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 改善本條目或在 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模板參量錯誤!(代碼34)
- 在為頁面標示{{Refimprove}}模板時,您必須輸入年月參數,並且不能輸入有誤!請以下列方式補上:
- {{Refimprove|…(模板的其他參數)…|date=2025年1月}}
- 另外,強烈建議您使用更全面的時間參數time,您還可以以下列方式補上:
- {{Refimprove|…(模板的其他參數)…|time=2025-01-06}}
- 或
- {{Refimprove|…(模板的其他參數)…|time=2025-01-06T01:56:16+00:00}}
|
|
茶陽位於廣東、福建交界處,地理位置特殊。這裡沒有江南古鎮那般熱鬧,反而顯得有些淒涼、靜謐。這裡的水陸交通都很方便,曾有很多客家商人把這兒作為出海的起點,前往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
茶陽古鎮曾經是「大埔縣」的老縣城,上世紀60年代時突發一場水患,此後就變得落寞、無人問津。天災無法抵抗,但也正因如此,古鎮才會保留着如此濃厚的古韻。
漫步於茶陽古鎮的古街弄巷裡,並非如江南古鎮一般是「青石板路」,而是如今的水泥路,但絲毫不覺的突兀,這條老街全場一千多米,由7條古街組合而成,初建於明清時期,這條街道當時在粵東可是最大、最繁華的騎樓群。
茶陽古鎮的「代表」文物,父子進士牌坊,據說這座牌坊是為了紀念明代本地人饒相父子而建立的,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還被稱為」絲綸世美「,是一處國家重點保護單位,文化之深厚,絕對值得令你細細品味。
茶陽古鎮雖不是風景區,卻保留着眾多的古建築,一步一景值得細細品味,雖破敗、不精緻,卻也讓我們見識到了什麼是「活」着的古鎮。
茶陽老街飽經滄桑的騎樓建築在跨越了繁華與喧囂之後,依舊故我,不棄不舍。多數店鋪已經關門,留下的只是一些雜貨鋪和靠手藝謀生的行當,如理髮店、鐘錶店、竹器店等。店面鮮少見到有翻修,老街一直保留着泰然自若的氣度,彰顯出老態龍鐘的端莊。
茶陽古鎮至今已有490多年的歷史。古語云:陽者,乃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據《大埔縣誌》載:「因地取捨,依山築城。」茶陽古鎮,便因其背靠茶山,處於茶山之南處而得名。舊時閩商乘船,千里迢迢來到茶陽古鎮的汀江碼頭,出賣土貨後,再乘船南下至韓江,最後至汕頭埠購回各種海外商品。
有句話叫「大埔半城祖屋半城饒」,指的是大埔縣城內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姓饒,廣東姓饒的很多都出自大埔;而當時的大埔縣城,就是現在的茶陽古鎮。
到茶陽古鎮旅遊,在古鎮裡感受舊日時光所遺留下來的獨特魅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讓自己的身體以及心靈感受到放鬆。在老街上,可從破舊的店面上方那隱約可辨的招牌字樣,想象出當年鋪號林立的繁華與熱鬧,想象出人們站在騎樓下購買日用品的情景。
茶陽的騎樓老街,具有一種別樣的風情,猶如封存了許久的陳年老酒,讓人回味無窮。站在新街一側,隔着菜地看一溜高高矮矮、一座挨一座擠在一起的老屋,那斑駁的牆面、破舊的門窗,在經歷了漫長的歲月風雨沖刷之後,仿佛在告訴人們這裡曾經有過的繁華和風韻。
茶陽古鎮每年發洪水時,大廣播裡就會放《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首歌,大夥就連忙把一樓的物件全都運到樓上。一般在清明前後發洪水,一年一年,鎮上的人們都習慣了。古鎮上的騎樓建得很高大,每年水漫茶陽時,是一根根磐石般的樓腳在保護着老城。
朋友回憶說,以前讀書的時候,最盼望發洪水了,不用上課。縣城後來搬走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一年要淹幾次,一般都是2~3米深(入屋)。最厲害的洪水是1996年暑假時發生的,淹了差不多10米,老屋差點沒頂,洪水四天後退去,但街上的淤泥差不多有1.2米深,一直清理了半個月才搞乾淨。
茶陽古鎮的一排排騎樓,黛瓦白牆,鱗次櫛比。尋常百姓家裡,門總是敞開着,院子裡總有雞糞灑滿一地。無數的百年老屋裡,住着愛聽客家山歌的老人。
參考文獻
| 模板參量錯誤!(代碼34)
- 在為頁面標示{{Uncategorized}}模板時,您必須輸入年月參數,並且不能輸入有誤!請以下列方式補上:
- {{Uncategorized|date=2025年1月}}
- 另外,強烈建議您使用更全面的時間參數time,您還可以以下列方式補上:
- {{Uncategorized|time=2025-01-06}}
- 或
- {{Uncategorized|time=2025-01-06T01:56:16+00:00}}
|