格理這位傑出大師風範的最好例證。想要理解他,你就必須站在傳教講壇前去聆聽他在發言時所表現出的最佳精神狀態,他在把握聽眾的理念和情緒時,恰如一位頭等的音樂家在演奏一架多音調的風琴。凡在此場合,就充滿了理性,並顯示出男子風采。面對確信的目標,他在實際中的運用之妙,就像大衛 2(大衛,即《聖經》中記載的古以色列國王,他在幼年牧羊時曾用拋石索擊打為害羊群的獅子和熊——譯者。)悠閒地披着他的牧羊袍、熟練地運用他的拋石索。而他的筆跡也猶如他的文風,沒有刪改現象的書寫稿頁幾乎始終如一。我曾於1908年在《聯合衛理公會雜誌》月刊上看到本書的一些章節,卻沒有想到全書的手稿中僅有五十處要修改的地方。
三
在下面本書正文的不少章節中,塞姆•柏格理相當無意識地勾畫出了他自己的形象。在上訴邰慕廉先生描述的外在印象基礎上,或許還應該加上柏格理先生自己的介紹:第四章:在羊街充滿敵意的人群中,他顯得「小到足以被任何壯漢所擊倒」;第六章:「一幅沒有血色、精疲力竭、白皙面孔的男子。」這些介紹把一個活生生的他充分地顯現出來。柏格理先生躲開了一個人真誠狀態的死亡——死板的官僚作風和僱傭職業化。他具有光彩鮮明的個性。他能夠伴着愉快的笑聲告訴你一件事情,也能從日常事物中引發出連續不斷的樂趣,有時在聚會上他還能以某種方式促使那些人生多苦難者加入眾人會聲的大笑中。他的全部人生歷程顯示出了一位傳教士應具備的品質,他像雄獅一樣勇敢,幾乎具有不可勝數的智謀,熱情奉獻於他的工作,還有一往無前的氣概、深邃且遠大的目光,他對苗族和雲南、貴州邊遠山區其他被漠視的民族懷着執著的愛心,並隨時準備為他們去死——而事實上他有多次幾乎要殺身成仁,這些事可參看他的那本著述《中國曆險記》。「一種歡快的樂觀主義永遠伴隨着他,不論任何人都可能有消沉和失望的時候,而塞姆•柏格理在遭受挫折之後卻總是以勇敢和樂觀的姿態出現。」邰慕廉先生說:「在塞姆•柏格理人格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坦率。人們都渴望具有他那樣的信心``````看起來他是那麼確信耶穌的精神和真理,以至於對那些除了自我剖析和閉門思過之外就無所事事的人以同情態度待之。」以上是別人的坦然記載,在下面的章節里也可以看到不具有任何主觀意圖的相關描述。然而在任何記載中都沒有充分描述出來的是他優秀個性中的強烈感染力。在我第一次聽到他的事跡之後就對他產生了愛戴之心;從我第一次與他交談之日起,就被我和他的友誼的紐帶所聯結,再沒有因時光的消逝而中斷。這並不是我個人的獨自體會,眾多的漢人、諾蘇人、苗族人,更不用說他的所有同事和許多他自己的同胞,都意思到了同樣的在他個性中活生生存在並影響到他們的強烈感染力。
四
當這段史事展開的時候,塞姆•柏格理將會在這初始的十二章中占有他的一席之地,但是就一代中國傳教士而言,他又高於這初始的十二章節。當苗族現代史開始編纂的時候,他亦將占據一席重要的位置,不僅是在精神領域內的進展,而且也是在智力開發方面的重要位置,正是他用苗族方言翻譯了《新約聖經》,為了書面表述,還創造了依據同樣字母的各種聲調來表達許多不同意思的苗文。
考慮到這位男子在只有五十一歲、他的才能發揮和影響力正處於顛峰狀態時便離開了人世,為了鞏固與發展福音在苗族人中奇蹟搬的成功,竟留下如此多的工作以待完成!對於我們之中的某些人而言,它乃一個神聖的上帝之謎,我們僅是想到每一位基督的信徒只要完成他的工作即為不朽。上帝從不會提前他的時間,也從不會太遲;耶穌會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停當,對此我們現在不知曉,將來事後方能明了——以我們平靜的心態去耐心等待。失去他的時刻,不只他忠實的夫人和聰慧的孩子,而且上帝教會的衛理公會之全體信徒,都感到神秘難解和無法彌補。
五
傳教工作在苗族人中的光輝開端屬於中國內地會 1(內地會屬基督教新教,英國人戴德生於1865年創立,其總會設在倫敦,曾派遣大批傳教士深入中國內地活動並設立教會——譯者。),有關史事最引人入勝的記敘可見於塞繆爾•克拉克先生的《在中國西南部落》 2(摩根與斯科特出版。),該書具有對苗族各支系的名稱與特徵,以及他們的語言、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風俗的珍貴記載。我從這本書的資料中匯集了下列史實。即直到1896年,我們在貴州境內的苗族人中尚沒有做出明確的努力以形成影響並宣講福音。大約就在其時前後,負責安順府傳教點的詹姆斯•黨居仁先生開始學習花苗的語言。在1898年度,準備行洗禮的苗族候選人被編冊並組成若干班級。次年,第一座苗族教堂在距安順府約二英里遠的一個山寨中建成,同時還有一所招收男生的小學校開學。1900年伊始,即有來自250個村寨的花廟和水苗群眾找傳教士解決教育問題。隨後而來的是義和團起事,黨居仁先生直到1901才能夠返回安順府,當看到自己先前為了福音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因為義和團的活動在城郊絕大多數苗族人中已不復存在時,他深感悲痛。然而工作又恢復了,不久以後,20、40或50人一夥的部落群眾開始接連不斷地進城訪問,直到傳教點所有的房屋裡都擠滿這些熱切的尋求者。「有一晚清點客人的數目,竟超過了300人。人們仍在從更遠的地方趕來,這種情況持續了數月之久。
六
克拉克先生關於柏格理先生是如何與這擴大蔓延的勢態發生聯繫的敘述也特別有意思。「當時有如此之多的詢問者湧向安順府,他們的家一程遠過一程,黨居仁先生在同他們之中的一些人談話時,問起了他們家鄉離雲南省的昭通有多遠。他們說從他們那裡出發只需要二三天的路程。於是黨居仁先生告訴他們,在昭通有一位傳教士柏格理先生,與他本人一樣在傳播相同的福音,將會非常樂意訪問他們的村寨並教授他們。對以上建議的回答是他們了解黨居仁先生卻不認識柏格理先生。『不要緊』,黨居仁先生力勸道:『我可以寫一封信給柏格理先生,當看了我的信之後,他會愉快地接待你們,並隨你們去你們的家中訪問。』於是寫好了一封信,由他們當中的四個人持信前去昭通。柏格理先生屬於循道公會聯合傳教團,即以前的聖經基督教傳教團,他熱誠地接待了他們。他們返家後向自己的朋友談起所受到的歡迎,因此沒多久這個區域的苗族人便成群搭夥去了昭通,勢頭使柏格理先生幾乎難以招架。這就是在山東 1(原著里英文單詞「Shantung即山東。在遙遠的英國而言,山東距離滇、黔不遠——譯者。)附近的雲南和貴州兩省苗族和諾蘇之中工作的光輝開端。」
克拉克先生所記述的這個細節與柏格理先生在下面的章節中的敘述自然相聯結,看來我的序言似乎可以就此為止。然而無論如何,我還是想再寫幾句,克拉克先生在他書中最後四十頁概要介紹了柏格理先生的事跡,讀者會饒有興趣地獲知這位在苗族人中工作的重要權威人物稱柏格理先生的故事「講起來令人欽佩」,其「事例完美、豐富」,「如果它還沒有單獨出版,就應該趕快付印,而所有對傳教工作有興趣的人都應該讀一讀。」既引用了這些語句,我就不應該再站在讀者與柏格理先生的《苗族紀實》之間了。
亨利•史密斯
目錄
在世界的屋頂
尋找
山裡的芸芸眾生
進入危險地帶
如潮湧來
石門坎
奇妙的五鎊小屋
獲得豐收
三個設在邊遠地帶的傳教點
上帝的愛心之花
困境
集腋成裘
最後七年的歲月
參考文獻
- ↑ 揭秘基督教分支:天主教與東正教的千年恩怨,趣歷史,2018-11-23
- ↑ 從教會本質看教會生活,基督教華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