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果
茄果 |
樹茄果(Tamarillos)又名樹番茄。最早引進到新西蘭從亞洲在1800年晚期,現有三種分別為紅色,黃色和金色。其中紅色是1920年從南美引進。樹茄果富含維生素c。其種植僅在新西蘭的海岸邊,而且,其生長時期為三月到九月間。
植物學特徵
常綠灌木, 高2.5~3.0 m, 為無限生長型。樹幹灰白色, 枝葉綠色, 枝幹中空, 木質較疏鬆。葉互生, 有短柔毛, 心形;葉片長25~35 cm、寬15~20 cm;嫩葉紫紅色、老葉濃綠色, 先端漸尖, 全緣。花腋生, 聚傘花序, 每個花序開花8~12朵、坐果3~9個或成串;花冠粉白色、喇叭形, 比花萼長2倍。果實卵圓形, 果肩無裂紋, 幼果綠色, 半成熟時紫紅色, 成熟後為橙黃色, 色澤艷麗;單果重35~55 g, 長6 cm, 肉厚, 皮薄、平滑具韌性。樹茄果極耐貯存, 其鮮果在室溫下可貯存80~120d, 且可保持誘人的色澤和鮮美的味道不變, 適於長途運輸和反季節銷售。
生物學特性
開花結果習性
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栽培的樹茄果, 種植當年即可開花結果, 掛果期可持續6個月以上, 一次種植可連續採收20多年。在廣州地區種植, 樹茄果從3月起開花結實, 花期長達10個月。果實為漸進式成熟, 7~10月可陸續採收。
適生環境
樹茄果對溫度的要求與普通的番茄基本相同, 適應性較廣, 適宜在無霜地區種植, 在亞熱帶地區的廣州可以露地栽培。如在北方種植, 須在溫室內越冬。南方在海拔1 400 m以上的地區種植, 也要在霜期前覆蓋防寒, 否則主莖會被凍枯。
生長習性
樹茄果幼苗期不耐強光曝曬, 成年樹喜光, 喜溫暖氣候, 不耐霜凍及-4℃以下的低溫, 較耐乾旱, 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質土壤中生長良好, 不適宜于堅硬、礫質或粘土地中生長。樹冠大, 枝條較脆, 抗風力弱, 在有熱帶風暴和颱風襲擊的地區要注意支撐防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