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維坦·托多洛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茨維坦·托多洛夫(又譯作茨維坦·托多羅夫)原籍保加利亞的法國著名文學理論家、歷史學家,當代著名結構主義符號學家、文藝理論家,現為法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著述甚豐,主要著作有《結構主義是什麼?》(Qu'est-cequelestructuralisme,1968)、《批評的批評─教育小說》(Critiquedelacritique:unromand'apprentissage,1984)(台北:桂冠,1990年)、《失卻家園的人》(L'Hommedepayse,1996)、《共同的生活》(LaViecommune,1995)及《新的世界之亂:一個歐洲人的思考》(LeNouveaudesordremondial:Reflexionsd'uneuropeen,2003)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茨維坦·托多洛夫
外文名:Tzvetan Todorov
別 名: 茨維坦·托多羅夫
出生日期: 1939年
出生地: 保加利亞
人物簡介
法國批評家,符號學家。1939年3月1 日生於保加利亞 的 索菲亞。1963年定居法國。1966年入巴黎大學學習。1968 年起任法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1970 年獲文學博士學位。 1965年主持翻譯了俄國形式主義批評家的主要論文,以《文學理論》為題出版,引起強烈反響。這本書為法國結構主義 和符號學理 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貢獻。嗣後又發表專著 《符號學研究》、《文學和意義》、《什麼是結構主義》, 提出法國形式主義批評是一種詩學,結構主義批評所關注的 是文學現象 特 有的抽 象性質即文學性。1969 年發表代表作 《〈十日談〉的語法》。在這部著作中,着重作品的語法結 構分析,在語句排列基礎上,探討敘述結構。他首先區別敘 述的3個層次,即語文、句法和詞法,又把句法分為命題和 序列兩個基本單位。此外在體裁理論方面也很有成就,《幻 想文學導論》是這方面的重要著作,認為體裁的特徵不僅在 作品本身,而是在閱讀中尋找。 著作還有《散文的詩學》、 《詩學》、《象徵的理論》、《批評之批評》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