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苦蕒菜(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苦蕒菜
2020070522563756684.jpg
圖片來源 https://www.wdeqq.com/medicine/379.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苦蕒菜

漢語拼音:Kǔ Mǎi Cài
別名:苦蕒、老鸛菜、盤兒草、鴨舌草、苦球菜、兔仔草、牛舌草、土蒲公英、黃花菜、苦碟子、苦丁菜、敗醬草、墓頭回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心、肺經。無毒《嘉佑本草》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常用於癰癤疔毒,乳癰,咽喉腫痛,黃疸,痢疾,淋證,帶下,跌打損傷

苦蕒菜,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苦蕒菜Ixerisdenticulata(Houtt.)Stebb.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於癰癤疔毒,乳癰,咽喉腫痛,黃疸,痢疾,淋證,帶下,跌打損傷。[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苦蕒菜

拼音名:Kǔ Mǎi Cài

英文名:Herb of Denticulate Ixeis

別名:苦蕒、老鸛菜、盤兒草、鴨舌草、苦球菜、兔仔草、牛舌草、土蒲公英、黃花菜、苦碟子、苦丁菜、敗醬草、墓頭回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xeris denticulata (Houtt.) Stebb. [Lactuca denticulata (Houtt.) Maxim.]

出處

出自《嘉佑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苦蕒菜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春季採收,鮮用或陰乾。

原形態

苦蕒菜 多年生草,高30-80cm。全株無毛。莖直立,多分枝,紫紅色。基生葉叢生,花期枯萎,卵形、長圓形或披針形、長圓形或披針形,長5-10cm,寬2-4cm,先端急尖,基部漸窄成柄,邊緣波狀齒裂或羽狀分裂,裂片邊緣具細鋸齒;莖生葉互生,舌狀卵形,無柄,長4-8cm,寬1-4cm,先端急尖,基部微抱莖,耳狀,邊緣具不規則鋸齒。頭狀花序排成傘房狀,具細梗;總苞長約7mm,外層總苞片小,長約1mm,內層總苞片5,條狀披針形;花全為舌狀花,黃色,長6-9mm,舌片長4-6mm,先端5齒裂。瘦果黑褐色,紡錘形,稍扁平,長1-2mm,喙長約0.8mm,冠毛白以。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低山的山坡、田野、路旁。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國南北各地。

性狀

性狀鑑別

  • 本品長約50cm。莖呈圓柱形,直徑1-4mm,多分枝,光滑無毛,有縱棱;表面紫紅郄至青紫色;質硬而脆,斷面髓部呈白色。葉皺縮,完整者展開後呈舌狀卵形,長4-8cm,寬1-4cm,先端急尖,基部耳門面,微抱莖,邊緣具不規則鋸齒,無毛,表面黃綠色。頭狀花序着生枝頂,黃色,冠毛白以;總苞圓筒形。果產紡錘形或圓形,稍扁平。氣微,味苦、微酸澀。
  • 以身干、無雜質、無泥者為佳。

顯微鑑別

  •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皮層薄壁細胞類圓形,3-5列,內含葉綠全,棱脊處有厚角組織;內皮層明顯。維管束外韌型,環狀排列,束間形成層明顯,每個維管豆的木質部間有纖維束相連,纖維多角形,壁厚,木化;木質部導管2-5個呈半徑向排列,木薄壁細胞和木纖維均木化。髓部由大型薄壁細胞組成,中央呈空洞。
  •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稍呈波狀彎曲,無氣孔或罕見不定式氣孔;下表皮細胞多邊形,垂周壁較平直,氣孔不定式,眾多。上下表皮均無毛茸。

鑑別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濾過,濾液用石油醚20ml萃取。乙醇液及石油醚分別進行下列試驗:①取乙醇液1ml,加鎂粉少許,再滴入濃鹽酸數滴,呈紅色。(檢查黃酮類)②取乙醇液1ml,加鹽酸羥胺醇液5滴及氫氧化鈉醇液10滴,水浴加溫數分鐘,冷後用鹽酸使成弱酸性,加1%氫氧化鈉50ml,回流1h,分取石油醚層蒸乾,加1ml冰乙酸使其深解,再加1ml,醋酐,沿試管壁漸漸滴入5-10滴濃硫酸,兩液交界面呈紅棕色,混勻後呈濃紅棕色。(檢查甾萜)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癰癤親毒;乳癰;咽喉腫痛;黃疸;痢疾;淋證;帶下;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用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搽;煎水洗或漱。

各家論述

  • 1.《嘉佑本草》:治面目黃,強力止困,敷蛇蟲咬。又汁敷疔腫,即根出。
  • 2.《陝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消腫。治無名腫毒,乳癰,癤腫。
  • 3.《溫嶺縣藥物資源名錄》:清涼解毒,消癰散結。治毒蛇咬傷,肺癰,癤腫,跌打損傷。[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苦蕒菜-中藥材庫-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苦蕒菜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