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范傳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范傳甲
出生 1873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革命黨人
知名作品



范傳甲(1873年-1908年),字壽山,安徽壽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4年到安慶,參加新軍駐安慶常備軍,與柏文蔚等組織"同學會",任馬炮營正目,宣傳革命思想,組織一批有志之士,準備武裝反清鬥爭。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後選入工程學校,送南京講武堂學習。回安徽後,任工程隊隊長,密謀反清革命。後至南京,與趙聲等結識,準備聯合發動起義。1908年滿清政府調集湖北第八鎮、江南第九鎮、安徽第31混成旅協同新軍在安徽太湖會操,范傳甲認為這是起義良機,遂與熊成基約定在安慶起義。1908年11月19日夜發動安慶起義,熊成基從城外率馬炮營先發難,領軍進逼城下。范傳甲在城內起兵接應,被捕犧牲,時年35歲。 一代英烈范傳甲,為推翻清王朝腐朽統治,率先組織發動起義,為辛亥武昌起義的勝利開闢了道路,是辛亥革命威武雄壯的前奏曲。

人物介紹

范傳甲,1904年2月到安慶,參加新軍駐安慶常備軍,與柏文蔚等組織"同學會",任馬炮營正目,宣傳革命思想,組織一批有志之士,準備武裝反清鬥爭。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後選入工程學校,送南京講武堂學習。回安徽後,任工程隊隊長,密謀反清革命。後至南京,與趙聲等結識,準備聯合發動起義。1908年清廷調集湖北第八鎮、江南第九鎮、安徽第31混成旅協同新軍在安徽太湖會操,值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相繼死。認為這是起義的絕好良機,遂與熊成基約定在安慶起義。

1908年11月19日夜發動安慶起義,熊成基從城外率馬炮營先發難,領軍進逼城下。范傳甲在城內起兵接應,不幸被捕,英勇就義,時年35歲。

民國元年(1912年)1月,安徽都督府撥款,由懷寧縣知事公署將安慶迎江寺旁的英公祠(原慈雲閣)改為"熊、范二烈士專祠",以作祀奠。 現安慶市博物館就是原來的"熊、范二烈士專祠"。

安慶起義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徐錫麟起義失敗後,熊成基、范傳甲悲憤不已,誓欲報仇。次年春,革命黨人倪映典調安慶,任騎兵管帶。熊成基、范傳甲與之密謀除夕舉事,並派范傳甲赴南京聯絡新軍響應。因事泄密,安徽巡撫朱家寶將倪映典以"嫌疑"撤職,范傳甲等遂推熊成基主持日後事宜。因范傳甲鼎力相助,熊成基深得炮、馬二營兵士的竭誠擁戴。光緒三十四年秋,清廷令南洋各鎮新軍於十月會操安徽太湖。熊成基、范傳甲得悉,決計乘此機會發動秋操起義。又走露消息,朱家寶概不允新軍中思想激進者赴太湖。起義計劃未能實現。熊成基、范傳甲又欲乘秋操間省城安慶空虛之際,在安慶起義,而後率義軍開赴百餘公里外的太湖,發動新軍響應。適逢光緒帝與西太后相繼死去,朝野動盪,人心惶惑。消息傳來,熊成基大喜,說:"此天意與我也。"迅與新軍中革命黨人范傳甲、張勁夫、薛哲等分頭串聯各部,秘密準備起義。十月二十六日(11月19日)下午,熊成基、范傳甲等在城內三祖寺楊氏試館秘密開會,決定當晚由熊成基率炮營於東門外舉火起義,西門馬營同時發難,范傳甲、張勁夫、薛哲則於城內接應。熊成基被推為起義軍總司令,同時以安慶革命軍總司令名義,發布作戰密令13條。晚10時,熊成基下令炮營點火起義,城西馬營及第六十一標、第六十二標第三營、輜重隊立即響應。炮、馬二營會師後,熊成基督率千餘人攻擊北門。起義前,朱家寶已感風聲緊張,恐省城有變,故於是日返回安慶,預作布置。夜間槍響即令巡防營固守城牆,並星夜派人求援。又因薛哲未能如約打開北門接應義軍。范傳甲、張勁夫亦分別被監視於工程隊和講武堂,無法脫身,起義軍攻城受阻。二十七日,泊於安慶江面的"江貞"、"保民"、"楚材"等5艦,應朱家寶之請,炮擊起義軍占據的迎江寺炮台陣地。下午,范傳甲在隨清軍統領余大鴻出巡時,欲舉槍斃余,接應義軍,被余的衛兵搶先將范捕住,押至撫署。二十八日,范傳甲在撫署前殉難。起義軍雖力戰一晝夜,城仍未攻下,且傷亡很大。增援的清軍亦逼近安慶城。在腹背受敵的形勢下,二十七日晚10時,熊成基率起義軍分兩路突圍,向廬州(今合肥)進發。途中,又遭清軍薑桂題部追擊。到廬州後,餘眾無幾,遂自動解散。熊成基獨自逃亡北方。次年初,熊成基東渡日本加入同盟會。不久返長春,欲再舉革命大業。宣統元年(1910年)十二月二十日在哈爾濱被捕。次年正月十八日(2月27日)在吉林馬爾虎門外刑場就義。刑前慷慨道:"吾願以一腔熱血,灌自由之花。""願繼我而起者大有徒也!"就義後,葬吉林望雲山南坡,後遷至楊州瘦西湖萬松嶺。

起義經過

1908年11月21日。安慶城的一間刑訊室里。范傳甲在反動協統的嚴刑拷打下,依然高喊着"男兒身可殺,心不可屈也……"縱然身體經過鐵火棍的灼燒,早已是血液淋漓,慘無人狀,但誓言卻如猛浪拍石,疾風推樹,鏗鏘有力!這一天,年僅35歲的范傳甲因受刑過度而死。

壯士已成仁,然,一片丹心垂青史……

19世紀末,古老的中華民族艱難立於東方,列強的入侵、清廷的腐敗,已使她危如累卵。而范傳甲,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

范傳甲,字壽山,1873年出生在安徽壽州(今壽縣),是中國最早革命起義"安慶炮馬營起義"的發起者之一。

年輕時的范傳甲就表現出驚人的才智,富有謀略,又勤奮好學,經史百家之言,無一不通曉。性格敦厚,與人來往,心懷坦誠,因而深受朋友們的稱讚。

1903年恰逢管帶顧忠琛到壽州募兵,范與畢少珊、倪建侯等議論說:"大丈夫既不能殺馬上賊,應當於白山黑水(指長白山、黑龍江)間,一痛洗二百年國恥。徒呻吟窗下無益耳。"於是相繼參軍,進入安慶志願兵營,即老三營。

范傳甲喜歡聯絡人,發展進步組織,壯大革命力量。因從軍隊伍中多為鄉閭之人,范於是發起創立"自治會",研究新思想、新學術,鼓吹革命思想。然而,此事被督練公所會辦宋芳賓得知,自治會開辦未及兩個月就夭折了。

1904年,剛過而立之年的范傳甲參加了新軍駐安慶常備軍,另又組織創立"同心會", 團結一批有志之士,宣傳革命思想;並任馬營正目,準備武裝反抗清廷。次年,熊成基來安慶,任充馬營隊員。范傳甲積極聯繫他,後一起組織領導了炮馬營起義。

同年,陳獨秀柏文蔚、常恆芳等在蕪湖創立了安徽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岳王會。1906年,壽縣人常恆芳從蕪湖安徽公學來到安慶尚志學堂教書,將岳王會也帶到安慶。范傳甲、熊成基相繼成了其中的重要力量。

參加岳王會後,范又積極發展岳王會,聯絡新軍士兵加入。在新軍中稍有血性者,凡是聽到有關清廷的殘暴禍國的演說,無不義憤填膺,自願加入岳王會。

同年冬,徐錫麟來到安慶,范傳甲主動與他聯繫,並建立了很好的關係。

1907年7月,徐錫麟在安慶巡警學堂倉促提前起義而失敗。范深表遺憾,以未能和徐配合起義,而感到無比憤慨。

這一年,倪映典在南京不利,便來到安慶。被任命為31混成協騎兵營管帶,掌握一方兵力,安慶起義軍信心倍增,范傳甲便推倪映典為首。

在清政府的白色恐怖下,范傳甲仍在積極聯絡各方志同道合的革命黨人,共同為革命而努力。

1907年的年底,熊成基、范傳甲與倪映典計劃在次年年初起義。

這時壽縣的張匯滔等人,準備在正陽關梅羹學堂起義。因為缺乏武器裝備,派人來找倪映典、范傳甲等商議。於是雙方決定同時展開行動。

然而,起義消息不幸走漏,倪映典被通緝,只得匆匆逃走,經合肥逃往廣州。

起義計劃流產。

安慶潛山,三祖寺深處,有一處民房楊氏會館,位置僻靜,非常安全。這裡當年就被范傳甲用來作為革命黨人的機關部,召開秘密會議。

1908年秋,清廷令南洋各鎮新軍於十一月(陽曆十月)在安慶西北的太湖縣,舉行秋操。這就是當時著名的"太湖秋操"。熊成基,范傳甲得知後,認為這是趁安慶城內虛發動起義的最佳時機。

於是便在三祖寺後的楊氏會館中舉行會議。會議決定在各軍集中太湖秋操時,乘機發難。並公推熊成基為起義總指揮,工程隊由范傳甲指揮。然後再聯絡皖北力量以及南京方面的力量,便可直搗北京。

儘管革命黨人計劃周密,老謀深算的朱家寶還是聽聞了起義的風聲,臨時決定縮減參加"太湖秋操"的新軍。凡被懷疑為革命黨或者有革命傾向的官兵,都被留在了安慶,並一律停止發放槍支。

起義計劃再次受阻。

然而此時的革命烈火正在革命者的心間熊熊燃燒,他們躍躍欲試。豈是任何反動力量能夠遏制的。

熊成基、范傳甲又欲乘秋操間省城安慶空虛之際,在安慶起義,而後率義軍開赴百餘公里外的太湖,發動新軍響應。

與此同時,又傳來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先後死去的消息,朝野動盪、人心惶恐。熊成基和范傳甲等都認為時機很好,便分頭與新軍中的同志聯繫,秘密準備起義。11月19日下午,革命黨人再次在三祖寺楊氏會館秘密開會。參加會議的有:熊成基、薛哲、范傳甲、田激揚、張勁夫等。

起義計劃如下:熊成基被推為起義軍總司令,范傳甲領導工程隊。起義時間:11月19日晚10點。起義行動:起義先由熊成基率領的炮營舉火為號,至陸軍小學堂奪取武器,攻占集賢門(北門)。馬營則攻取八卦門(西門),六十二標二營及工程隊在城內策應。攻擊目標為巡撫衙門、城內軍械局、電報局、菱湖火藥庫等。

熊成基以安慶革命軍總司令名義,發布作戰密令13 條。

秘密會議結束時,天色已經泛黑。雖然行走在暮色漫漫、寒意四襲的街道上,但革命黨人的內心卻充斥着火一般的革命熱情。

一旦起義成功,將會迎來怎樣一片天空?他們憧憬着……

1908年11月19日,晚上10點,安慶城東新軍炮營,驟然響起一串清脆槍聲。初冬季節,寒風凜冽。

起義軍在熊成基的帶領下,趁敵軍措手不及之際,將炮營燒成了一片紅天。緊接着,起義隊伍向城北陸軍小學堂進發。

城西,馬營也積極響應。排長田激揚起義槍響,起義軍就放火燒毀了馬營,之後向東趕往菱湖嘴,與炮營相匯。行進途中,學堂步兵也加入其中,一行人,浩浩蕩蕩有小千人。

熊成基率炮營在陸軍小學堂取得槍支後,又轉向菱湖彈藥庫取彈。起義隊伍取得槍彈,兵分二路,按原計劃向北攻打集賢門(北門),向西攻打八卦門(西門)。

炮營攻至集賢門,駐守百花亭的六十二標二營管帶薛哲,本應及時擊潰守城兵士,打開城門,與城外義軍會合。然而,面對巡營防守,薛哲臨陣猶豫,畏怯負約,延誤了攻打城池的最佳戰機。

講武堂內的革命黨人張勁夫,在反動軍官嚴密監視下,騎虎難下,未能及時接應城外起義軍。

范傳甲的任務是領導工程隊在城內接應。但該隊隊長監視極嚴,營房關帝廟大門也被封鎖。

工程隊人員又有槍無彈,沖不出去。范急中生智,便在營房放火,想乘亂衝出營外。但多次點火,都被反動隊官發覺撲滅。

至此,起義原定在城外進攻、在城內開門響應的計劃已瀕臨破產。

直到起義的次日,范傳甲才想方設法逃出營外,到楊氏會館打聽消息。然而,得知的是起義軍傷亡慘重、難以入城的消息。

當時有人勸范易服逃走,然而,范傳甲義正詞嚴道:"我已準備犧牲,要革命就不怕流血。"隨即又轉回關帝廟營房,打算發動部分士兵,接應起義軍入城。

新軍協統余大鴻,此時已經得知范傳甲是革命黨首領之一,密謀在內接應。但此時的起義軍攻城甚急,不敢立即逮捕。餘下令監視范的行動,並調他到協部充任衛隊。范在進退維谷的情況下依然伺機給敵人一擊。

20日的下午,范傳甲在隨余大鴻出巡時,想要舉槍殺余,接應義軍,卻被余的衛兵搶先將范捕住。後押至撫署刑訊。

刑訊是粗暴且慘烈的。

刑訊室里,范傳甲兩臂被綁在十字架上,雙腿跪在鐵火炮上,"皮鞭五百下,淫刑備至"、"以燒紅的鐵棍按在其身上,脊背血肉模糊,筋骨畢露,慘無人狀……"然而,范傳甲的臉色依舊如平時一般剛烈,毫無懼怕之意,並大呼着"男兒身可殺,心不可屈也……"

1908年11月21日,范傳甲在西門外因受刑太重而壯烈犧牲。

安慶炮馬營起義,最終因為起義軍寡不敵眾、彈盡藥絕而失敗。

安慶炮馬營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起義壯舉,震撼了清廷,鼓舞了革命士氣,也有力地推動了安徽地區革命運動的進一步高漲。

范傳甲的一位壽縣同鄉對范組織的炮馬營起義的功績最為欽佩,曾大為感慨地說:"嗟夫,當安慶起義,天下咸知有熊成基,何知有范受山(傳甲)哉……"

1912年當年,柏文蔚任安徽都督期間,安徽人收集范傳甲、張勁夫、張朝棟、張星玉、胡文彬、周正峰、劉志賢、薛哲等8人的遺骸,以及暗殺出洋五大臣的吳越靈柩,葬在安慶北門外平山頭。

在安慶北門,我們看到,孫中山先生親題皖江九烈士墓碑,石刻家張樹侯為作墓表,柏文蔚書石,樹侯親刻之,以告慰烈士英靈,警示教育後人。

而現在正在維修的安慶迎江寺西"熊范二烈士專祠",正是安徽省政府為祭奠民主革命烈士熊成基、范傳甲而建。

英雄已逝,但其不朽的精神將鼓舞着一代代的後繼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