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步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茶山步道自臺2線往金山方向約33.5公里處,右轉北21鄉道,沿路直行後可在交叉路口看見指示牌,繼續向上行可發現步道的入口,位於雲頂製茶廠之前。
入口處有菱形「茶茶茶茶」之標誌,非常明顯。在一旁也提供停車位供遊客使用。 茶山步道前半的路線原為山區的產業道路,所以相當寬闊好走,長度約為1公里。 沿途可以欣賞如梯田般的茶園,步道兩旁高密的竹林提供了良好的遮蔭,不時迎面而來的微風帶來茶樹的清香,步行至石板道路底可看見觀賞平臺及涼亭,從觀賞臺左側可遠望大屯山,右側可眺望蔚藍海岸與碧綠茶園交錯而成的山水風光,而接下來的道路為石板階梯道路,全長約600公尺,為民國94年由台電捐贈建造而成的二期步道。從這裡開始改為石板階段,一路伴隨著綠色隧道直行,步行約10分鐘視野然變得開闊明亮,前方為一片平坦草地及園區,至此為茶山步道之終點。[1]
步道沿途遍植各類茶花,每年春天是茶花綻放的季節,艷紅、純白、粉嫩的花兒朵朵,美不勝收。兩旁綠油油的茶樹,整整齊齊地在梯田裡蓬勃生長,貼心的竹林為旅人遮蔽烈日。來到步道至高點,放眼望去,石門區一覽無遺,緊接著就是蔚藍的太平洋,位於台灣最北端的茶園,果然有好風光。
步道的前身是一條歷史悠久、茶農挑茶必經的產業道路,農委會為結合當地產業與觀光休閒,將道路鋪上透水地磚,並設置解說碑,說明當地茶樹、茶花種類、特色與原產地,也規劃了「石農園區」,走完步道之後,還可以到當地的製茶廠或茶藝教室泡茶聊天,作為這趟旅程完美的句點。 步道沿途遍植各類茶花,每年春天是茶花綻放的季節,艷紅、純白、粉嫩的花兒朵朵,美不勝收。兩旁綠油油的茶樹,整整齊齊地在梯田裡蓬勃生長,貼心的竹林為旅人遮蔽烈日。來到步道至高點,放眼望去,石門區一覽無遺,緊接著就是蔚藍的太平洋,位於台灣最北端的茶園,果然有好風光。
步道的前身是一條歷史悠久、茶農挑茶必經的產業道路,農委會為結合當地產業與觀光休閒,將道路鋪上透水地磚,並設置解說碑,說明當地茶樹、茶花種類、特色與原產地,也規劃了「石農園區」,走完步道之後,還可以到當地的製茶廠或茶藝教室泡茶聊天,作為這趟旅程完美的句點。 [2]
目錄
石門茶鄉
其實石門也是茶鄉,是台灣最北的產茶區,以出產鐵觀音茶著稱,種茶的歷史已超過百年。石門雖然臨海, 但是海岸台地的背側山坡,不受到海風直吹,海拔、土壤及氣溫適合茶樹生長,加上有大屯山系的優良水質, 使得石門鐵觀音茶甘醇可口而別具風味。
石門茶業的興盛,始自日治時代大正八年(1919),自中國大陸福建省引進「硬枝紅心」品種的鐵觀音茶樹,改良製茶品質, 成功打開了內外銷市場。全盛時期,石門莊擁有一千公頃的茶園,境內有多家大型製茶廠。
二次大戰期間,台茶的外銷受到波及,而戰後日本消費市場的萎縮,石門茶葉外銷受挫,因而衰微,大型茶廠一一歇業, 茶農改以小規模的家庭式經營。直到民國70年代(1980年代),石門鄉與台灣省製茶改良場合作,以「石門鐵觀音茶」的品牌, 再次打開市產名氣。目前石門的種茶麵積約二、三百公頃,在農委會補助下,成立「石農園區」, 建有茶山步道,以推展農業觀光休閒。
石門區身為茶鄉已有百年歷史光景,位於海岸臺地的背側坡,因此,不會受到冷冽濕鹹的海風吹襲,加上來自大屯山系的純淨水質,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造就石門的鐵觀音甘醇可口、別具風味。
由石門草里漁港對面北21鄉道進入,沿著指標可以抵達茶山步道,滿山的綠意與清香,沿途可欣賞栽植於步道兩側的各式茶花,步行到步道的盡頭,海拔約四百公尺的制高點,遠眺太平洋,俯看石門風情,茶山風光盡收眼底;若遇雨天,水氣氤氳,山色在虛無飄渺間,別具一番風情;沿著茶山步道繼續前行1公里,就可以到永遠的好聲音-鄧麗君墓園,一代歌后沈睡於依山面海、風景秀麗金寶山,並以取本名鄧麗筠中的筠字,興建了筠園,以供歌迷可隨時到此處來回憶追悼,想要一覽遍山茶樹的茶鄉風情,走一趟茶山步道,即可心領神會。[3]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於淡水捷運站前、基隆火車站旁搭乘兩地對開的淡水或基隆客運,於「草里」站下車。
下車後沿「茶山步道」指標前往,步行約1小時可到達。
自行開車
- 高速公路國道3號(基金交流道)→2號省道→萬里→金山→石門(2號省道33.5公里處)→沿指標左轉上山
- 高速公路國道1號(五股交流道)→64號快速道路→八里五股(往淡水方向)→關渡大橋→竹圍→紅樹林→2號省道→三芝→石門(2號省道33.5公里處)→沿指標右轉上山
- 臺北→士林→關渡→竹圍→紅樹林→2號省道→三芝→石門(2號省道33.5公里處)→沿指標右轉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