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英艾日克的早晨(漠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英艾日克的早晨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英艾日克的早晨》中國當代作家漠風寫的散文詩。

作品欣賞

英艾日克的早晨

英艾日克是新疆喀什伽師縣一個維吾爾族村莊,我們的新疆鄉村生活就是從這裡開始的,按照官方的叫法「訪惠聚」。我們就居住在村委會由廣東援建的一座小二樓上,上面有四間房子,三間是我們的宿舍,一間是村委會的讀書閱覽室,工作組一共8人,我與兩位年輕人住在第一間,其中一間住着兩名維吾爾族工作組成員,這是為了各自的生活更加方便。房間裡有床、電視、一個蓄水的鐵桶,因為樓上沒有上下水,洗臉、上廁所都得到外面去,這些日常生活的基礎都是上一屆「訪惠聚」工作組打下的。

英艾日克村的夜晚特別漫長,每一個黎明都是在等待中迎來的,因為我30多年來早睡早起習慣了,夏天6點半起床,冬天7點半起床,晨練是我從上大學30多年來的生活習慣。英艾日克村距離中國最後一個太陽落山的地方並不很遠,所以下午時間較長,三月份剛剛開春,外面的溫度要比屋子裡高。到了村裡的第一夜晚,我依然按照以往的習慣24點入睡,但躺下之後,總覺得肩膀處露風,躺在被窩縮成一團。到了後半夜反而越睡越熱,一覺醒來已是早晨8點,我想該起床了,一看外面漆黑一片,坐在床上看手機,左等右等天還是不亮。8點半,我已經坐不住了,因為想上廁所,又怕吵醒兩位年輕人,按照住村工作要求,一個人是不允許出門的。這時我忽然聽見高音喇叭響了,也壯了膽子開門而出,外面依然是黑的。高音喇叭是用維語和國語兩種語言播放的,這有點像我小時經歷的文革,那時村村都能聽到高音喇叭,而到了南疆,聽到這種聲音,忽然有了一種久違的親切感。時間長了,每天早晨就習慣了這種聲音,只要聽到高音喇叭的聲音,正好起床,根本不用給手機上鬧鐘。

9點天亮了,我已經洗漱完畢,大家都起來了。我開始走向廚房,想着第一餐飯該給大家做點什麼,一看有菜、有饢、有米,乾脆拌個涼菜,煮個稀飯,等大家都下樓,飯已經好了,雖然不豐盛,但大家吃得很愉快。以後習慣了,大家按照規律辦,做飯也開始輪流做,生活也開始有滋有味。

村委會院子並不大,總共不到一畝地,院子中間是硬化的場地,還有兩個小菜園,雖然初春還沒到種菜的時候,但已經開始澆水了。小樓對面是當地為工作組專門蓋的周轉房,還沒有交工,等交工後,我們可以住進去,那裡面有下水和廁所,據說網絡也很快通了。早晨的太陽很暖和,一出來就照在周轉房的牆上,此情此景讓我能想到在老家農村的時候,太陽同樣照在房屋的牆上,人們會追着太陽曬暖。我以為回到了童年,但那分明是回不去的。因為我無法出去串門,這是上邊嚴格要求的紀律。院子裡養的一條狗不停地叫,我看見維吾爾族村民在從村委會門前經過,他們操着我聽不懂的維吾爾語,儘管下來之前我們也培訓了半個維吾爾語,但真正與維吾爾族村民打交道,還是有一定的困難。

早飯過後,有一群民兵來村委會訓練,這是一群維吾爾族年輕人,穿着迷彩服,因為院子小,我也沒有發現他們怎麼訓練,只是排隊、點名、前後轉、提步走之類。村委會的領導一直在院子值班,有時也在院子轉悠,我們見面後,便用簡單的維吾爾語打招呼,大家總是客客氣氣。在村委會大院我們見到最多的人是村委會領導,總覺得很親切,我們也對他說過,工作組是在村委會領導下,我們是他領導下的「地汗(農民)」,他聽了也很高興,有時憨憨的一笑,讓你感到他的真誠。

英艾日克村一共有4個村民小組,1650多人,村委會所處在二組的地盤上,早晨我們能從村委會看到村民的土房子,騎電動車的村民來來往往,也有拿鐵鍬和坎土曼的,他們有的去趕巴扎,有的是去干農活。農村生活節奏很慢,完全沒有城裡那樣忙忙碌碌。

經過一段時間,我們開始適應這裡的慢節奏生活。早晨我還是比其他年輕人起得早,不能到外面鍛煉,就選擇早晨起來幹活,打掃衛生或者去廚房做飯,有時或打開電腦,寫點記事性的東西,一年時間還早,我總想把一天的生活安排好。到了我這種年紀,真的沒有什麼奢望,好在與我相處的同事們,大家都很照顧我,不管是哪個民族,生活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樣,遇事共同商量,遇活搶着干,特別是兩位年輕的組長,也從來把自己沒當作領導,這讓我非常欣慰,不像平時在機關,大家把職務都分得很清,提拔與不提拔總能讓人掀起一時不快的漣漪。

英艾日克的早晨並不美麗,這裡沒有山清水秀,沒有牛馬嘶鳴,這裡有的是大漠沙塵,有的是雞叫嬰啼,尤其是這裡的春陽很溫暖,每天早晨,我會在二樓陽台上觀日出,其實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在英艾日克也是一樣。[1]

作者簡介

漠風,陝西神木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