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茶餘飯後聊閱讀(程銀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茶餘飯後聊閱讀》中國當代作家程銀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茶餘飯後聊閱讀

記得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就跟父母說,我想要有一雙涼鞋。那年頭,家裡特別窮,溫飽都成了每天全家犯愁的事,哪裡還有錢去買涼鞋。父親又不忍心徹底回絕我,無奈而又自言自語地呢喃:你又不會寫信,要是能寫一封信給你在上海工作的表爺,或許還真的能想得到一雙涼鞋呢。

父親只是隨便說了說,我卻把「給上海表爺寫信要一雙涼鞋」的事當真了。

於是,我拿起鉛筆和紙,圍繞着我要涼鞋的事,東倒西歪地寫了幾句話,按照父親的提示填好信封,由父親送到街上郵局寄給了上海的表爺。大概半個月左右,我收到了上海表爺的回信,信中講他已經給我買了一雙黃色的皮涼鞋,馬上就會通過郵局寄給我。表爺在信中還鼓勵我要好好學習,好好讀書,將來成為對家庭對社會都有用的人!

初中學歷的表爺,[[鋼筆]書法漂亮,文字也很優美,情真意切,而且又慷慨相助,成了我頂禮膜拜的心中偶像!

幾天後,我真的收到了從上海寄來的涼鞋。

我如願以償,喜悅之情在我幼小的心田流淌,我暗下決心:要好好念書,報答表爺,報答父母,要努力成為對家庭和社會都有用的人!

現在,我才終於明白,小時候這件看似不經意的事,卻給我播下了閱讀、寫作和愛的種子,終生受益!

那時候,社會物力維艱,除了簡單的幾本課本外,所讀課外書籍也很有限。我讀二年級時,姐姐也在讀五年級,班級是複式班,我跟姐姐在同一個教室,一門功課同一個老師授課。老師給二年級同學上課時,五年級同學就先自己看課文;老師給五年級同學上課時,二年級同學就自己溫習教材。實際上,我是在聽二、五兩個年級的課。這種情形大概持續了兩年時間,後來校舍增加了才有所改善。

我在小學所讀的課外書少之又少。印象最深的是,班主任兼語文老師花了好幾個課時,給我們聲情並茂地解讀了《一塊銀元的故事》,其中的許多情節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此外,高玉寶的《我要讀書》,大大增強了我的閱讀興趣和決心!《誰使我落得十指九殘》這一篇,使我初步了解了資本家的險惡本質。

轉眼一下,我就進了初中,姐姐也進了高中,課外閱讀的環境也好了不少。課外閱讀的書籍猛然增加了很多,結合課堂學習,我相繼讀到了《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野火春風斗古城》《南海長城》《鐵道游擊隊》《敵後武工隊》《暴風驟雨》《西沙兒女》三部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上高中後,因為要配合高考,課外閱讀量相應減少,但我也適當閱讀了相關四大古典名著如《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等部分章節,也閱讀了《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等部分內容。

長期堅持並廣泛閱讀,不僅增加了知識量,也培養了自己更加濃石子的閱讀興趣。久而久之,慢慢地,閱讀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成為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人生的一種常態。

閱讀能夠催生並促進寫作。一代偉人毛澤東,從小就喜歡並酷愛閱讀,並且勤于思考和寫作。他從湖南第一師範畢業後,到了北大圖書館謀了一個管理員的差事,並藉此機會潛心大量閱讀。他在後來寫的一篇雄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成為《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的開篇之作。這是一篇研究社會、分析社會的最經典文章,現代當代社會學家都難以望其項背。

寫作更能帶動閱讀。同樣也是毛澤東,由於革命工作和寫作的實際需要,他一生閱讀的古今中外的各類書籍很多,據後來其身邊工作人員統計,他在中南海菊香書屋閱讀並收藏的圖書約十萬冊。其中,就《資治通鑑》這本書足足讀了十七遍。

可見,他老人家的一生,既是革命的一生,也是閱讀的一生。

耕讀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表現形式。中國傳統農耕文明延續幾千年,。古人讀書讀到「頭懸樑錐刺股」;因為家裡窮向藏書人家借書而又要馬上歸還,發生了「談遷抄書」;為了抓緊和節約利用時間,找到了「三上三餘」的讀書方法;為了在晚上能讀到書,竟然「鑿壁偷光」。

古人崇尚「讀讀讀,書中自有黃金屋;讀讀讀,書中自有顏如玉」,從追求名利的角度出發,閘述讀書的重要性。後來,人們又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強調讀書與實踐的關係。在書香桐城,人們至今仍然念念不忘「窮不離書,富不丟豬」,其中更加強調讀書的重要性!

關於讀書的好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我看來,讀一本好書,就是在與高尚的人對話。

讀書有廣泛閱讀和深入閱讀之分。所謂廣泛閱讀,是從橫向獲取知識面講的,所謂深入閱讀,是從縱向獲取知識的深度而言的。當代閱讀,既要講閱讀的廣度,又要求得閱讀的深度,先「博」後「約」,「由博返約」。

我經歷了曲折坎坷的閱讀歷程。經過小學、初中、高中的幾個不同閱讀階段體驗後,我又經歷了漫長的「馬拉松式閱讀長跑」。先是到省城教授身邊「靠班」閱讀,後又到京城在院外蹭課「旁聽」,後又經歷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遊走式閱讀,這其中的每次經歷,都仿佛使我脫胎換骨,由知識量的不斷增加,進而發生認識的質的飛躍和升華。

多年來,我廣泛而又深入閱讀了《現代社會學》《發展社會學》《社會研究方法》《社會學概論》《中國農村社會學》《文學通論》《新聞採訪學》《哲學》《政治經濟學》以及道學和佛學等內容,在《老子的幫助》和《莊子的享受》中,充分感悟到閱讀的快和人生的美好! 人生不如意處常有八、九,也正是這些不如意,才造就了真正意義的「如意人生」!老天爺總是吝嗇的,她給了此,就不給予彼。她給你關上一扇窗,她必然也會給你打開另一扇窗。通過長期持久的閱讀,就會漸漸體會到這個道理。

我通過持之以恆地不懈閱讀與思考,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過深入分析和思考,得出了一些結論性的認識,獲得了學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釆納。

一個肯於閱讀和善於閱讀的民族,才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

由農耕文明所孕育的中華民族耕讀文化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時代!這是一個全民閱讀的大好時代!星羅棋布的農家書屋和城市書店,為開啟民智、激發社區活力,提供最為給力的有效載體。今天的全民閱讀再也不必「頭懸樑錐刺股」了,再也不要「鑿壁偷光」了,再也不需「談遷抄書」了,人們可以端坐在明亮的書屋和書店裡,無憂無慮地盡情享受體面閱讀的愜意時光。時尚的網上閱讀,更能把延續幾千年的古老的閱讀方式「一網打盡」!

總之,「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勤於閱讀並善於閱讀的人,經過文化的浸潤,一定會變得越來越有書卷氣。不信,你也試試唄。[1]

作者簡介

程銀生,筆名程石,男,安徽桐城人。現居合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