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范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范愉
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國籍 中國
母校 中國人民大學
職業 法學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范愉,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本科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後於名古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研究中心主任 。

人物生平

1987年獲人大法律系法學碩士學位。1988年至1990年7月在最高人民法院高級法官培訓中心工作,1990年8月至1995年12月在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課學習,獲法學博士學位。1996年2月回國到人大法學院任教,目前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兼任中國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2]

中國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

第二屆中國當代法學名家(2009)[3]

研究方向

法理學、法社會學、比較法學、糾紛解決、司法制度[4]

主要講授法理學、司法制度概論、糾紛解決(非訴訟程序法)、比較法、民訴法等。

社會兼職

中國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

主要貢獻

科研成果

1.社會轉型中的中國女性與家庭,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05年5期,11千字

2.我國集團訴訟問題研究綜述,《審判研究》,2005年第5輯(總第12輯),法律出版社,2005年11月,25000字

3.集團訴訟問題研究--一個比較法社會學的分析,《法制與社會發展》2006年1期有關法官國外培訓的實證考察,《環球法律評論》2006年4期,15千字

4.法律繼受與法律現實主義理念,第六屆東亞法哲學研討會論文,8千字

5.新法律現實主義的勃興與當代中國法學反思,《中國法學》2006年第4期,25千字

6.新老法律現實主義:"今非昔比"(譯文),斯圖爾特·麥考利著,范愉譯,《政法論壇》2006年第4期,33千字

7.新老法律現實主義:"今非昔比"(譯文),斯圖爾特·麥考利著,范愉譯,《新華文摘》2006年第22期,18千字

8.法學研究中的現實主義立場與經驗實證方法--兼論中國法學研究方向,《光明日報》(理論版)2006年8月21日,5千字

9.我國法律教育的問題、目標及制度設計,《中德法學學術論文集》(第二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457-465頁,8600字

10.女性與司法,《法學家茶座》第10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15-18頁,5千字

11.客觀、全面地認識和對待調解,《河北學刊》,2006年第6期,7千字, 人大報刊資料D415-2007年3期

12.糾紛解決與社會和諧,收入徐昕主編:《司法第一輯--糾紛解決與社會和諧》,法律出版社,2006年,10千字

13.當代中國法律職業化路徑選擇--一個比較法社會學的研究,《北方法學》2007年2期,19千字

14.糾紛解決中的民間社會規範,《民間法》2007年1期,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85千字

15.司法理念轉變的一大步,《法制日報》2007-4-8 ,2千字

16.關於"中國法律理想圖景"的若干思考,《河北法學》2007年第10期,5千字

17.糾紛解決與民間社會規範,載《比較法在中國》2006年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15千字

18.簡論調解法的制定, 載國務院法制辦政府法制研究中心編:《和諧社會建設與糾紛解決法律制度的理論與實踐--新形勢下運用法律手段預防和解決社會糾紛論文集》,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30千字

19.基層司法與民間社會規範的應用,《審判研究》2007第四輯,法律出版社,2007年,17千字

20.私力救濟考,《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6期,12千字

21.訴前調解與法院的社會責任--從司法社會化到司法能動主義,《法律適用》2007年第6期,12千字

22.民間社會規範在基層司法中的應用,《山東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17千字,D410-2008-6

23.法律信仰批判,《當代法學》2008年第1期,12千字

24.權利救濟與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簡議,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1期,6千字

25."人民法院"及其他,《法學家茶座》2008年第2期,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6千字

26.行政調解問題芻議,《廣東社會科學》2008年6期,16千字

27.從訴訟調解到"消失中的審判",《法制與社會發展》2008年5期,16千字

28.糾紛解決研究的反思與展望,收入徐昕主編《司法第二輯·司法的知識社會學》,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12千字

范愉
范愉,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

29.群體性侵害事件的多元化解決--三鹿奶粉事件與日本C型肝炎訴訟案的比較研究,《法學家》2009年第2期

日文論文

1.「權利」をめぐる論議--中國法哲學の現狀と課題 『名古屋大學法政論集』153號(1994年3月)

2.權利の實現と裁判 『名古屋大學法政論集』158號(1995年1月)、159號(1995年3月)

3.中國裁判制度とその理念の研究 『名古屋大學法政論集』164號--174號連載(1996年--1998年)

4.社會モデルの轉換期にぉける中國女性と家庭,收入今井弘道編:《發展する東マヅマ法學の課題》,[日本]成文堂,2008年2月。

代表著作

1.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51萬字(獲2000年度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著作出版基金及2002年司法部法學優秀科研成果獎)

2.ADR原理與實務(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61萬字

非訴訟程序(ADR)教程(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38萬字

3.范愉主編:司法制度概論(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59.3萬字

4.集團訴訟問題研究(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

5.《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本人8萬字),66萬字"

代表性論文: "1997年以後:

1.世界司法改革的潮流、趨勢與中國民事審判方式的改革《法學家》1998年2期(4月)5000字

2.訴訟的價值、運行機制與社會效應《北大法律評論》第1卷1輯(1998年2月)1.5萬字

3.簡論馬錫五審判方式--一種民事訴訟模式的形成及其歷史命運,載《清華法律評論》第二輯(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1.2萬字

4.司法改革的社會機制,載《檢察日報》1999年6月日3千字

5.論法律家的培養,載《檢察日報》1999年12月8日4.5千字(獲《檢察日報》21世紀與中國法治展望徵文一等獎第一名)

6.代替性糾紛解決方式(ADR)研究--兼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載《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論叢》(1999年)第2輯,3萬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

7.程序正義觀念與社會現實,載《工人日報》1999年12月18日

8.法律如何維繫配偶間的忠實--並非為了制裁"第三者",載《北京日報》2000年4月17日

9.司法改革的現狀與問題,載《檢察日報》2000年4月20日

10.關於撞了白撞--警惕惡法之治,載《北京青年報》2000年5月19日

11.惡法之治害莫大焉,載《中國質量報,中國質量萬里行周刊》2000年6月9日

12.關於調解的若干問題,上海市法官協會主辦中、美、德調解制度研討會論文(2000年4月3-8日),收入喬憲志主編:《試論法院調解制度改革》,上海市法官協會2000年

13.代替性糾紛解決方式(ADR)的起源與發展,中國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年會論文(2000年5月4-7日)

14.法治與道德--"新世紀·新青年"青年發展論壇(版面主持),載《北京青年報》2000年8月31日;9月7日

15.仲裁的正當程序保障(案例評析),北大法律周刊2000年第8卷第2期(總第46期)

16.婚姻法修改與時代精神,北大法律周刊2000年第卷第期(總第期)

17.法治與法律家,北大法律周刊2000年第卷第期(總第期

18.法律家素質及法律教育芻論,《人大法律評論》2000年卷第二輯

19.法治前沿訪談,載《北京青年報》2000年:(1)司法改革,10月13日;(2)錯案追究,10月20日;(3)法官競爭上崗,11月3日。已收入《法治前沿》一書

20.案例分析6篇,載尹力主編:《今日說法》(1-4),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年

21.小額訴訟程序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3期

22.慎重認定無效合同,《中國質量報·中國質量萬里行》2001年4月6日

代替性糾紛解決方式(ADR)的起源與發展,收入江平主編:《比較法在中國》(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8月

23.現代司法理念的建構,載《檢察日報》2001年7月17日

范愉
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范愉

24.司法官的理念,載《檢察日報》2001年7月20日

25.試論民間社會規範與國家法的統一適用,收入《民間法》(第一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26.瀘州遺贈案評析--一個法社會學的分析,收入《判解研究》2002年第2輯(人民法院出版社)

27.法律怎樣被信仰,收入《法學家茶座》第一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

28.法律怎樣被信仰,載《法制日報》2002年11月7日

29.當代中國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的完善與發展,《學海》2003年1期(江蘇省社科院)

30.電視法制節目與法制建設的互動關係,《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2003年2期,22000字

31.中日司法改革比較研究,22000字,收入何家弘、胡錦光主編:《法律人才與司法改革》(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

32.中日司法改革比較研究--兼談法律職業精英化與法律教育的幾個問題,23000字,收入江平主編:《比較法在中國》(2003年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5月

33.中日司法改革比較研究,《嶽麓法學評論》(第四卷),湖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21000字,

34.淺談當代"非訴訟糾紛解決"的發展及其趨勢,《比較法研究》2003年4期,15000字

35.隨意的"立法"與被褻瀆的人倫,收入《法學家茶座》第三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4500字

36.DevelopmentofADRinContemporaryChina,ZeitschriftfürZivilprozeβ(ZZPInt)7.Band2002,CarlHeymannsVerlag,2003,pp533-555.

37.孫國華主編:法的形成與運作原理,第15、16章,法律出版社,2003年10月4萬字

38.法律怎樣被信仰,載許章潤等著:《法律信仰--中國語境及其意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6000字

39.法律解釋的理論與實踐,《金陵法律評論》2003年秋季卷,27000字,D410,2004,3期

40.民事簡易程序研討會紀要。

41.關於法律解釋的幾個問題。

42.小額訴訟程序研究,。

43.中國電視法制節目建設與中國法制建設之關係,胡志鋒、尹力等著:《電視法制節目--特質、創作與開發》第三章,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年10月

44.中國電視法制節目研究,《人大法律評論》2003年卷(總第五輯),15000字

45.調解的重構--以法院調解改革為重點,《法制與社會發展》2004年第2、3期,共6萬字,收入《中國訴訟法學精萃》(2005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46.對我國司法獨立及司法監督的幾點意見,《人大研究》2004年第3期,2000字

47.司法監督的功能及制度設計,《中國司法》2004年5-6期,3萬字,D415-2004、8

48.小額訴訟程序研究(增訂版),收入江偉主編:比較民事訴訟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30000字

49.為不同糾紛尋求不同出口,法制日報2004年3月,3000字

50.對調解的期待,《法律與生活》2004年5下半月(總第262期),5000字

51.當代中國ADR的發展,3萬字,收入江平主編:《比較法在中國》(2004年下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5月

52.電視法制節目現狀與問題評析,5000字,《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年第7期

53.積極的嘗試,困難的探索,3000字,《方圓》2004年第7期(7月1日出版)

范愉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范愉

54.當代世界糾紛解決實踐與ADR的發展,收入宋要武主編:《國際商事爭議解決論叢》,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10000字

55.符號與功能,《法學家茶座》第六輯,2004年10月,5000字

56.郭星華、陸益龍等著:法律與社會--社會學和法學的視角,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第六章,非訴訟調解,1萬字

57.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ADR)與法治的可持續發展,南京師範大學《法制現代化》第九卷,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2萬字

58.社會轉型中的人民調解制度--以上海市長寧區人民調解組織改革的經驗為視點,17000字,《中國司法》2004年10期,

59.社會轉型與公眾精神需求,《現代傳播》2004年第6期,5000字

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信訪,《法治內參文匯》第22期(2004年11月30日),法制日報社主辦

60.從司法實踐視角看經濟全球化與我國法制建設的關係,《法律科學》2005年1期,20000字

61.關於《道路交通安全法》爭議的若干思考,《法學家》,2005年1期,7000字

62.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保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法律適用》2005年2期,1萬字,D415-2005年7

63.法院調解的新理念,《北京審判》2005年1期

司法監督的功能及制度設計--民事行政案件抗訴與人大個案監督制度比較,收入蔡定劍主編:《監督與司法公正--研究與案例報告》,法律出版社,2005年,3萬字

64.有關調解法制定的若干問題(上下),《中國司法》2005年10、11期,18000字

65.關於法院調解的實證研究,收入王亞新等著《法律程序運作的實證分析》,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5萬字

66.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和諧社會的建構,收入沈恆斌主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原理與實務》,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3萬字

67.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和諧社會的建構,《廈門日報》2005年11月7日,8000字

部分項目

2006年3月--2009年12月,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和諧社會的建構(05JZD0004)

2004年8月--2006年12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法的實施與糾紛解決機制研究,(04BFX050)

2003年3月--2005年12月,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一般項目:集團訴訟問題研究(02SFB2013)

2001年9月--2004年10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糾紛解決與非訴訟程序研究(01JA820005)

獲獎記錄

錢端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008):《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第九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06):《集團訴訟研究》[5]

最高人民法院《法律適用》珠海杯論文一等獎(2005):《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保障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02):《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司法部法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2002):《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研究》[6]

參考來源

  1. 范愉老師的簡歷 ,中國人民大學
  2. 范愉 ,名人簡歷網
  3. 范愉 ,中國法學會
  4. 范愉 ,搜狗
  5. 范愉 ,民主與法制網
  6. 范愉 教授 博導 ,中國人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