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范伯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范伯群
出生 1931年9月
浙江省湖州市
國籍 中國
職業 培訓師
知名於 曾任職"Tommy Hilfiger服裝公司加拿大分部"運動針織部首席設計師,並於香港"真維斯集團"從事零售管理工作;200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元之父羅伯特•
知名作品王魯彥論
中國近現代通俗作家評傳叢書
禮拜六的蝴蝶夢

范伯群[1] 1951年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195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198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專家、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首屆"姑蘇文化名家",曾任蘇州大學中文系主任。

人物生平

  • 1931年9月29日,出生於浙江省湖州市。
  • 1945年,隨家遷往蘇州定居。
  • 1951年9月,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
  • 1955年9月,分配至南通中學任教。
  • 1957年,與曾華鵬合作於《人民文學》5、6期合刊發表《郁達夫論》。
  • 1960年,調入江蘇省文聯從事創作理論研究和《雨花》編輯等。
  • 1967年9月--1973年2月,參加江蘇省省級機關下鄉及省"五七"幹校。
  • 1973年3月,到蘇州市四十二中任教。
  • 1973年11月,調入蘇州市文化局工作。
  • 1975年5月,調入蘇州市文化館文藝組工作。
  • 1978年4月,調入江蘇師範學院(現蘇州大學)中文系任教。
  • 1981年4月,被評為江蘇師範學院(現蘇州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1983年--1988年,擔任蘇州大學中文系主任。
  • 1984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技術專家稱號。
  • 1986年4月,被評為蘇州大學中文系教授。
  • 1986年,主持國家首批哲學社會科學15個重點項目之一"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研究"。
  • 1987年,當選為江蘇省第七屆人大代表。
  • 1988年5月10日--25日,參加蘇州大學教育代表團到日本訪問多所大學,其間,在花園大學(京都)發表演說《近代中日文學之交流》,並譯成日語發表於該校學報。[2]
  • 1990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定,蘇州大學建立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點,范伯群教授成為該學位點首位博士生導師。
  • 1991年,獲第一批國家級政府特殊津貼。
  • 1992年,當選為江蘇省第八屆人大代表。
  • 1992年10月,應邀至香港大學進行學術交流一個月。
  • 1993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範院校教師獎三等獎。
  • 1995年,獲江蘇省教委"八五"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 1996年3月,應邀至香港中文大學進行學術交流一個月。
  • 2001年1月,從蘇州大學退休。
  • 2001年4月,應邀赴美國學術訪問,參加哥倫比亞大學召開的國際學術討論會"揭開中國通俗文學的面紗:對鴛鴦蝴蝶派的重新思考",發表題為《中國大陸通俗文學的復甦與重建》的演講,並應邀至哈佛大學東亞文化系作學術講座。
  • 2001年,受聘於復旦大學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古今演變"研究室專職研究員。
  • 2007年,獨著《中國現代通俗文學史(插圖本)》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 2008年6月,"建構現代中國文學史多元共生新體系--《中國現代通俗文學史(插圖本)》研討會"在復旦大學召開。
  • 2014年,在蘇州市首屆姑蘇宣傳文化人才評選中被授予"姑蘇文化名家"稱號。

人物逝世

  • 2017年12月10日上午7時35分,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專家、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首屆"姑蘇文化名家"范伯群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蘇州逝世,享年86歲。范伯群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於2017年12月12日上午10時在蘇州殯儀館千秋廳舉行。[3]

主要著述

  • 1957年,與曾華鵬合作於在《人民文學》5、6期合刊發表《郁達夫論》。
  • 1981年,與曾華鵬合著《王魯彥論》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與曾華鵬合著《現代四作家論》由[4]
  • 1983年,與曾華鵬合著《冰心評傳》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與曾華鵬合著《郁達夫評傳》由[5]
  • 1986年,與曾華鵬合著《魯迅小說新論》由[6]
  • 1989年,《禮拜六的蝴蝶夢》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90年,此書由台灣國文天地出版社出版時更名為《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
  • 1991年,主編《鴛鴦蝴蝶-〈禮拜六〉派作品選》(上、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在台灣,該叢書以《民初都市通俗小說叢書》(10 冊)為題,由台灣業強出版社出版)。
  • 1991年,與吳宏聰聯合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1986)》由[7]
  • 1993年,與朱棟霖聯合主編《 1898 - 1949 中外文學比較史》(上、下)由[8]
  • 2000年1月,主編《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上、下)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該著於2003年,獲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於2006年,獲中國現代文學學會"第二屆王瑤學術優秀著作獎"一等獎。
  • 2007年,《中國現代通俗文學史(插圖本)》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該著於2008年入選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第二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於2013年獲第二屆思勉原創獎提名獎。
  • 2010年,主編《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新版)》(上、下)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該著於2011年入選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第三屆 三個一百 原創出版工程";於2012年獲得第四屆中華出版物圖書獎;於2014年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政府最高圖書獎。
  • 2013年,《填平雅俗鴻溝:范伯群學術論著自選集》由[11]
  • 2017年2月,主編《中國現代通俗文學與通俗文化互文研究》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 2017年3月,《中國現代通俗文學史(插圖本)》俄文版由俄國東方出版社出版。

主要成就

學術成就

  • 1957年,與曾華鵬合作於在《人民文學》5、6期合刊發表《郁達夫論》。
  • 1981年,與曾華鵬合著《王魯彥論》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與曾華鵬合著《現代四作家論》由[13]
  • 1983年,與曾華鵬合著《冰心評傳》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與曾華鵬合著《郁達夫評傳》由[14]
  • 1986年,與曾華鵬合著《魯迅小說新論》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 1989年,《禮拜六的蝴蝶夢》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90年,此書由台灣國文天地出版社出版時更名為《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
  • 1991年,主編《鴛鴦蝴蝶-〈禮拜六〉派作品選》(上、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在台灣,該叢書以《民初都市通俗小說叢書》(10 冊)為題,由台灣業強出版社出版)。
  • 1991年,與吳宏聰聯合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1986)》由[15]
  • 1993年,與朱棟霖聯合主編《 1898 - 1949 中外文學比較史》(上、下)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 1994年,主編《中國近現代通俗作家評傳叢書》(12冊)由[16]
  • 2000年1月,主編《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上、下)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該著於2003年,獲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於2006年,獲中國現代文學學會"第二屆王瑤學術優秀著作獎"一等獎。
  • 2007年,《中國現代通俗文學史(插圖本)》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該著於2008年入選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第二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於2013年獲第二屆思勉原創獎提名獎。
  • 2009年,《多元共生的中國文學的現代化歷程》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 2010年,主編《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新版)》(上、下)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該著於2011年入選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第三屆 三個一百 原創出版工程";於2012年獲得第四屆中華出版物圖書獎;於2014年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政府最高圖書獎。
  • 2013年,《填平雅俗鴻溝:范伯群學術論著自選集》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 2014年,《中國市民大眾文學百年回眸》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 2017年2月,主編《中國現代通俗文學與通俗文化互文研究》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 2017年3月,《中國現代通俗文學史(插圖本)》俄文版由俄國東方出版社出版。
  • 2017年10月,《范伯群文學評論選》由鳳凰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人才培養

  • 1990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定,蘇州大學建立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點,范伯群教授成為該學位點首位博士生導師。

榮譽表彰

  • 1984年,范伯群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技術專家稱號。
  • 1991年,獲第一批國家級政府特殊津貼。
  • 1995年,獲江蘇省教委"八五"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 2014年,在蘇州市首屆姑蘇宣傳文化人才評選中被授予"姑蘇文化名家"稱號。

社會任職

  • 1987年,范伯群當選為江蘇省第七屆人大代表。
  • 1992年,當選為江蘇省第八屆人大代表

==文獻來源==。

  1. 個人簡歷網
  2. [1]豆瓣
  3. [2]復旦大學
  4.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5. 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
  6.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7. 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
  8. 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9. 南京出版社出版
  10. 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11. 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12. 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13.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14. 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
  15. 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
  16. 南京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