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苦瓜(詞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苦瓜(詞語)

來自網絡的圖片

苦瓜介紹

【別名】錦荔枝、癩葡萄(《救荒本草》),紅姑娘(《群芳譜》),菩達(《廣東新語》),涼瓜(《廣州植物志》),癩瓜(《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紅羊(《泉州本草》)。

【漢語拼音】kugua

【成份】果實含苦瓜甙,是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和5,25-豆甾二烯醇-3-葡萄糖甙的等分子混合物。尚含5-羥基色胺和多種氨基酸如穀氨酸、丙氨酸、β-丙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α-氨基丁酸、瓜氨酸、半乳糖醛酸、果膠。 【加工採集】秋後採取,切片曬乾或鮮用。

【藥材鑑別】乾燥的苦瓜片,呈橢圓形或矩圓形,厚約2~8毫米,長3~15厘米,寬0.4~2厘米,全體皺縮,彎曲,果皮淺灰棕色,粗糙,有縱皺或瘤狀突起。中間有時夾有種子或種子脫落後留下的孔洞。質脆,易斷。氣微味苦。以青邊、肉白、片薄、子少者為佳。 產於廣西、廣東、雲南、福建等地。

【藥理作用】降低血糖作用。正常的以及患四氧嘧啶性糖尿病的家兔灌服苦瓜漿汁後,可使血糖明顯降低。皮下注射腦垂體前葉浸膏引起高血糖的大鼠,灌服苦瓜漿汁的水提取物亦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給家兔口服苦瓜甙可降低血糖,作用方式與甲苯磺丁脲相似而較強,對摘除胰臟的貓降低血糖作用並未完全消失,故其降血糖包括對胰臟的及非胰臟的二種作用。亦有認為苦瓜漿汁及果實的干浸膏對正常的及糖尿病的兔的降血糖作用並不確實。糖尿病人口服苦瓜的酒精提取物並未降低血糖。

【功能主治】清暑滌熱,明目,解毒。治熱病煩渴引飲,中暑,痢疾,赤眼疼痛,癰腫丹毒,惡瘡。

①《滇南本草》:"治丹火毒氣,療惡瘡結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瘡疼難忍。""瀉六經實火,清暑,益氣,止渴。"

②《生生編》:"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

③《本草求真》:"除熱解煩。"

④《隨息居飲食譜》:"青則滌熱,明目清心。熟則養血滋肝,潤脾補腎。"

⑤《泉州本草》:"主治煩熱消渴引飲,風熱赤眼,中暑下痢。"

【性味】苦,寒。

①《滇南本草》:"苦,寒,平。"

②《綱目》:"苦,寒,無毒。"

③《本經逢原》:"生則性寒,熟則性溫。"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或煅存性研末。外用:搗敷。
  • 【宜忌】《滇南本草》:"脾胃虛寒者,食之令人吐瀉腹痛。"
  • 【副作用】妊娠大鼠灌服苦瓜漿汁6ml/kg,引起子宮出血,並在數小時內死亡。正常的及患四氧嘧啶性糖尿病的大鼠每日灌服6ml/kg,80-90%在5-23天內死亡。大鼠腹腔注射苦瓜漿汁15-40ml/kg,6-18小時內死亡。患四氧嘧啶性糖尿病的家兔每天灌服苦瓜漿汁10ml/kg,對大多數動物均表現毒性。
  • 【歸經】歸心;脾;肺經

植物形態

一年生攀援草本,多分枝,有細柔毛,卷鬚不分枝。葉大,腎狀圓形,長寬各約5~12厘米,通常5~7深裂,裂片卵狀橢圓形,基部收縮,邊緣具波狀齒,兩面近於光滑或有毛;葉柄長3~6厘米。花雌雄同株。雄花單生,有柄,長5~15厘米,中部或基部有苞片,苞片腎狀圓心形,寬5~15毫米,全緣;萼鐘形,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先端短尖,長4~6毫米;花冠黃色,5裂,裂片卵狀橢圓形,長1.5~2厘米,先端鈍圓或微凹;雄蕊3,貼生於萼筒喉部。雌花單生,有柄,長5~10厘米,基部有苞片;子房紡錘形,具刺瘤,先端有喙,花柱細長,柱頭3枚,胚珠多數。果實長橢圓形,卵形或兩端均狹窄,長8~30厘米,全體具鈍圓不整齊的瘤狀突起,成熟時橘黃色,自頂端3瓣開裂。種子橢圓形,扁平,長10~15毫米,兩端均具角狀齒,兩面均有凹凸不平的條紋,包於紅色肉質的假種皮內。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苦瓜根)、莖(苦瓜藤)、葉(苦瓜葉)、花(苦瓜花)、種子(苦瓜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藥用部位】為葫蘆科植物苦瓜的果實。[1]

參考文獻

  1. 苦瓜(詞語),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